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翟天臨“博士巨瓜”事件中想到的一點職場啟示

2019年剛開年,想不到點燃民眾情緒的竟然是演員翟天臨的“博士巨瓜”。通過之前《心術》、《軍師聯盟》、《演員的誕生》等優秀作品,翟天臨積累下了足以支撐他“魚躍龍門”的實力和人氣。再加上今年春晚小品《‘兒子’來了》的加速催化,2019完全可以變為成就他量變到質變的“爆款元年”。

不曾想,這麼一手“春天”的牌,卻硬生生被他自己玩成了“反春天”。

小編認為,雖然“明星”並不是一種職業,但是“演員”確實是一種職業,既然是職業,就有其對應的職場。

如果演藝圈算得上是演員的職場,那麼通過解讀這次事件的來龍去脈,小編覺得導致這個雪球越滾越大的,是翟天臨在他的職業生涯即將攀上“新臺階”的關鍵節點上所犯下的五方面錯誤:

一、調研不力,信口開河。

翟天臨曾自稱高考580多分,又通過一路的努力學習,讀研讀博,樹立起了自身“學霸”的人設。曾經許多他的粉絲談起自家“愛豆”都以他的“學霸”身份而驕傲。

翟天臨曾在採訪中說起,自己當年高考的數學只得了19分。“我高考超過一本線,但是我數學才19分,我小三門能力非常強,基本上快滿分了!”

網友抓住這點線索進行挖掘,“2006年在青島參加高考,文綜三門270多分,臨近滿分,數學19分,還過了2006年一本線。”而2006年北京電影學院在山東錄取學生的成績和分數線都是有據可查的——2006年表演系在山東招了兩個學生:翟天臨和馬曉燦,高考成績分別是348分和402分!

簡單說來,翟天臨“數學19分還能考580分”聽起來真的很“學霸”,但你這牛皮吹的未免太過輕鬆寫意了一些。

小編和多數圍觀群眾一樣,不知道他當年初中高中時候的真實學習成績和學習狀態怎麼樣。但小編絕對和多數普通學生一樣,一路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一點點走來,數理化、語政外,每一門的艱辛都嘗過。即便高考已經過去了十多年時間,但我即使在吹牛的時候也不敢說自己哪一門得十幾分的情況下還能過一本線。尤其還能考那麼高的分。

在職場中,有些情況下不得不適當“吹吹牛”,宣傳一下自己的工作效果,傳達一下自己辛勤的態度,包裝一下自己的工作態度……現在這個時代,默默的付出往往不容易換來相應的回報。因此,這種“吹牛”,本應該是一項職場必備技能,有些事,你自己不在適當的時候為自己宣傳一下,老闆和同事們有可能永遠也不知道。

就好像翟天臨的“學霸”人設建立初期,如果他自己不挑選適當的時機把這件事宣揚出來,那麼誰又會注意到一個演員竟然“學習這麼好”呢?

但是,他錯就錯在一開始自我包裝、自我定位的時候,起點過高、不切實際。這種“學霸”定位,一開始就把多數的學子都踩在了腳下,將許多辛苦付出卻仍然分數不理想的學生們按在地上摩擦。

這種過高的設定,一開始就留有巨大的隱患。

二、不聽勸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網友們翻出9年前《天天向上》的北京電影學院明星班專場。當時汪涵介紹翟天臨時特意說了,這是四年名列前茅的學霸,還保送研究生。

當時上節目的班主任老師——崔新琴,曾經帶過趙薇、陳坤等96級明星班的老師,雖然也一頓誇翟天臨“用功”,但她又同時當著所有觀眾鄭重的對他公開告誡了三個字:“別得瑟。”

從翟天臨“博士巨瓜”事件中想到的一點職場啟示

如果按常理來推斷,這位老師帶過這麼多的學生,應該是對大家都有一定的瞭解,而且當老師的,見得學生多了,對於某個學生的脾氣、性格基本上“一打眼”就能看得透。這樣的情況下,班主任來時在提點翟天臨時一沒說專業、二沒說未來,卻單單說了針對性格方面的“別嘚瑟”。

如今看來,這三個字既是對翟天臨的殷切叮囑,又像是對他的綜合考語。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有些時候人性格上的缺點自己是很難發現的,尤其是在職場上的新人,在不瞭解周圍環境、難以預知自己與周圍人契合度的時候,要保持一些敏感,認真聽一聽職場上一些“過來人”的評價和勸說。不要認為別人勸你是看不起你,其實恰恰相反,初入職場如果有人對你直言不諱的說出你的缺點,那很大程度上正說明人家覺得你這個年輕人是可塑之才,只要改正了一定的缺點和毛病,還是很有前途的。

翟天臨性格中有那麼一股子“狂”勁,從他“改劇本給自己加戲”、“曝光博士學位”等事情上可以略見一斑。在娛樂圈中,這種“狂”勁有時候很能圈粉,但在現實社會的其他職場上,小編還是奉勸大家,尤其是年輕人,

低調、收斂。

從翟天臨“博士巨瓜”事件中想到的一點職場啟示

三、慎用平臺、人脈

這次事件最初的起因,也只不過是翟天臨在直播時說的一句話“知網是什麼東西啊”。儘管後來他和他的團隊企圖以“開玩笑”的形式挽回,但此時淺淺暗流已經漸漸有了形成滔天巨浪的趨勢,此時以“玩笑”來解釋,不免有把廣大網友當成“傻子”的心理——雖然你是“學霸”,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學渣”,即便是“學渣”也要做一個誠實的“學渣”,好嗎?

隨後,網友拔出本次“巨瓜”事件的重要線索來源就是其本人微博和網絡信息。

這個故事活生生的告訴了我們——直播和微博沒那麼好玩。做媒體是要承擔風險的。

為什麼做媒體需要有專業精神,需要有審核環節,如果當初翟天臨用的不是直播而是經過審核編輯的媒體,就不會這麼容易暴露出他的“無知”。

此外,翟天臨曾在多個場合公開感謝黃曉明,這讓他和黃曉明的關係盡人皆知。這次事件中,他這種關係不免讓人聯想到“關係戶”、“後門”等情況。民眾本來就對他的分數有懷疑,而且他又有“關係”、“背景”,無疑是對風口浪尖的翟天臨來了一次雪上加霜。

我們在職場中也是如此,你的崗位就是你的平臺,你的同事、領導就是你的人脈,無論是平臺還是人脈,都是職場上的資源。這些資源在使用時,一定要慎之又慎。任何資源都可能成為雙刃劍,今天助你登得更高、明天讓你摔得更重。

從翟天臨“博士巨瓜”事件中想到的一點職場啟示

好鋼用在刀刃上,優質的資源一定要用在關鍵的時候。直播平臺是一個拉近演員和觀眾的“網絡資源”,它既能將演員的優點更加直接的傳達、呈現給觀眾,也能將演員的缺點毫無遮掩的暴露出來。所以在使用這樣的資源時,一定要經過策劃和把關。

就好比你身為一名企業員工,公司組織一臺晚會請你來主持,那麼,這臺晚會就是一個嶄新的“平臺”,也是一個難得的“資源”,你在使用時一定要做好充分準備,即便有臨場的突發事件,也要用自己最含蓄、最穩妥的方式來解決處理,千萬不能疏忽。

人脈尤為突出,順風時助你日行千里,逆風時將你捲入深淵。因此,職場上的人脈,尤其是背景和靠山,不是要你用來“炫”的,不要讓你的背景“盡人皆知”,這在職場上就叫“站隊”。你過早的表明了你的立場和“隊伍”,就要做好受到來自其他“隊伍”攻擊的準備。

四、沒有敬畏之心

雖說初生牛犢不怕虎,但是缺乏敬畏之心的這件事其實很可怕。

無知就無畏,無畏更顯無知。從翟天臨事件往前推,大概他一路走來都是順風順水,尤其身處演藝圈、娛樂圈這樣的聚光燈下的環境中,命運對他的青睞、觀眾對他的喜愛,高光出鏡、鮮花掌聲、鉅額片酬,這樣的溫室環境讓他忘記了生活的殘酷,讓他遠離了世間的不平等。

在他高調曬出博士畢業照的時候,殊不知又有多少人為了攻讀這個學歷廢寢忘食、孜孜不倦,這些真心鑽研做學問、考學歷的人所付出的辛勞和汗水,只怕不比你翟天臨頂風冒雨拍戲的辛苦差到哪去。

從“學霸”人設樹立之日至今,反映出翟天臨第一不畏考試,反正成績很好、又有保送。第二不畏學校,從“巨瓜”牽扯出的裙帶關係可以看出,以翟天臨這樣的背景,在這所學校裡至少不會有人因為學業去為難他。第三不畏觀眾,反正你們都是圈外人,反正你們只要看到我最光輝、最美好的一面就可以,我是不是在欺騙你們,不重要吧?我就想知道,一個不畏觀眾的演員,一個不把觀眾當回事的演員,到底能演出什麼好戲?他演戲給誰看?都是給自己演的嗎?第四不畏監管,論文嘛,隨便抄一抄交一交,誰會查?分數嘛,隨便說一說聽一聽,誰會追?這樣下去,是不是可以推論一下:稅務交不交誰會管?生活作風檢不檢點誰會在乎?難道我們現在的娛樂圈裡,這樣無知無畏的演員難道還少嗎?

在職場中,我們不僅要常懷敬畏之心,更要了解政治環境。要敬畏制度法規,自律才有自由,違反制度法規囂張一時,卻遲早有找回來的那一天。要敬畏同事,尤其是老前輩、老師傅,這些人和你在同一個職場中能夠生存打拼這麼多年,是有他的原因的,每個人都不是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不要輕視任何人。要敬畏輿論,這點不用多說吧,一場直播秀的蝴蝶效應,目前看來足以再次扇動國內學術打架的風暴,職場上,周圍人的輿論環境一定要注意,要保持良好的形象和修養。

對於政治環境,說白了就是大背景。近幾年,學術打架之聲越來越大,民眾和學子們對於學術造假帶來的不公痛心疾首。政府出臺了嚴管嚴懲學術造假的措施,民間出現了學術打假的群體——這樣的時代背景,翟天臨在他的演藝圈溫室中竟然“兩耳不聞窗外事”。試想,他如果瞭解一點國內當前學術打假的形勢,悄無聲息、偃旗息鼓的把自己的博士證好好揣進兜裡,而不是拿到網上曬——那麼這場風暴也不會來的這麼猛烈。

從翟天臨“博士巨瓜”事件中想到的一點職場啟示

五、直面問題的勇氣

本來這一點原來的標題是“缺少直面問題的勇氣”,因為事件爆發以來,牽扯人員無數,波及範圍巨大,而事件的主角和導火索——翟天臨始終沒有發聲,小編本想建議這種情況下應該及時出來真誠道歉,及時止損。

發稿之時,適逢翟天臨發聲,對事件進行了道歉說明。那小編索性給他個“小贊”,從正面解讀一下這種承認錯誤的行為。

從翟天臨“博士巨瓜”事件中想到的一點職場啟示

在職場中誰都難免會犯錯,犯錯了怎麼辦?文過飾非?要知道,一個謊話要用十個謊話去圓。錯誤的雪球只會越滾越大,最終發展到難以挽回的程度。

犯了錯誤不要害怕承擔,許多錯誤初成之時都是可以改正、挽回的,要敢於及時向領導和同事們承認,一起想辦法來修正,這樣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和更多的錯誤。

職場上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千絲萬縷,不要妄圖掩蓋自己的錯誤,蓋得住一時,蓋不住一世,說不定某一天某個人的某件事,就會把你之前犯過的錯誤給牽扯出來。到時候木已成舟、悔之晚矣。

翟天臨如果能早幾天站出來面對輿論、承認錯誤,至少還能留下一點好印象在觀眾心中。我之所以只給他一個“小贊”,就是因為這個道歉和說明,來得太晚了,是事情發展到難以挽回的地步之後才出來的道歉,是被迫的、是逼出來的道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