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大洗牌中,有哪些職業發展新機遇?

  疫情過後,職場人如何發現新機會、抓住好機會,加速自己的職業發展?

  文:於洋(北京中道普惠諮詢有限公司總裁、職業規劃&教育管理顧問)

  疫情之後,職場可謂面臨著一次全新的洗牌。

  一些企業斷臂止損,大幅縮減人員,而作為職場人,為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有很多開始重新尋求新的職業方向。那麼,哪些行業的市場前景更有發展,更有利於職場人在洗牌中找到新的方向?

  同時,對於企業來說,當下也這正是獲得人才的好機會,把握住人才才能把握住企業的未來。

  那麼,後疫情時代的就業新趨勢與好機會在哪裡?有哪些有效的職業發展策略?

  

職場大洗牌中,有哪些職業發展新機遇?

  1、當前的就業新趨勢與新生長點

  1.四大熱門領域人才需求增長迅猛

  疫情以來,生活服務類、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企業級應用這四大領域的企業紛紛抓住機會,飛速發展,也促進了相關企業人才需求的飛速增加。

  疫情期間,因出行受限,以電商、新零售、便利店為代表的生活服務類企業,滿足了人們的消費需求,賺得盆滿缽滿;

  學生“停課不停學”,線下的教育、培訓轉移到了線上,新東方、好未來、猿輔導、跟誰學等在線教育機構業務量激增;

  此外,醫療資源空前緊張,阿里健康、京東健康、丁香醫生等一大批互聯網醫療平臺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紛紛推出疫情期間個人防護、復工防護、在線義診等服務,緩解了大眾的就醫壓力和心理壓力;

  再有,疫情導致遠程辦公,辦公場景線上化,企業級應用成為剛需,騰訊的企業微信、阿里的釘釘和字節跳動的飛書都因此斬獲了大批企業用戶,相應的人才需求也水漲船高。

  2.互聯網行業逆勢新增20%應屆生用人需求

  疫情爆發以來,嚴重依賴線下經營模式的行業衝擊比較大,而對於以輕資產為主的互聯網企業影響相對較小;當前能夠快速復工的企業,也有很多采用線上辦公,互聯網行業更是天然地適應線上辦公。

  獵聘調研的數據顯示:互聯網行業對中高端人才的需求佔全行業的32.27%,互聯網新增應屆畢業生職位佔比21.32%,遙遙領先於其他行業。

  3. 當前的十大熱招職能崗位

  據獵聘統計目前十大熱招職能崗位,包括:銷售經理/主管、運營經理/主管、人力資源、市場經理/主管、產品經理、財務經理/主管、Java、培訓經理/主管、會計、WEB前端開發工程師。

  其中銷售經理/主管以15.44%的佔比居第1位。因為對企業來講,非常時期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先活下去,銷售是能夠幫公司儘快變現的職能。

  因此,疫情期間,職場人應更加註重投資自己、投資未來,企業為了避免線下集聚性培訓,對在線培訓空前重視,也因此加大了對培訓經理/主管的需求。

  

職場大洗牌中,有哪些職業發展新機遇?

  4.六大城市爭搶中高端人才

  另據獵聘調研數據,在新增中高端人才需求分佈最高的20個城市中,北京、上海、成都、深圳、杭州、廣州這六大城市新增中高端人才需求佔比依次為:16.75%、10.49%、7.31%、6.99%、6.53%、5.95%。

  突如其來的疫情並沒有阻斷各大城市對中高端人才的強烈渴望,隨著經濟回暖,職場上對中高端人才需求會出現大面積反彈。

  2、掌握最有效的職業發展策略

  今年的人才市場,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874萬人,目前簽約率大幅“縮水”,僅有30%左右。據獵聘調查,有33.33%的企業將縮招,26%的企業停招,只有30.67%的企業表示疫情沒有影響校招計劃,切僅有10%的企業會擴招。

  應屆生在職業選擇時也比以往更加務實,更加追求穩定。受疫情影響,應屆畢業生的求職週期被拉長,不確定性增加,也很難實地深入地瞭解企業相關信息,有的學生之前已經和企業談成了工作意向,但現在沒有後續消息了,有的學生去企業實習後卻無法留職,有的學生和企業簽約後被毀約,種種跡象表明,應屆畢業生陷入僧多粥少、“難上加難”的就業困局。

  疫情帶給行業、企業和個人的影響和衝擊不會是短期現象,而是會長期、深刻地改變我們對於行業、企業和職業的看法。越來越多的職場人認識到看清職業發展底層邏輯、明確職業發展策略、持續認知升級的重要性。

  1.看清職業發展的底層邏輯

  職業的本質是持續的社會交換,為社會創造價值,並取得相應的報酬。職業發展的邏輯是利用自身的獨特優勢,在發展迅速的行業裡,最大化地創造自己的價值,持續地成人達己。只有自己為社會創造的價值最大化,個人能力最大化,個人收益才能最大化。

  2.學會“專業化生存”

  如今國內中小企業的平均存續時間是2.97年,中小企業僱傭了中國80%的員工;中國的行業變化也急速加快,一般一個行業只能扛住7年;但我們每個人的職業生涯卻越來越長,至少有45年左右。“一輩子選一個行業,一輩子在一家企業幹”總體上已經不可能了。那些看上去相當穩固,我們曾賴以生存的行業、企業、組織、等級、職位等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對於身在職場的人們來說,真正值得抓住、也能抓住的東西,就是:專業化生存。

  這裡的專業,指的是可以被他人識別的有比較優勢的技能。“可以被他人識別”指的是別人知道你、認可你,尤其是你的同行認可你的專業技能;“有比較優勢”指的是你比其他人更能產出高質量的結果、高價值的東西。

  專業化生存的職業發展路徑就是:你要在真實的職場、在具體的公司裡做好本職工作,獲得報酬;最大化利用企業的資源為自己增值,集中精力打磨自己的有比較優勢的技能,逐步把自己的專業能力釋放給大眾和同行;當取得一定聲望、影響力、能獲得行業的信任,有個人品牌時,你就可以離開公司,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走向職業自由的終極。

  

職場大洗牌中,有哪些職業發展新機遇?

  3.成為“多重職業者”

  在充滿變化和不確定的時代,想抵抗行業變化、公司倒閉、個人狀態不佳,順利度過行業週期、職業週期和人生週期,我們還需要做“多重職業”。

  多重職業:指的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領域裡達到專業化生存的能力和水準。具體包括:第二曲線、增益策略和對沖策略。

  (1)第二曲線:指的是從當前的主業到下一階段的主業。第一和第二曲線是主副業的關係。

  具體操作方法:把你現在的職業作為你的事業發展平臺,從你的職業中找到你有獨特優勢的、能創造獨特價值的、符合市場需求的點,全力以赴把這個點做好,開發副業。當副業做好了,副業慢慢就可以變成主業。但不能以損害公司利益的方式去做副業,好的副業一定是公司和個人雙贏的。舉個例子:我在任教育名企高管期間,會給其他培訓學校、教育機構做管理顧問,慢慢就把“教育管理顧問”做成了我的第二曲線。

  (2)增益策略:指的是可以互相增益,互相加強。舉個例子:我原來是教育名企高管,創業者,現在主業是教育管理和職業規劃諮詢顧問,同時寫作,講課,演講,運營社群。通過顧問積累專業,通過諮詢來深度思考,通過講課來結構化、體系化,通過運營社群和用戶建立更深的連接,通過寫作和演講擴大影響力,用影響力變現,為自己尋找更多的諮詢顧問機會,這是一個互相增益、互相強化的完整的閉環。

  (3)對沖策略:指的是同時擁有兩項對沖技能。舉個例子:科幻小說《三體》作者,作家劉慈欣原來在電廠工作,有大量溢出的智力,他利用空閒時間寫作,這就是對沖。

  4.保持渴望,提升自己的時間投資能力。

  就是無論自己處在什麼環境裡,無論自己的狀態怎麼樣,都要保持渴望,保持自己要“成事”的渴望,這種持續渴望,能夠讓你不能接受平庸的活法,能讓你不斷前進,不斷突破自己。同時要每天對自己的當天的時間投資進行評估,回顧一下自己當天的時間花費情況,提升時間投資能力。比如:你可以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今天都做了什麼事情?做的那些事情花了多少時間?有什麼產出?哪些事情是應該做的?哪些事情是沒必要做的?有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提升?

  

職場大洗牌中,有哪些職業發展新機遇?

  5.日拱一卒,每日覆盤,捨得投資。

  就是每日精進,每天找一件值得堅持的小事去做,每天堅持覆盤,堅持反思總結當天的所作所為,所學所得,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哪些收穫,哪些不足。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儘可能多地投資自己的大腦和交情,這樣既可以確保自己能學得更好,又能結識到更優質的朋友,也能更早遇到自己的貴人。

  6.做自己人生的CEO。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我們現在都被捲進了“無限責任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這家“無限責任公司”的CEO,在取得回報的同時也得獨立承擔全部的風險。我們必須要像經營公司一樣經營自己: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逐步構建自己的協作關係,戰略性建立人脈網絡,判斷信息、抓住重點,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產出更高的地方,整合資源,把自己的價值打造成產品或服務向客戶交付,獲得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