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挺起了所有中國人的脊樑,一生的成就卻只值二十元錢!

中華民族所在的土地上有著五千年璀璨的文明,然而這些文明的創造及延續保留卻無一不滲透著無數仁人志士的心血。正是因為有著這些國士的前仆後繼,中國才有了今天的模樣!中華民族才有了今日的自信!

他挺起了所有中國人的脊樑,一生的成就卻只值二十元錢!

國魂

1924年,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裡,安徽休寧縣的一個書香門第裡,迎來了一個男嬰,家人為這個男嬰取名為鄧稼先。國難當頭,然而鄧稼先卻從未放棄過學習,他牢記父親的囑託“稼兒,為了祖國的強盛,你要立志學科學,將來報效國家”。從小開始了艱苦的顛沛流離的求學生涯。

鄧稼先學習刻苦,17歲時便考上了當時西南聯大物理系。他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大學四年的學業。畢業之後,留在了北大擔任物理系助教。然而師夷長技以制夷,只有學習更為先進的知識才能夠更好的為祖國服務。就這樣,鄧稼先於1948年遠赴美國普渡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由於成績突出,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便通過了博士學位的答辯。當時他年僅26歲,因此被人戲稱為“娃娃博士”。

他挺起了所有中國人的脊樑,一生的成就卻只值二十元錢!

鄧稼先

獲得博士學位的僅僅九天之後,鄧稼先便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條件,謝絕了老師,好友們的挽留,毅然決然的踏上了當時的那個一窮二百的中國。他對好友說,我從美國給我父親帶了幾雙當時祖國還無法生產的尼龍襪子,以及一腦袋的原子核知識。

34歲,1958年,面臨著美英帝國的核武器壓制,中央決定要放一個“大炮仗”,自行研製原子彈。就這樣鄧稼先義無反顧的投入到了這個要求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之中。在對妻子說要調動工作之後,他便從家人、朋友、以及所有對外聯繫的一切中消失了。從此他的身影只出現在了茫茫的戈壁灘上。

鄧稼先將自己深深的紮根在荒無人煙的羅布泊。由於條件艱苦,為了演算一個重要數據,一日三班倒,算一次就是一個月,就這樣經常工作到天亮。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裡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他冒著酷暑嚴寒,為了掌握一手資料,不顧核輻射的風險,15次在現場領導核試驗。

他挺起了所有中國人的脊樑,一生的成就卻只值二十元錢!

工作中的鄧稼先

鄧稼先常年身處核彈試驗的第一線。有一次,核彈的航投試驗出現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須有人到那顆原子彈被摔碎的地方去,鄧稼先說:“誰也別去,我進去吧。你們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汙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個人走進了那片意味著死亡之地的荒漠。手捧摔破的原子彈碎片仔細檢驗。由此付出的代價確是被檢查出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被損,骨髓裡也侵入了放射物,身患癌症。止痛用的杜冷丁也從一天一針變成了一個小時一針。面對家人以及張愛萍將軍的安慰,他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

1964年,鄧稼先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隨著一聲巨響,中國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然而此時的他並沒有選擇休息,緊接著又緊鑼密鼓的投入到氫彈的研製之後,按照“鄧—於方案”,最後終於製成了氫彈,並於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 8年零6個月 、美國用7年零3個月、蘇聯用6年零3個月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85年,61歲,鄧稼先病危,他的好友楊振寧到醫院看望躺在病床上的他時,痛心的問道,國家給了你多少錢?值得你把命都搭上。他衝著老朋友笑了笑,舉起來兩個指頭說道他:二十塊,其中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是啊,當時的祖國無法給予他們更多,然而正是這些不計個人得失的“國士”們撐起了今天中國的脊樑。

他挺起了所有中國人的脊樑,一生的成就卻只值二十元錢!

病重的鄧稼先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這位為國家鞠躬盡瘁的老人臨終前仍然在叮囑,你們快回去工作吧,不要讓他們把我們落得太遠……”。他的岳父,全國政協副主席、許德珩老人在送的大幅挽幛上悼念鄧稼先:“稼先逝世,我極悲痛”!是啊,只有這最樸素的語言才能道出國人痛失這位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兩彈元勳的心情。

如今,戈壁灘上的馬蘭花在靜靜的開放,在三十多年前,同樣有一位老人在戈壁灘上靜靜的綻放這自己的生命,不為名利得失,是那麼純情美麗,而今天我們再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更多的是崇敬,對的,這是我們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