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萬人評分9.1的《怦然心動》,男女主的3次成長給我的愛情啟發

《怦然心動》是導演羅伯·萊納在2010年上映的一部關於青梅竹馬的電影。在豆瓣影單top250中排行24,截止到目前評分9.1。

如果你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你一定聽過這樣的一句臺詞:斯人若彩虹,遇之方知有。

2000萬人評分9.1的《怦然心動》,男女主的3次成長給我的愛情啟發


這部電影改編自美國兒童作家文德琳·範·德拉安同名長篇小說。

它講訴了女主朱莉安娜從布萊斯搬到她家對面的第一天,看到他那迷人的藍眼睛時,就對他一見鍾情,之後一直主動找機會接近他。

可男主布萊斯卻很討厭朱莉,覺得她是個麻煩,很霸道,尤其是在課堂上總是舉手回答問題讓他惱火。

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朱莉的父親告訴她,整體大於部分之和,餘後,朱莉開始用整體的觀念去看一個人,慢慢地,她發現布萊斯的整體要小於他的部分之和,她便開始放下對布萊斯的喜歡。

但是,布萊斯慢慢地卻發現朱莉的與眾不同,在外公的引導下,他開始喜歡上朱莉,然後努力地去修補他和朱莉之間的裂痕。

這部電影用男女主不同的視角交叉敘事,娓娓道來,讓我們看到男女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心智發展的不同。配上美國小鎮的田園風光和演員們的無痕表演,讓我們收穫視覺和觸覺的雙重享受。

2000萬人評分9.1的《怦然心動》,男女主的3次成長給我的愛情啟發


這篇文章,我想從男女主在愛情路上的3次成長,談談給我的思考以及啟示。


01、初見,以偏概全,為之後的矛盾鋪墊


一切始於上二年級的前幾天,朱莉坐在馬路邊,看著布萊斯搬進新家,對上布萊斯的明亮又迷人的眼睛,她就喜歡上這個男孩子,隨後她主動上前幫忙,布萊斯不小心握住她的手,對她笑了一下,朱莉就心動了,還想著把自己的初吻給布萊斯。

2000萬人評分9.1的《怦然心動》,男女主的3次成長給我的愛情啟發


之後,朱莉就纏著布萊斯,開學第一天就給布萊斯一個大大的擁抱,每天去他家找他玩,在原著裡,她還在拼寫測試中給布萊斯念字母,聞他髮梢間裡的西瓜味,給他家送雞蛋。

因為中西文化的差異,我們當然不鼓勵早戀,但是我們可以學習朱莉的積極主動的精神內核。

兩個人第一次見面,如果對方給你留下一個好印象,那麼接下來你就會喜歡和他接觸。

通常,我們對一個人的印象會留在初見,心理學家稱第一印象為首因效應。

布萊斯給朱莉的第一印象非常迷人、可愛,那她在接下開的生活和學習中就積極靠近他,和他來往。


2000萬人評分9.1的《怦然心動》,男女主的3次成長給我的愛情啟發


和首因效應對應的便是證實性偏見。

證實性偏見又叫證實性偏差,當在主觀上支持某種觀點的時候,我們往往傾向於尋找那些能夠支持我們原來的觀點的信息,而對於那些可能推翻我們原來的觀點的信息往往忽視掉。無論合乎事實與否,偏好支持自己的成見、猜想的傾向。

布萊斯第一次見到朱莉的時候,覺得她不識趣、毫無自知之明,在他心裡,朱莉是一個很討厭的人,所以,接下來的相處中,朱莉做的任何事,都是愚蠢的、可笑的。

2000萬人評分9.1的《怦然心動》,男女主的3次成長給我的愛情啟發


由於證實性偏見的存在,布萊斯把朱莉的“好”完全屏蔽掉,只看到她是一個讓自己很煩的人。

證實性偏見是普遍存在的認知偏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很討厭一個人,你就會下意識的關注這個人的負面人格和行為,用以證明這個人確實像自己想的那樣不怎麼好。

當贊同某個觀點,你便會列出很多理由來證明這個觀點的正確性,對於觀點不合理的一面則會選擇反駁或者視而不見。


02、反思,人作為一個整體,不要光看他的局部,還要觀其整體


朱莉從小就喜歡爬樹,有一天為了取出掛在樹枝上的風箏,第一次爬了很高的高度,在爬的過程中,她看到了以往不同的風景,呼吸著陽光和青草混合的味道,從此她喜歡坐在上面,看萬霞突破雲層的日出,看粉色和紫色的日落,在這個屬於她一個人的天地裡,她彷彿看到了一切,也突然明白了,父親說的那句話:

“一副畫並不是各個部分的簡單相加,奶牛單獨看是奶牛,草場就其本身,也只是草和花,而穿過樹枝的陽光也不過是一線光束,當你把它們結合到一起,奇蹟就發生了。”


自然作為一個整體,它給人的震撼是遠遠大於各種風景要素相加之和。


2000萬人評分9.1的《怦然心動》,男女主的3次成長給我的愛情啟發


之後,樹的主人要砍這棵樹,朱莉在樹上不肯下來,她苦苦哀求布萊斯幫助她,但是他拒絕了,後來,朱莉又發現布萊斯把送給他的雞蛋扔了,還當眾嘲笑自己的殘障叔叔。

朱莉醒悟了,原來布萊斯不過是一個懦弱、不誠實,唯唯諾諾的男生,作為一個人,布萊斯的整體是小於他身上各部分之和的。她開始放下對布萊斯的喜歡。

布萊斯瞞著家人扔朱莉雞蛋的事,被外公知道了,外公說,一個人的品性是在小時候形成的,他不希望布萊斯誤入歧途。

布萊斯開始自省,拋開朱莉身上的局部缺點,開始下意識地關注到朱莉身上的優點。

朱莉因為太過喜歡布萊斯的藍眼睛和溫暖的笑容,這讓她對布萊斯形成了一種光環效應,即指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的印象後,他還傾向於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徵。

這本質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上的偏誤。

2000萬人評分9.1的《怦然心動》,男女主的3次成長給我的愛情啟發


朱莉是個愛思考的女孩,當她意識到自己以前對布萊斯的感覺有偏差,她就會重新審視這段感情,從更高的角度去看。

在我們中國的詞典裡,有一個成語叫【愛屋及烏】,在兩個人的感情處於熱戀期,往往會過於放大對方的優點,放小甚至忽視缺點。

這種現象在戀愛期是很正常的,但是一旦同居或者結婚,兩個人的矛盾就會顯露。

為什麼結婚之後,兩個人會常常吵架,感覺對方不是之前戀愛時的那個人了?

其實,人是沒有變的,主要是自己的心態變了,戀愛時的你,會常常欣賞、誇讚對方,但是結婚後,人往往會把之前的優點變得理所當然,然後放大對方的缺點,這就是你們吵架的來源。

錢鍾書先生曾在《圍城》裡很透徹地說過,“不管你跟誰結婚,結婚之後,都會發現娶的不是原來的那個人,是另外一個人。”


2000萬人評分9.1的《怦然心動》,男女主的3次成長給我的愛情啟發


03、生命是流動的,認知是會改變的,對一個人的評判也要隨之而變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總會有著各種各樣的評判,這些評判根基於有限的認知基礎,難免會有偏差。

一旦有了評判,我們就很難看到真相,從而阻斷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朱莉不喜歡布萊斯之後,一直有意地躲著他,在午餐男孩的的餐廳裡,布萊斯當眾想要擁吻朱莉,卻被推開了,之後,布萊斯一直想找朱莉談談,但是朱莉沒有給他機會。


2000萬人評分9.1的《怦然心動》,男女主的3次成長給我的愛情啟發


在朱莉以往的認知裡,布萊斯是一個懦弱的人,這是基於她對布萊斯過去的認知,是片面的,因為在她成長的時候,布萊斯也成長了。

這時候,只要朱莉願意放下偏見,和布萊斯溝通,那麼他們之間的偏見就會不攻自破。

在影片的結尾,布萊斯徵得朱莉爸爸的允許,在朱莉家的院子裡種一顆梧桐樹,然後,朱莉在窗前看著布萊斯的一系列動作,她就明白了,布萊斯不是以前她認識的那個唯唯諾諾的男生了。

評判是一個人內心想法的投射,它根基於某一刻的認知和當時的價值觀。

評判本身沒有問題,但讓評判固化就危險了。

對人的看法一旦固著,在關係上,我們就失去了更多可能性,它會扭曲真相,破壞關係。按照一個老舊的假設去認識一個活生生的人,你怎麼可能真正認識他呢?

2000萬人評分9.1的《怦然心動》,男女主的3次成長給我的愛情啟發


有的人堅信“出門是危險的”,所以對大千世界失去了好奇心,把自己幾十年如一日地鎖在一個小城市;有的女性堅信“男人沒一個好東西”,於是對男性抱有敵意,難以敞開心扉去交往,從而讓自己失去了一段美好的姻緣。評判一旦固著,你便認定世界就是你所堅信的樣子,從而對它徹底地失去好奇與希望。

面對“固著”,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升自己的覺察能力。當你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固著時,固著就放下了,因為覺察會帶給你更多選擇,有了選擇,你就自由了。提升覺察力的方法有很多,當你執著於某一個固定的想法時,不妨問問自己如下問題:

1.產生這種觀點是什麼時候的事?過去了這麼長的時間,他變了嗎?我變了嗎?當你用這些問題拉寬時間的框架,你會發現,事情未必是你原來所認為的那樣。

2.我是這樣想的,對方是怎麼想的?其他人又是怎麼想的呢?智慧來源於多角度視野,當你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時,你會發現你的世界正在慢慢變大。

3.我僅僅看到對方的行為,憑什麼推斷他是什麼樣的人呢?當你可以把一個人的“行為”與他的“身份”區分開來,只對行為做評判,而不針對身份做評判時,你會發現你身邊的人開始鮮活起來,他們不再是你所認為的樣子,也許他們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當我們有評判時,應清醒地覺察到,這僅僅是此刻自己基於有限認知所做出來的判斷,它並非事實。只有放下固著,讓評判“流動”起來,我們才能聆聽到對方真實的聲音,就對方的觀點做出回應;雙方才能開始良性的溝通,建立良好的關係。

2000萬人評分9.1的《怦然心動》,男女主的3次成長給我的愛情啟發


結語:一部好的電影除了給觀眾好的視覺體驗,還會留給人無限的思考,從主角朱莉和布萊斯在初次接觸男女愛情路上的成長,會讓我們有一個鏡子,讓我們照見自己是否在自己的情感中有過類似的歷程,然後覺察、反思,然後採取下一步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