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紅牛出道,功能飲料“二當家”衝刺IPO


模仿紅牛出道,功能飲料“二當家”衝刺IPO

誰說高仿賺不到錢?

上世紀80年代,東鵬飲料還只是一家生產涼茶和飲用水的老字號國企,與“功能”二字毫不相干。

到2003年,伴隨著國營改制,曾經是華彬紅牛代工廠廠長的林木勤、林木港兩兄弟接棒運營,而他們過去的從業經驗,徹底改變了這家公司,以至於到了今天,“東鵬特飲”成了企業的代名詞,其他產品均淪為陪襯。

客觀來講,東鵬特飲是一個成功的挑戰者。

1

抄襲紅牛?

紅牛在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後,經歷了漫長的用戶習慣培育階段。在這之後,長達4年的品牌之爭給了後來者們以可乘之機。

2017年到2019年,東鵬特飲的營收從28.4億增加到41.9億元,一舉殺入該行業的第一梯隊。

模仿紅牛出道,功能飲料“二當家”衝刺IPO

根據歐睿國際發佈的《Energy Drinks in China》顯示,目前國內的能量飲料市場,紅牛以57%的市場佔有率穩居第一,東鵬特飲所佔據的市場份額為15%,排名第二,樂虎則以10%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三。

模仿紅牛出道,功能飲料“二當家”衝刺IPO

“第二把交椅”坐了許久,東鵬特飲這才動了上市的念頭。

2019年10月,東鵬特飲完成首期上市督導工作,距離IPO更近一步。

就在前不久,公司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這意味著其不日就將登陸資本市場。

然而與它“高居第二”的市場排名不符,東鵬特飲此番行動卻並不被外界所看好。

輿論對其最普遍的詬病,就是“抄襲”。

東鵬特飲有沒有抄襲紅牛?向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支持者認為,東鵬特飲不僅在包裝上使用了與紅牛相仿的金色,就連廣告也套用了其早期的那句“累了困了,就喝XX”,幾乎沒做更改。不僅如此,東鵬特飲的配方與紅牛別無二至,除了糖水,還有咖啡因用於阻隔疲勞信號造成短期興奮,牛磺酸和維生素B群用於加快新陳代謝,提升身體抗疲勞能力……

反對者的意見更多集中在產品本身:同質化不怪東鵬特飲,這是抗疲勞飲料市場的整體問題。眾所周知,抗疲勞飲料屬於功能性飲料的一個子細分,能用於抗疲勞的成分只有那麼幾種,無外乎濃度的高低、口味上的優化,可口可樂的魔爪、達利的樂虎也不外如是。

模仿紅牛出道,功能飲料“二當家”衝刺IPO

2

“法寶”與弊病

人人如此,為什麼就只罵東鵬一家?

一來是樹大招風,明明大家一樣,你卻賣得最好?紅牛作為開拓者不在對比之列,增速最快的行業第二自然要吸引一波火力。

至於第二點,東鵬特飲的主要消費者集中在三四線的下沉市場,身處主流話語圈關注之外,真正被發現時,早已形成“燎原之勢”,外界沒有看到其奮鬥歷程,便默認為“事出反常必有妖”,同樣興起於下沉市場的拼多多,也曾面臨類似的尷尬。

東鵬特飲是如何成為行業第二的?這並不涉及商業機密。

優秀的成本管控,在其生產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林木勤曾經說過:“從原材料採購到產品市場策略,我閉著眼睛都能想象出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崗位上的狀況。”

價格,是東鵬特飲的制勝法寶。

直到今天,超市貨架上的抗疲勞飲料普遍還在6元左右,只有東鵬特飲壓到了3.5元,在價格上獨樹一幟。

親民的價格讓東鵬特飲迅速打開市場,但也把自己與“低端”、“廉價”的品牌形象牢牢綁在了一起,以至於後來在高端市場的開拓中,東鵬特飲舉步維艱。

2017年,東鵬特飲推出了罐裝產品,定價6元,試圖與紅牛正面競爭,然而消費市場對此反應寥寥。為了刺激買家,公司對罐裝產品反覆降價,成箱產品在電商平臺的最低售價約合每罐1.75元,不經意就上演了一出“自殺式”價格戰的戲碼。

除了囿於低價帶來的低端形象,東鵬飲料還存在著一些其他風險。

大單品企業有一個共同弊端——品牌延展性差。

2019年5月,東鵬飲料上市了一款名為“由柑檸檬茶” 的茶飲新品,以消脂為主打功能,看上去前景不錯,不過在半年後的一次活動中,它卻成了東鵬特飲的贈品。

3

功能飲料的侷限

有人說,東鵬特飲過於注重其功能性,反倒忽視了情感的附加價值。

同樣有提神功效的咖啡,在社交場景中圈出了一塊大市場,孕育出了1000億美元市值的星巴克;同樣能讓大腦興奮的白酒,在國內的商務應酬中佔據著不朽的地位,孕育出了近1.5萬億市值的茅臺。

連奶茶、點心都能乘上社交和顏值紅利的時代,偏偏抗疲勞飲料沒有這點想象力,畢竟見面寒暄時遞上一杯東鵬特飲,這場面確實不太美妙。現實就是如此,即使對抗疲勞飲料有功能性需求的加班、運動人士,也會對過量飲用可能造成的副作用保持警惕,更不要說一般消費者了。

這是東鵬特飲的侷限,又何嘗不是抗疲勞飲料市場的悲哀。

模仿紅牛出道,功能飲料“二當家”衝刺IPO

當年推出由柑檸檬茶,公司便希望能在社交想象力更大的茶飲料市場落子,同時扭轉市場對品牌的固有看法。只可惜,這是個過於紅海的市場,前有維他檸檬茶佔據龍頭地位,後有檸檬果乾、果醬類產品瓜分市場,等分到由柑檸檬茶手裡,連渣都不剩了。

走出這一步棋,東鵬特飲交了不少學費。

事實上,它在功能性飲料市場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積極開拓運動場景,或許才是更好的選擇。

東鵬特飲在招股書中還透露出一個信息:公司擬以8億元用於華南和重慶西彭生產基地建設;3.7億元用於營銷網絡升級及品牌推廣;7521萬元用於信息化升級建設;3147萬元用於研發中心建設、2億元用於總部大樓建設。

“東鵬特飲擬將募集資金中的大部分用於產能擴建,可見,東鵬特飲在發展過程中最大的瓶頸在於產能受到制約。”行業專家如此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遞交招股書的7天前,東鵬特飲卻大舉分紅。

2020年4月9日,東鵬飲料2019年年度股東大會作出決議,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10.00元(含稅),共計派現金股利3.6億元。這也是東鵬飲料報告期內最“壕”的一次,2017年4月、2017年10月和2019年4月,公司分別決定現金分紅2760萬元、6032.79萬元和1.4億元。且這次3.6億元的分紅金額,還超過了前兩年分紅之和,2017年度和2018年度合計分紅約2.3億元。

模仿紅牛出道,功能飲料“二當家”衝刺IPO

招股書顯示,林木勤合計持有東鵬飲料56.41%的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IPO前夕的3.6億元分紅,林木勤大約可以拿走2.03億元。

4

背後“金主”現身

隨著招股書的披露,東鵬特飲背後的PE加華資本也逐漸“浮出”水面,3年前3.5億元的投資將隨著東鵬特飲上市增值或超200%。

2017年6月,加華資本通過君正投資入股東鵬特飲,以3.5億元的投資額,成為第二大股東。加華資本董事長宋向前認為東鵬特飲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的紅牛,他曾不止一次地表達過對東鵬特飲的肯定,“東鵬特飲發展很快,增速超過很多同行企業,在現在這個市場裡很難得。”

除了東鵬特飲,加華資本還投資過很多食品企業,包括芭比饅頭、洽洽食品、小罐茶、來伊份、加加食品等企業。其中洽洽食品、來伊份、加加食品都已經成功登陸A股。

不可否認,加華資本的到來為東鵬特飲提供了諸多便利。

投資東鵬飲料之後,宋向前一向積極地撮合東鵬特飲與早前被投的企業展開合作。他曾把東鵬特飲的相關人員引見給洽洽高管,之後洽洽的渠道網點便開始向東鵬特飲全面開放。除此之外,在進軍上海市場的過程中,來伊份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當然,資本市場沒有無緣無故的善意,如果東鵬特飲成功上市,加華資本也將獲得一筆頗為豐厚的投資收益。

2019年,東鵬特飲淨利潤為5.7億,對於食品飲料類上市公司,估值一般在20-30倍左右,這也意味著東鵬特飲的估值或將在114-171億。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為4億股,君正投資持有3600萬股,持股比例為9%,對應10.26-15.39億的市值。

也就是說,僅僅3年不到的時間,加華資本3.5億的投資額增值或超200%,如此高額的收益不得不讓人豔羨其投資眼光之精準。

來源雲掌財經 素材

IPO那點事:《東鵬特飲求上市,真的好過嗎?》

BT財經V:《“山寨紅牛”東鵬特飲衝擊IPO能否進一步挑戰紅牛?》

中國網:《“紅牛高仿”東鵬特飲披露招股書:靠模仿紅牛廣告走紅 過度依賴大單品存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