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達芬奇為什麼會把《蒙娜麗莎》送給法國?


達芬奇怎樣把這幅畫交給了法國人,掛在羅浮宮的,咱們今天說一說。

文藝復興的發祥地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這個城市出了三位巨匠,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1517年冬天,一頭小毛驢承載著一位沉甸甸的老人,承載了一個沉甸甸的箱子,長途跋涉,穿過阿爾卑斯山,來到了法國,這位老人,就是達芬奇。之所以說沉甸甸,是因為腦子裡放不下的全是對佛羅倫薩新一代的藝術巨匠米開朗琪羅的妒忌和無奈。箱子沉甸甸的,因為裡面裝滿了幾十年來達芬奇心血之作,裡面就有《蒙娜麗莎》,為什麼到法國呢?法國當時國王的弗朗索瓦一世提出來,要花很多錢請達芬奇到法國安享晚年,承諾在法國可以自由地思考、夢想和工作,達芬奇一想,這很不錯啊,免得自己在佛羅倫薩抬頭低頭都要看見米開朗琪羅的大衛雕像,因為妒忌吧,看著米開朗琪羅的雕塑想著,我的天啊,這種大衛雕像實在是太完美了,陽剛的力量,內蘊的張力,自由的精神與神的呵護,讓這座雕像的每一根血管裡都流動著鮮活的血液,這是他內心不得不做出的評價。大衛雕像站在市政廣場的每一天,都在宣告在米開朗琪羅在佛羅倫薩這座城市不可動搖的藝術之王的存在,而自己呢?達芬奇老了。

米開朗琪羅,在風雨之中,曾經拿著鑿子一錘一錘鑿這個大理石,讓粉末灑滿全身狼狽的時候,達芬奇已經是作為最尊貴的藝術家,坐在米蘭公爵的會客廳裡,達芬奇真是多才多藝,不僅搞藝術,數學、科學、工程、解剖學等各領域造詣很深,現在的直升機、滑翔機,那個時候已經把圖紙弄出來了,要給他一個馬達,早就飛起來了。達芬奇因為更多地跟世俗貴族、權貴混在一起,同時,米開朗琪羅是活躍在羅馬天主教的大教堂,他把才華全奉獻給了創世主,對創世主進行最高的禮讚,取得了無與倫比的藝術體現。

同時,達芬奇遭罪了。戰爭的廝殺、意大利宮廷的淪落、貴族的淪落,這顆偉大的靈魂,已經偏離人們的讚美了。就這樣,達芬奇覺得到法國真的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文藝復興發源於意大利,卻在法國得到了最好的欣賞和保存。達芬奇一生四處顛簸,這是他第一次試著安定下來。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在經濟上、軍事上沒有什麼建樹,但卻是舉世公認的藝術國王,他十分珍惜和老畫家在一起的時光,有時間就到畫家畫室裡看畫家作畫,和他交談,向他求教,達芬奇已經處在創作的晚期,畢竟是大家風範,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隨著他的到來,國王的欣賞,推動藝術之花從此在法國盛開,讓法國的雕塑、繪畫、建築開啟了新的紀元。據說達芬奇在弗朗索瓦一世的懷中離開人世的。

這就是達芬奇與法國的一段情緣。也就是為什麼他的《蒙娜麗莎》留在法國,他死在法國。弗朗索瓦用大價錢買下來他所有的隨身作品,《蒙娜麗莎》就是其中一幅。然後,弗朗索瓦一世開始把它掛在楓丹白露宮的臥室裡。後來羅浮宮重新裝修,《蒙娜麗莎》從楓丹白露喬遷新居,搬到羅浮宮來了。

《蒙娜麗莎》失竊案爆發之後,報紙的連載讓達芬奇的傳世之作除去了厚厚的塵土,驚動了俗世凡間。名畫回到羅浮宮之後,每天就有近十萬人前來瞻仰,真是一偷成名,成了羅浮宮的鎮館之寶。《蒙娜麗莎》作品評價非常高,文藝復興肖像畫的典範。很多人都聽說過蒙娜麗莎,一說就是神秘的微笑。為什麼會有著神秘的微笑?其實那就是文藝復興時代肖像畫的一種手法,叫做蘊圖法。用光影的變化,不用輪廓,不用畫人體的先,用光影的變化把輪廓表現出來,用明和暗把肌體塑造成型,這樣就造成一種朦朧效果,朦朧效果造成以後,會有視覺上的錯覺,還加上想象空間,所以,就這麼乍一看,蒙娜麗莎的嘴角、眼角、臉頰等處都是若有似無的陰影,正是這些若有似無的陰影,決定了它的表情似笑非笑。所以成了大家說的神秘的微笑。

文藝復興時期以後,達芬奇和這一批的藝術巨匠的出現,是神有意叫他們引領人走向藝術的成熟,告訴人怎樣去完成作品。晚年的達芬奇似乎更致力於追求一種理想中的永恆微笑。後來在他的這些聖母表現的畫像上,那種溫婉安詳的臉龐,低垂眼皮,讓人想起東方的菩薩,再加上微微上揚的嘴角,特別的優雅溫馨。

如今去羅浮宮,可以看到《蒙娜麗莎》有一個單獨的空間了,有一個安全隔離,所以從這個距離看,也就不能很清楚地看到她的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