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風"護體、海運便利,日本是不是亞洲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

日本的地理位置在亞洲相對而言是很好的,它與英國一起被稱為大自然造就的國家。因為兩國都是島國,所以與大陸隔海相望。

這就為外族入侵,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就像元朝時,忽必烈在征服中原以後,多次東渡但是都無功而返。但它的好只是相對的,而且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東亞大陸沒有崛起、統一。

(一)、隔海相望,互通有無

日本與中國是一衣帶水的兩個國家,他們的民族也非常善於學習。在古代,盛唐文化對日本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們不斷的派遣遣唐使,去長安學習先進的文化和生產經驗。而且還直接將高僧大德鑑真法師,請到了日本。為當地佛教祭祀儀式的完善,以及經書的翻譯還有醫藥學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 東太平洋,天然屏障

在古代航海事業並不是特別發達,就像鑑真東渡時還歷經了千難萬險。更不用提大軍來襲擾,所以說海洋是日本守衛本土最有力的關隘。蒙古帝國盛極一時,全盛時期橫跨歐亞大陸。甚至歐洲人將成吉思汗與阿提拉並稱為“上帝之鞭”

也就是說,在他們眼中是自己犯了錯誤上帝派蒙古大軍來懲罰他們。忽必烈在滅掉南宋以後,逐步的控制了中原地區。然而他的野心並不會就此而止,大軍繼續向東進發迫使朝鮮歸降。再向東一步,便就是日本的北海道和本州島。

而蒙古是以騎兵聞名天下,往往能夠以少勝多,出奇制勝。《大和志》“元軍甲輕、善騎馬,力大,不惜命,豪勇自如,善於進退”。蒙古的騎兵的確是有些優勢,但是在對日作戰中卻遲遲無法發揮。

在對馬島一戰,兩軍進入白熱化階段,蒙古軍隊因為缺衣少食而被迫回船。此時,狂風大作,潰不成軍。第二次,蒙古軍隊甚至都沒能登岸,就在海上與日本僵持了好幾個月,結果又出現了颱風。這也就是日本人所說的“神風”,二戰時他們的神風特攻隊便是由此得名。

2. 貿易往來,極為方便

因為日本是個島國,所以想與外界取得聯繫就必須努力的發展航海技術。他們的航海技術強,那麼就可以自由的往來於周邊各個國家。而大陸國家的航海技術薄弱,且不熟悉日本的山地地形自然就不容易被人入侵。

日本同中國王朝的聯繫,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到了唐朝時期,大量的遣唐使來到大陸學習。明朝日本的浪人勾結沿海的商人,不斷的襲擾山東、浙江、福建等地區。雖然給當時的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困擾,但是也從側面說明了日本航海技術的先進。

正是因為明朝“片帆不得入海”的海禁政策,才導致了日本沒有了貿易往來的對象。所以,他們選擇用暴力的手段來維護生存,當然這種做法是非常可恥的。當時戚繼光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才徹底的平定倭亂。

(二)、相對優越,並不完美

凡是都是有兩面性的,日本在亞洲地區作為島國而言體量很大,質量也很高。而且當地有許多火山,因此金屬資源相對來說比較豐富。例如金、銀、銅等,但是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經常發生地震。

而且又四面環海,海嘯也是常常不期而至。就像日本的房屋建築結構,以及榻榻米等都是為了防範地震而發明的。

1. 入侵與被入侵

在電影《鳴梁海戰》中,再現了幕府時代豐臣秀吉發動的日朝戰爭。當然電影中弱化了中國王朝在其中發揮的作用,誇大了其本國將領的作用。日本先進的航海技術,為其贏得了一定的軍事優勢。並且在這場戰爭中,俘獲了朝鮮的大量工匠。

比如被稱之為“日本陶祖”的李參平,還有許多從事其他行業的匠人。朝鮮與日本也是隔海相望,很多時候先進的文化都是從中國傳入朝鮮再由此傳入日本的。比如佛教文化,就是因為朝鮮的不太完備所以日本才選擇了直接入唐學習。

但是在公元三世紀時,朝鮮的彌生人來到日本北海道島。而後從此一路南下,改變了其原本的繩文人的基因。許多日本網民還將現在他們好戰、氣質陰鬱歸咎於朝鮮系民族的入侵。所以,不能說日本的地理位置是全亞洲最好的。

2. 遠古尚可,而後微弱

在上古時期,所有人都是靠採集和狩獵為生,那麼日本的山地林地自然為其提供了優越的自然資源,最起碼不至於餓死。隨著逐步的發展,進入農耕時代以後,日本的地形不太適宜種植莊稼。就從現在的衛星圖而言,日本的確是溝壑縱橫。

但是就如同中國的廣西,雖然也是九萬大山但是也有四點三萬平方公里的平原,仍然能夠在山下開墾土地。而日本雖然有很多山地,但是也有八萬平方公里的平原。更何況,如今航海技術的發展,非常方便日本的糧食進口。

放在今天來說,日本四面環海的地理位置絕對是非常有利的。在貿易全球化的今天,日本遍地是港口。不論是對於原材料和糧食的進口還是高科技精密產品的出口,都形成了絕佳的有利條件。但是美中不足的一點,便是地震。

就像前幾年日本的地震,還引發了海嘯最終導致了核洩漏。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以及水域汙染。而且日本的緯度較高,氣候相對寒冷,這也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這也是日本人為何喜歡泡溫泉的原因之一。

(三)、美中不足,不能稱最

凡是都沒有絕對性,在古代戰爭頻繁海洋絕對是他們的天然屏障。

況且,自己的航海技術尚可不論是通商還是劫掠,都能夠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也是日本難以磨滅之痛。在當地火山噴發或者是地震發生,都是司空見慣的。

1. 無心插柳柳成蔭

在古代有大江大河還有大面積的平原,再加上氣候溫暖溼潤,這才能算作是真正的風水寶地。就像中國的中原地區還有被稱之為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但是它們也不能算作最好。真正的寶地,也就是南美那片區域。種下莊稼,幾乎不用操心便能自然發育。

日本從平安時代一直到江戶時代的農業,一直是持續發展的。他們還自己培育出了適合當地環境的水稻,再加上四面環海因此降水豐沛。並且,其內部的河流並不在少數。非常適宜灌溉。而且火山噴發出現的火山灰,其中包含了許多養分,適宜農作物生長。

日本還有大面積的裸露銀礦,非常適合開採。所以,日本在古代是有一定優勢的。但是礦產資源畢竟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旦全部開採就完全的貧瘠了。

以至於現在日本的礦物質產品,要全部依賴於進口。

而且島國的面積很小,各種資源並不算很豐富。對於樹木資源以及河流資源,也必須非常注意保護。因此許多廠商,都把廠房建立在勞動密集型的國家。況且,現在還有如此發達的交通運輸行業,不論是人才輸送還是原材料的輸出都非常方便。其他國家只需要進行加工,或者組裝即可。

2. 不利於文化的輸入

日本的地域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當地的發展。拋開物質方面不論,單純從精神方面而言。日本在織田信長統治時期,還沒有實現完全的統一。而且因為山地多,對於地形不熟悉想要完全的控制整個日本是難上加難的。

在文明發展的基礎時期,大陸優先發展,文明底蘊優先發展。還有文化與技術的傳播方面,內陸地區都是主流。而日本作為島國而言,就只能拾人牙慧。所以,日本無法與眾相同。只能自己摸索出屬於自己的道路,所以他們走出自己的民族特色時間也相對較晚。

當然,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這已經無關緊要了。當時他們遠離大陸,有一定的好處也有一定的壞處。海洋作為屏障,遊牧民族的鐵騎自然是難以登陸。全球化時代,港口眾多,非常有利於大宗貨物的運輸。

但是地理條件,還是相對劣勢。如今日本工業的原材料大部分都依賴於進口,而且農作物也必須依賴進口。

這種發展模式,在和平時期尚可但是如果一旦發生戰爭,就會遭到鉗制。日本的地緣優勢還是在於與大陸的距離恰到好處,古代可以拒絕遊牧民族的入侵和農耕文明的滲入,現代又非常方便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

結語:

日本在古代的優勢便是可以抗拒其他民族的入侵,又能夠維護正常的貿易往來。但是資源貧瘠和山地眾多,是不論哪個時代都無法泯滅的痛苦。

當然,如今全球化的時代,這些都不是大問題,只要他們掌握了先進的技術,自然是可以隨意的換來糧食。但是就亞洲而言,日本的地理位置的確具有很高的優越性。尤其是作為島國而言,相對於東南亞的小國其生產力和發展水平更是首屈一指。

參考文獻:

《大和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