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老師,脫離課堂後,家長應該如何輔助孩子學習?

家庭環境、氛圍對孩子未來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數學的學習也不例外,父母的興趣愛好、對數學的態度,都會有意或無意中對孩子產生影響和發生作用。歷史上就不乏著名數學家得益於良好的家庭教育:遠的有我國南北朝時傑出的數學家祖沖之祖孫三代;國外有瑞士的伯努利數學家族,綿延祖孫五代;近現代有著名的天才佩雷爾曼。好多家長看到這裡,可能就有壓力了,自己的數學素養水平不夠,孩子的數學成績該咋辦呢?別急,往下看!

離開老師,脫離課堂後,家長應該如何輔助孩子學習?

孩子除了在學校,與父母長期生活在一起,父母更易於全面地瞭解孩子學習數學的情況和潛力。相比老師面對的是一個或兩個班級的孩子,很難周全的照顧到每個孩子;每個家長只需要關注自己家的孩子。如果說最理想的教育是因材施教,那家長似乎更有可能瞭解自己家的孩子,能夠有更精準的幫助!因此,家長首先需要全面瞭解自己的孩子,包括性格脾氣、興趣喜好、學習心理等等方面,建立起良好的溝通。對子女充滿關懷和信任,更容易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離開老師,脫離課堂後,家長應該如何輔助孩子學習?

中學階段,如果孩子不住校,校外的數學學習只能是在家庭裡完成,包括作業、預習、複習、閱讀數學課外書。然而在家學習,可能缺少在校的學習氛圍和老師、同學的輔助,數學學習的完成質量,直接受家庭環境的重要影響。在家學習同樣會影響到數學學習成績和學習習慣的形成,進而影響智力和能力的發展、學習興趣和個性品質的培養等方面。那麼家長應該如何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呢?

離開老師,脫離課堂後,家長應該如何輔助孩子學習?

良好學習氛圍的塑造。 家長需要正確提出合理的數學學習的期得,包括學業成就、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等豐富內容。比如學習態度,絕不能是說教,如果您的孩子不願意看書,您該反思一下自己有看書的習慣嗎?只要你能經常性的在家拿起書,你孩子的學習態度一定會端正。有條件的家庭非常的有必要留一個單獨的書房,這也是給孩子傳達著一種學習的態度和期望。養成讀書的習慣,教育就算成功一大半了,學習的態度和能力都會形成,學習的成績、成就,自然水到渠成。家長省心,孩子的學習體驗也最佳。

離開老師,脫離課堂後,家長應該如何輔助孩子學習?

促使子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數學學習有其自身的規律和方法,依法學習自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數學學習的效率低下。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肯定會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指導,但要學習實踐,不能只是依賴於老師,也需要家長的配合。特別是自我控制能力差、貪玩的中學低年級學生,就更需要家長對其加強管理、及時糾正不良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離開老師,脫離課堂後,家長應該如何輔助孩子學習?

注意家庭學習的特點,培養子女獨立思考和堅強的學習意志。 不同於課堂學習,家庭學習沒有數學教師的指導,沒有同學間的討論,也缺乏學習的氛圍和約束。但是家庭學習有利於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發展其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在家裡遇到數學上的困難,如果家長有能力,可以嘗試與孩子一起思考、分析,或者幫助孩子瞭解到知識點上的欠缺,或者幫助解決問題。如果家長的數學素質不能直接幫助到孩子,可以講述自己克服工作困難的實例,給其鼓勵。無論如何,注意過程中的原則是,要向孩子傳達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絕對不能有呵斥。只要孩子能體驗到獨立思考、體驗到意志堅強,孩子未來的學習會很自覺。自發的學習開始於獨立思考的那一瞬間的喜悅或甜頭,獨立和堅強就是自飲自酌的心靈雞湯,影響孩子一輩子!

離開老師,脫離課堂後,家長應該如何輔助孩子學習?

學好教科書的前提下,正確引導孩子閱讀數學參考書和數學課外讀物。 根據學生個人數學學習的實際情況和愛好,在學好課程的同時,挑選合適的數學參考書作為學習補充,肯定會提高數學素質和能力,可擴大數學知識領域,進一步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憎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但一定要把握住一個度,不要過量,增加了孩子的壓力;更要把握好方向,注意選擇好合適的書籍,比如可以諮詢老師的建議,閱讀一些與教學大綱相配合和補充的書籍,以期望達到加深理解、提高成績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