小“作”怡情,大“作”找死(下)



//3.“作”的根本原因。//


“作”,輕者矯情,重者撒潑。


不過,“作”並非女生獨有,男生版的“作”就是疑心病,比如《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裡的安家和——唉,簡直是童年陰影。


認識一個女孩,名牌大學畢業,學習好,長得漂亮,妥妥的女神範兒。


她對誰都是溫柔體貼、落落大方,讓人如沐春風。但是一遇到感情上的事兒,各種擰巴。

小“作”怡情,大“作”找死(下)

比如要求男友天天給她送早餐,一天不送就是你不愛我了。


男生給她買生日禮物,直男的審美大家也知道的,她又要求高,一不小心不合心意又是一頓不高興。


她不高興起來,倒不會哭鬧,就是一臉憂傷,暗自垂淚。


男生問她:“有事兒沒?沒事兒我先走啦?明天還要開會呢。”


她強忍眼淚憂傷搖頭,然後不高興一個禮拜,男生各種莫名其妙。


她的邏輯就是,我可以包容別人,但你是我男朋友,你怎麼能不懂我?


後來男孩子受不了了,找朋友幫忙疏解,最後朋友也受不了了,他倆和平分手。


後來,這個妹子來找我諮詢,我發現妹子連續幾次談戀愛都是這個結果。原因何在?


雖然你是女神,你MV高,但是再高的MV也hold不住這個情感維護成本啊。


情感的維護,需要男生的時間、金錢、精力以及男生的情感付出。一旦男生覺得成本太高撐不住,你再女神也無力迴天。


你會去花20萬買一塊宇宙第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至尊至醇極品典藏巧克力嗎?


縱觀妹子十年感情史,她在“作”的時候,無非就是需要男生表達出足夠的愛意,一旦男生表達夠了,她便罷休,然後就是等待下一輪“作”的發作。


這源於安全感的缺失,天天擔心男生不愛她,非要想盡辦法讓人證明深愛她。


小“作”怡情,大“作”找死(下)


這種“作”不是有意識的、主動的“作”,她無法控制自己的不安全感,無法控制自己不“作”,是一種被動的自我保護措施,明知這樣不好,下次還是這樣。


所以,同樣是在“作”的領域,我們必須首先做到給足自己安全感,深信自己的魅力,方能信他對你的愛。


在安全感爆棚的情況下再去“作”,方是可進可退,可操控於兩個人之間,可把玩於股掌之上的“作”。


此所謂,主動的“作”,清醒的“作”,有目的的“作”。


4.什麼時候“作”,怎麼“作”?


當你覺得雙方情感中,情感勢力的天平在往男生方向傾斜的時候,可以開始考慮“作”一下了。


比如明明工作不是很忙,對你卻開始忽視了,電話也不打了,聊天也三言兩語就結束了;從來沒有忘記過的你的生日,竟然忘記了;


以前叫人家小甜甜,現在叫人家牛夫人了。這種落差一旦發現,就可以發“作”了,不要等到局面不好看了再收拾。


(1)“作”之前要快速考察一下時間、地點,預防意外情況的發生。


比如公共場合“作”,人家工作忙的時候“作”,當著人家朋友和同事的面“作”,都算是活該“作”死。


也有男生“作”起來半夜在荒郊野外把女生拋下車的,真是被人宰了變成鬼都沒人知道。


因此,和所有投資理財的操作流程一樣,安全性、可控性是“作”的時候必須要首先考慮的。


(2)既然“作”是一種隱含不確定性的試探,那麼就要做好接受最壞結果的準備。


你的“作”算是一種出招,男生有可能接招,也有可能不接招。如果接招自然得償所願,要是不接招呢?你怎麼給自己臺階下?這個臺階要先鋪好。


比如吵架,你出門時大喊一聲:“我再也不想看到你,除非你跪著求我,否則我再也不回來了!”


說這句話時你當然是希望如港臺偶像劇裡的劇情一般,男生撲上前抱大腿跪求,然後你倆相擁而泣,男生說,對不起寶貝都是我的錯,我以後再也不惹你生氣了。


但是,萬一那人脾氣比你大,不求呢?你住賓館嗎?萬一人家還是不求,你住賓館住一個月嗎?萬一人家受夠你了說分手,你要去跪著求他原諒嗎?


小“作”怡情,大“作”找死(下)


這種類似“發誓”的句子,我建議要麼不說,一說就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這樣當你下次再說這樣的話語,人家才會知道你每一句話都是當真的,才具有足夠的震懾力。


(3)女生的“作”往往是要求男生自證對你的愛意,根據胡蘿蔔大棒原則,“作”完了記得給根胡蘿蔔。


假設晚上吃完宵夜回3樓的家,恰巧電梯壞了,你嬌嗔一句:“不想走嘛。”


注意,這裡說完“不想走”就夠了,不要把剩下的半句“你揹我上去”說出來,否則萬一人家拒絕了豈不是顯得你很沒面子?


如上所說,先把自己的臺階鋪好再說話,免得下不來臺。說不定男生順著杆子爬上來了,就把你抱上去了。


你覺得自己佔了便宜很開心是不是?事情還沒完。男生付出了體力討你歡心,當然要給點甜頭啦,好好誇誇他,給他倒一杯水,都算。


當然也說不定男生也累得很,不接話,那就一起走上去,走樓梯的時候不妨走慢一點,嘴裡嚷嚷累,讓他拉你一把,也算扳回來半局。


如果“作”過頭了,真下不來臺,作為妹子有兩大萬能金句:


第一句:你捨得嗎?

第二句:姨媽來了。


第一句萬能金句應用於幾乎所有場合,對方一旦說“捨得”,你露出委屈的表情扭頭走就好。如果他還不攔著,那說明你之前“作”得太大了。


第二句萬能金句的一般用法:“昨天是我脾氣不太好,姨媽來了。”用來道歉。這是生理原因,不理解就太不憐香惜玉啦。


(4)一旦發“作”,自己需要明確自己想要的結果。


像這樣的對話是男生最頭疼的。外人看著也頭疼,就是不知道為啥這樣的妹子很多。比如下面的例子:


女:你還愛我嗎?
男:愛。
女:騙人!
男:我真的愛你。
女:你就會騙我!
男(已無力):你要我怎麼證明?
女:你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到。
男:做做做,我做還不行嗎?
女:你敷衍我。


這裡面的妹子她自己想確定男生對她的愛意,但是她自己都不知道怎麼樣才算是確認了愛意,這樣的“作”讓對方非常困擾。


小“作”怡情,大“作”找死(下)


如果真想這麼“作”,請把“你還愛我嗎?”換成“你嫌棄我”,殺傷力會小一點。


女:你嫌棄我。

男:我哪有?

女:你就是嫌棄,我又笨又懶又胖。

男:我真沒這意思,我就是個建議,建議你……


(5)把自己的情感勢力降到比實際更低,讓對方來糾正你。


根據矯枉過正的道理,男生一般會糾正到比實際更高,所以你會賺到這一點點小小的價差。比如:


女:我知道你忙,算了,以後都不用記著了。不就是生日嘛,無所謂的。
男:沒這事兒,我就這幾天比較忙,我下次肯定記得。
女:這幾天是幾天?
男:就這一個月,項目趕進度嘛。


女:下次是幾次?
男:以後所有的,我一定記住。(注意,男生滿嘴跑火車的太多了,所有說“下次一定”的,都要留個心眼,做好防範措施。)
女:那要是又忘記呢?(追擊)
男:這……
女:忘記一次就半年家務全包。做得到嗎?
男:我……
女:你不是說“一定”嗎?說話算數嗎?(激將)
男:好,一言為定。
女:那這次,就這麼算啦?類似忘記生日、襪子不洗這種小事,積攢多了其實是非常煩人的,務必在一開頭就做好防範措施,絕不留有後患


(6)“作”可以作為一種報復手段,表達你對男生的不滿。


比如,我一個閨密的男友工作非常忙,跟我閨密約會經常臨時改期或是遲到。甚至這種因為工作的藉口,漸漸成了習慣。


閨密對此說也說了,罵也罵了,但他下次約會還是遲到。對付這種屢教不改的,只能“作”給他看。


於是閨密也改期,也遲到,也工作忙,這樣不出兩回,他立馬老實了。


再比如你經常幫男生做事,久而久之他習慣成自然,裝起大爺來了,這種情況最好就是爆發性地“作”,突然找個理由玩失蹤,比如旅行、回家什麼的,他抓狂了自然會想起你的好。


(7)低成本的“作”可以有較高頻率額使用。


小“作”怡情,大“作”找死。日常生活中,不會對對方造成大成本的“作”可以調劑生活情趣。


某次閨密和她男友到西湖邊,閨密非要吃糖葫蘆,吃完一顆又說要吃星冰樂,然後閨密就一手咖啡一手糖葫蘆眾目睽睽之下賣矯情。她男友覺得可萌了!


還有個閨密,每次吃蘋果不肯囫圇吃一個,要男友削皮、切片、拌酸奶、上牙籤才肯吃。


但是每次男友捧給她,她都特別歡喜雀躍的表情,各種“你最好啦”、“沒有你我就要餓死啦”、“我要是離了你就沒有蘋果吃了”。結果某次她生病我給她削蘋果,人家男友還不樂意,表示這是他的專屬特權。


綜上所述,不管怎樣,“作”是一種臨時性的非常規行為,是在對情感有確切把握下的小調劑。


正常情況下,雙方的溝通,建議仍以理性溝通為主流,儘量心平氣和、有邏輯地進行意見交換。


意見不同也不要傷和氣,共同磋商解決。“作”的主要功能是調情和調戲,而非溝通,更非賭氣,絕非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