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不轉的自媒體,你為什麼還在頭條號嘔心瀝血?


玩不轉的自媒體,你為什麼還在頭條號嘔心瀝血?


曾有一段時間,網絡風傳自媒體的春天到了,自媒體作者掙得盤滿缽滿。視頻的不說,因為我不玩,沒有發言權,但是,從頭條號的情況來看,自媒體作者是倒了一批又來一批,乘興而來掃興而去,最失望的,恐怕是那些文學愛好者了。

說這個話題,倒也不是因為自己的頭條號沒有什麼點擊量,因為真要點擊量,我也是有些粗淺的體會,畢竟玩了兩年的頭條號,十萬以上的爆文也是有過多篇,察覺其中一些門道,但我覺得總是以點擊量為寫作的第一考慮,那寫作就感覺不爽。“我寫我想寫的”和“我寫你想看的”,那感覺差很遠。前者是一種樂趣,後者是一份活。後者既然是一份活,那它是否爽,就決定於能不能掙幾個錢了。可是,就算是“十萬+”的爆文,頭條號給的錢,也不夠一包香菸的錢。而要寫一篇爆文,如果不洗稿不瞎掰,一包煙還不夠提神。

話又扯遠了。我今天要說這個話題,是因為看到一個文藝中老年,他在頭條號撰文說,為什麼我這麼專業的純文學作者,在報刊發表以及出版了百萬文字的文學作品的知名作家,在頭條號上發表文章,卻無人點擊,沒有讀者。他說,我發現了,今天頭條是資訊媒體,讀者上頭條,是為了獲取資訊的,而不是來看文學作品的。他說,我發現了今天頭條這個特點之後,我就不寫文學題材的作品了,而是寫文化題材的作品,於是,慢慢一些文章就有了上萬甚至幾十萬的點擊量了。我看了這篇文章,也感覺自己受到了啟發,因此順著作者的ID,去看他的頭條號。結果是,除了這篇文章有上萬的點擊量之外,其餘的幾十篇文章(看標題是散文這類的文學作品),都是幾個幾十個點擊量,上百的點擊量也十分罕有。因而,我就想了,如果是為了追求點擊量而去寫迎合網友的爽文,那即便是掙了一包香菸的錢,也是很無聊的。

玩不轉的自媒體,你為什麼還在頭條號嘔心瀝血?

我對頭條號有一點感情,不是從它那裡掙了幾包香菸的錢,我也不抽菸,不缺這個錢。我對頭條號有些感情,是因為在一開始申請頭條號的時候,並不容易,要寫不少原創文,才能通過審核。那時,為了原創和蹭上熱點,沒有少動腦筋。更讓我懷念的,是和朋友一起為了一個題材,全網收集圖片,撰寫文字,然後看著自己的圖文的點擊量不斷上升,過百成千上萬,大家的興趣點一致,一起時就刷著手機,聊著要寫的內容,那感覺挺好的。

現在這個號,基本上是作為自己的興趣號了,主要是自己在學習和創作書畫的過程中,收集、轉發和撰寫一些相關的內容。書畫題材的受眾面太窄了,多好的圖文,也沒有幾個人去閱讀,如果有上千人閱讀,那就不錯的點擊量了,更多的,才十來幾十個點擊量。很少。

在整個頭條裡,內容的生成,基本上是被官媒壟斷了。自媒體能寫的東西,其實也不算多吧,因為時政、熱點話題,往往是發不出去,我甚至寫一篇沈周的文章,也是被頭條以涉及時政而不能見人。我也實在想不明白,幾百年前的一個民間畫家,怎麼就涉及時政了呢?頭條號仍舊以鼻屎一點的利益,刺激更多的人加入到頭條號和微頭條自媒體的隊伍中來,更大的考慮,是為了吸納使用者,並努力將頭條做成社交屬性更強的網絡應用。而事實上,在頭條裡,內容的生產者,比讀者還要多。這就是頭條號的大勢,因此如果你想通過嘔心瀝血的努力,在頭條號裡靠寫文章掙一條煙的錢,那是逆了頭條號的大勢,但你可以嘗試著順應頭條號的目標,把頭條作為一個社交媒體,發些不痕不癢的東西,滿足於一個月掙幾塊錢,仍然將頭條號,作為你閱讀官媒的新聞派發中心。這樣,你的心情就會好起來了。

玩不轉的自媒體,你為什麼還在頭條號嘔心瀝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