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大潮奔湧,讓這代幸運的“後浪”成就祖國最美好的明天

五四青年節之際,Bilibili網站發佈了一個“獻給新一代的演講”——《後浪》,引發熱烈討論。

時代大潮奔湧,讓這代幸運的“後浪”成就祖國最美好的明天

“所有的知識、見識、智慧和藝術,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從小你們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興趣”“年輕的身體,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審美和價值觀”“你們正在把傳統的變成現代的,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作為“前浪”的何冰站在“我們”大多數人的立場,講出了大家想對年輕人說的話,既有長輩對孩子的鼓勵,也有年輕人自己的宣言。從輿論反饋看,儘管也出現了“爹味十足”等爭議,但這次與青年的對話,的確給了很多人以沉思青春價值、品味成長意義的機會。

青春何謂?青年何為?這是每個時代的發問,每位青年都矢志追求著答案。毫無疑問,與“前浪”相比,這一代“後浪”成長在中國發展最快、最好的年代。告別了物質的貧困,遠離了信息的匱乏,自幼享受改革開放紅利的他們,成長拔節一路伴隨著祖國的強盛,有更紮實的知識,有更開闊的事業,有更廣闊的天地。正如有人所言,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追求自我、個性張揚,所有的“不羈放縱愛自由”,從來都與國家的穩定、安全、發展緊密聯繫。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鬥,正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

時代大潮奔湧,讓這代幸運的“後浪”成就祖國最美好的明天

青年向上,時代向前!今天的中國青年,或許更能認識個人價值之於國家的意義。僅以抗疫戰場為例,無論是身在前線,還是守護家鄉,無論是抗擊疫情,還是恢復生產,廣大青年奮戰的身影無處不在。在抗疫第一線,一批批“90後”遞交入黨申請書,“請組織考驗”;離漢通道關閉後,“90後”小夥兒拿起相機,記錄疫情下的城市,對外展現一個真實的戰疫側面;戰疫膠著時,“90後”程序員用計算機仿真模擬演示,告訴人們“為什麼還不能出門”,直觀有趣地科普防疫知識……經此一疫,那些父母眼中的孩子,似乎一夜長大,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著青春的姿態。事實也說明,磨鍊是最好的成人禮,在發光發熱中才能寫就“青春無悔”。

回頭來看,每一代青年都在用破繭成蝶的成長,刷新著社會對青年的期待。過去二三十年裡,“垮掉的一代”的帽子,先後被安到中國“80後”、“90後”和“00後”的頭上,但在時間的敘事裡,青年一代從來都不是時代的觀眾和看客,危機時刻、國家召喚,一次次成為他們為自己正名的舞臺。解析“青年”的含義,可以是時尚、是張揚,可以是自強、是奮鬥,也可以是愛國、是擔當。但歸根結底就一條,把個人夢想匯入時代洪流,讓蓬勃青春融入時代主題,就一定能“茲砥柱中流之責任”,讓人生的色彩更加絢爛。

時代大潮奔湧,讓這代幸運的“後浪”成就祖國最美好的明天

青春是人生的一個時期,更是生活的一種心態。這,或許也就是為什麼《後浪》能夠觸發眾多“前浪”分享和感慨的原因。青春時光短暫,人終將步入中年、邁向老年,但鮮活的心跳,不是年輕人的專屬,年輪的遞增,也只是數字的跳躍。84歲的“最帥大爺”王德順在自己60歲時曾寫道,“我並不盼望你的到來……它象徵著我的成熟,也預告了我的衰老。好在我並不服老。”不“嘆老”、不“服老”,生命就不會褪色。這便是青春該有的模樣。

時代的大潮奔湧,後浪推前浪。努力、昂揚,讓青春拔節生長,在把汗水和熱血澆灌在這片土地上,就是在為時代塑造明天。

*本文由 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