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曹營心在漢!

身在曹營心在漢是一個漢語成語,比喻身處對立的一方,但心裡想著自己原來所在的一方。


這句話也可以用在對投資的理解和執行上,不是為了成為“時間管理大師”。


我上學那會,正值500ML塑料瓶的歷史最高價,1毛錢1個。我記得那時候我在階梯教室上自習,看到一對情侶在教室裡撿瓶子,就當時那個歷史環境,他們都不會意識到他們屬於撿瓶子裡最優秀的一代人。瓶子現在什麼價格我不知道多少,不過瓶子的材料應該跟石油的價格有一定相關,估計不值錢。加上通貨膨脹,他們是最靚的一代人。


生在曹營心在漢的第一個理解:


撿垃圾可以,但是專注撿貴的材料撿沒有太大意義。把消費品的外包裝進行收集,彙總小區最強的消費偏好數據。把心思放在研究消費頻率高的商品是否有上市公司,這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當然你是做商貿的,你也可以從這些數據裡提取一些有用的商業數據,據說上海就有這樣統計數據的公司。


你是一個超市的貨架整理員,或者售貨員,或者送貨員,你都是有第一手的數據,即使你沒有,你也有第一手的銷售感覺,哪個東西好賣受歡迎,你肯定有感覺。


生在曹營心在漢的第二個理解:


一個人的職業生涯絕大多數人很少能做到跨行業,除了比較通吃的職位:銷售、財務等一些普遍需要的崗位。假如你所在公司在行業裡一般,你能感受到每年收入穩定增長,買入你這個行業裡最優秀的上市公司就可以了。以前有個段子:在工行上班,發了工資買招商銀行的股票。


你想看好一個行業,想切入一個行業。親自實施自己的創業想法,不如買入你行業裡最優秀的上市公司。


生在曹營心在漢的第三個理解:


看好的上市公司(前提:財務上沒有硬傷)買入股票怕風險,低於108買入對應上市公司的可轉債都是機會,在裡面待著就行了。做基金的可能做不到,普通個人投資者還是能做到的。


只要心不死 終有出頭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