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惹我生氣,我生氣時連自己都敢打

不要惹我生氣,我生氣時連自己都敢打

前段時間,知乎一條提問被推上熱搜。

2歲的男寶不順心時就發脾氣哭鬧,甚至用頭撞牆撞凳子,還不時把手伸進嘴裡扯,時常還會扯出血絲。

寶媽看到孩子這般模樣,心疼之餘又隱隱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心理疾病。

而評論區的媽媽們也炸開了鍋,紛紛吐槽家裡那個“同款”的娃。

@香shen:我家的寶寶也是這樣,生氣的時候會頭撞餐桌椅,我現在都沒反應了,就隨他撞了。

@賀哲:同款,快2歲半了,不高興馬上趴地上,現在又有了推打小盆友的傾向,該怎麼辦?

@仙貝貝:我兒子從一歲開始就會用頭撞椅子,坐在餐椅上只要不順著他就會用後腦勺撞椅背,如果在玩的時候就會拿額頭撞地上撞牆,現在26個月了還是一直這樣。

為孃的把娃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小心翼翼呵護的娃,傷起自己來卻毫不帶含糊的,真的是傷在孩身疼在娘心,愁死老母親了。

不光焦慮無助,媽媽們心裡始終還有個不解的迷團,孩子的這種行為到底正不正常?

其實,針對孩子的這種“自傷”行為,國內的專家和學者普遍認為這只是孩子的一種特殊的情感宣洩行為。

美國家庭心理學家約翰·羅斯蒙德則認為這些屬於正常現象:

學步兒童因在面對挫折時會做出奇怪的舉動,這些奇怪的舉動包括撞自己的頭、咬自己、拽自己的頭髮。家長沒必要為此擔心,孩子處於這個年齡段時,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

不要惹我生氣,我生氣時連自己都敢打

02

那麼,為什麼這麼小的寶寶會出現這種奇怪的舉動呢?

1、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

在孩子的自主意識萌發初期,孩子就開始有了主見,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他們不可能像成人那樣做出理性的認識或決策,而是憑著自己的情緒和興趣來參與行動。

如果他們的想法或做法不被理解,甚至遭到強行阻止時,他們不懂父母阻撓的原因,內心會感到委屈、壓抑,只能通過虐待自己來發洩心中的不滿。

知乎一高贊媽媽回評:一歲多寶寶抓起桌子的筷子,正要興致勃勃的去夾菜時,被奶奶一把拽住。孩子用力抓著筷子不願意放手,嘴裡還不停喊著:“我不,我不。”奶奶強勢奪回了筷子,一臉懵的孩子反應過來,開始拼命拿頭撞桌子。

寶媽這才回想起以前,孩子每次拿到手的玩具,奶奶認為不安全都會不由分說一把奪走,那時候孩子還小,雖有不甘心,也只是哭幾嗓子。沒想到孩子會“越挫越勇”,最終來傷害自己以示心裡的不滿。

2、語言表達能力不足

孩子在1-3歲的階段,自我意識開始逐漸形成。但是語言表達能力還沒有發展好,常常急於表達又講不清楚,他的挫折感就會油然而生。有可能上一秒還好好的,下一秒就會出現大吼大叫,甚至通過打自己來表達。

3、吸引你的關注

當孩子做出“自虐”行為時,父母往往會停止手上的工作趕緊跑過來關心孩子,一旦孩子發現這個方法能得到爸爸媽媽的更多關注,就會從中發現“奧秘”,想要成為父母的“焦點”時,就會用這個招數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4、家長的過度溺愛

現在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一大家人圍著一個孩子轉,以孩子為中心,對於孩子提出的各種要求,也都會盡量滿足。

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唯我獨尊”的霸道習慣,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不能接受父母的拒絕。一旦拒絕,孩子就會感到備受打擊,進而採取“撞頭、扯頭髮、抓臉”等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不要惹我生氣,我生氣時連自己都敢打

03

雖然孩子的自虐行為是成長時期的一段標誌,雖然這種行為隨著孩子的長大逐漸減少或消失,但是,當看到孩子出現“自傷”行為時,我們也不能放任不管,心急如焚的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

1、保護孩子處在自主意識萌發初期的獨立性

孩子1歲以後,自主意識開始萌發,比如:喜歡拿筷子自己夾菜,自己吃飯,走不穩也不願別人拉手。其實,這是孩子走向獨立的傾向,父母應該及時並積極引導孩子,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讚賞而非制止或訓斥。如:“寶寶這麼厲害,能自己走路啦”“哇,真棒,寶寶長大了,會自己吃飯啦”,以此激勵孩子更大膽獨立去成長。

2、要讓孩子懂得父母是愛他的

在孩子語言功能尚未發育成熟,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時,父母要多抱抱孩子、親親孩子,告訴孩子別急,慢慢來,

3、多陪伴孩子

不管父母有多忙,每天還是要擠出時間來陪伴孩子,要做高質量的陪伴,經常看到父母“陪伴”孩子,眼睛緊盯手機屏幕,時不時瞄一眼獨自玩耍的孩子,甚至在孩子樂顛顛的要讓父母陪時,沉迷手機中的父母,還是會打發孩子自己玩。想想,孩子被拒絕的那一刻多麼孤獨和失落。

真正的陪伴是放下手機:陪孩子一起做遊戲,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玩玩具,融入到孩子的世界,聽聽孩子口中的世界,陪著他一起瘋一起鬧。

只有做父母的多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和關愛,抽出多的時間陪陪孩子,才能讓孩子感覺到更多的愛和尊重。

4、冷處理

孩子出現自虐的行為 ,無非就是引起身邊人的注意,想讓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如果一旦滿足,孩子就是次次效防。

此時,家長可以採取“冷處理”,轉身離開孩子的視線,讓他的“表演”沒有觀眾,當他的行為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時,他的這個行為自然也會消失,孩子也會尋求其他的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5、教孩子正確的發洩情緒

待孩子冷靜下來後,我們要了解孩子自虐行為背後的原因,要正確引導孩子發洩心中的不滿。

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帶孩子轉移注意力,陪孩子玩會玩具,講個故事,告訴他傷害自己傷害他人是不對的。

不要惹我生氣,我生氣時連自己都敢打

04

雖說孩子自虐屬於正常現象,但是父母也要做有心人,陪伴孩子的時候多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打自己的行為時,不能一味的責備孩子。

如果孩子偶爾撞撞頭,扯扯頭髮,而且動作幅度不大,家長可以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父母要克服內心有焦慮,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但是孩子經常性自虐,自虐的行為比較嚴重,已經造成嚴重後果,家長就要引起重視了,及時帶孩子找專家就診,排除自閉症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