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曼徹斯特》:那些沒有準備好做父母的人,就不要做了

《海邊的曼徹斯特》:那些沒有準備好做父母的人,就不要做了

《海邊的曼徹斯特》是一部悲傷、平靜、緩慢又致鬱的電影,非常適合一個人安靜觀看。主線劇情圍繞著脾氣古怪的男主角李回家鄉為哥哥喬處理後事展開,通過回憶一點一點交代了李的過去,他為什麼獨身一人遠離家鄉,為什麼脾氣古怪難以親近,為什麼寧願把哥哥的獨子交給別人收養也不肯回到家鄉。

《海邊的曼徹斯特》:那些沒有準備好做父母的人,就不要做了

根據喬的遺囑,他為弟弟李安排好了一切,搬家費、備用金、房子......而李只需要從波士頓搬回曼徹斯特,成為喬的兒子帕特里克的監護人直到他成年。可是,曾經擁有的幸福生活、後來發生的事故、因為自己過失而慘死的孩子、所有那些知曉往事的朋友,讓李難以忍受留在故鄉。而帕特里克也不願意跟隨李離開熟悉的環境和朋友們,去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兩人僵持不下時,帕特里克提出可以跟隨多年未見的母親一起生活,他們雖然不曾見面但一直都有聯繫,而母親此刻就在距離曼徹斯特很近的地方開始了新生活。

《海邊的曼徹斯特》:那些沒有準備好做父母的人,就不要做了

雖然帕特里克對母親充滿了信任與期待,但因為酗酒的歷史、並且多年來不曾照顧探望過小帕特里克,讓李對這位母親充滿了懷疑。在帕特里克的堅持下,李送他與母親相見,母子時隔多年的重逢這一小段劇情非常的觸動我。

《海邊的曼徹斯特》:那些沒有準備好做父母的人,就不要做了

首先,不管父母是否稱職,孩子好像真的很難對父母生出怨恨。

雖然明知道母親的不靠譜,雖然多年來都沒有再見面,雖然一直是父親在照顧養育自己,帕特里克還是忍不住想要聯繫母親,想見她,想和她一起生活,想要得到母親的愛。明明個子比叔叔還高、敢同時交往兩個女朋友、搞樂隊玩冰球、對父親的過世平靜剋制不輸成年人的帕特里克,面對從未對自己盡過責任的母親只有期待沒有怨恨。

《海邊的曼徹斯特》:那些沒有準備好做父母的人,就不要做了

其次,有些父母們深知自己對孩子的影響,所以表面看上去是為孩子付出,實際上只不過是利用孩子滿足自己的私慾。

帕特里克以為母親的聯繫和會面邀約意味著她想念自己、想要彌補之前的缺席、想要安慰剛剛失去父親的自己,見了面才發現她只是因為信仰而覺得自己應該擺出一副慈母的姿態,但她並沒有做好長時間保持這個狀態的準備。她只是想短暫的利用帕特里克滿足自己成為慈母的願望,讓自己沒有遺憾而已。

《海邊的曼徹斯特》:那些沒有準備好做父母的人,就不要做了

第三,再親近的關係或者血緣,也是會因為長久不來往而變得生疏客套的,朋友如此、親人也不例外。

久別重逢的場景並沒有帕特里克想象中期待的溫情與溫暖,只有虛偽的寒暄、尷尬的客套、滿滿的不自在以及完全不瞭解彼此的尷尬。無論是電影中的帕特里克還是電影外的觀眾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跟你說“別客氣,請隨意”的人恰恰是完全不能與之不客氣和隨意相處的人。

《海邊的曼徹斯特》:那些沒有準備好做父母的人,就不要做了

最後,為人父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沒有準備好成為父母,那就先不要著急做了。

成為一個合格的父親或者母親並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而是需要通過觀察與學習,做好充足的心理、生理與經濟準備,在實踐中不斷調整摸索更好的方式才可以的。這是一個雖然不需要經過考試,但比任何考試都更加難以得到合格的過程。世界上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參與這個過程,如果還沒有做好準備,就先不要著急了。

《海邊的曼徹斯特》:那些沒有準備好做父母的人,就不要做了

ps:電影的配樂很美,畫面也很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