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後,繼承豐厚遺產的烏克蘭,是如何“打爛一手好牌”的?

蘇聯解體,昔日超級大國驟然崩潰,蘇聯時代積累下來的豐厚遺產,也分別被十五個加盟共和國瓜分。在瓜分蘇聯遺產的浪潮中,俄羅斯體量最大,分得的自然最多。而除了俄羅斯之外,烏克蘭是獲利第二多的國家。畢竟,早在蘇聯解體之前,烏克蘭就是第二大加盟共和國,在蘇聯體系中的重要性僅次於俄羅斯。1988~1991年蘇聯衰落之時,烏克蘭領袖克拉夫丘克也是政壇上的一大風雲人物。因此,當蘇聯在“和平演變”的浪潮中走向崩潰時,烏克蘭所扮演的角色,也可謂是呼之欲出了。

蘇聯解體後,繼承豐厚遺產的烏克蘭,是如何“打爛一手好牌”的?

有些資料統計,在蘇聯解體之時,烏克蘭分得了24個陸軍作戰師,845架作戰飛機,包括安東諾夫設計局在內的軍事工業,以及大量核彈頭。而另有學者認為,烏克蘭繼承了蘇聯70萬軍隊、6000多輛坦克、1500架各種類型的飛機、300多艘潛艇、176枚洲際導彈、2500件核武器、3000家國防軍事單位、300萬軍工從業人員。總體來看,在繼承了巨量武器裝備、武裝力量和軍事工業的情況下,烏克蘭掌控了原蘇聯30%左右的軍事遺產。這樣的紙面數據,放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名列前茅的。

除了大量的軍事遺產外,烏克蘭還擁有廣袤的肥沃黑土。烏克蘭面積60萬平方公里,在歐洲地區僅次於俄羅斯。值得一提的是,烏克蘭遼闊國土,有相當一部分是蘇聯“饋贈”的。1939年蘇德瓜分波蘭後,蘇聯將加里西亞和沃倫(西烏克蘭)劃給了烏克蘭。1940年,蘇聯構建“東方戰線”,將北布科維納、伊茲梅爾分給了烏克蘭。1945年二戰結束時,蘇聯將外喀爾巴阡轉交給烏克蘭。1954年,赫魯曉夫為紀念“俄烏合並三百週年”,而將克里米亞送給了烏克蘭。蘇聯時代,烏克蘭領土不斷增加。

蘇聯解體後,繼承豐厚遺產的烏克蘭,是如何“打爛一手好牌”的?

按照一般邏輯,以這樣的工業和農業潛能,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後,應該會發展成為一個不錯的國家。但事實與設想恰恰相反,在獨立建國之後,烏克蘭三番五次陷入動盪、內亂與“顏色革命”之中,綜合國力不增反減。如今,蘇聯解體已有近三十個年頭,烏克蘭仍沒有解決其國內問題。那麼,烏克蘭是如何“打爛一手好牌”、而逐漸沉淪的呢?這可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第一,盲目照搬西方,逐漸陷入貧困

烏克蘭自1991年8月24日獨立以後,由於脫離了原蘇聯分配體系,故經濟形勢不斷惡化,民眾生活水平也急劇下降。蘇聯解體時,烏克蘭盲目照搬西方體制,模仿西方設立了議會制和三權分立制度,形成了西方附庸化的資產階級政權。這就引起了新、舊體制之間的嚴重衝突。加之獨立之後,烏克蘭歷代領導人水平有限,缺乏像普京(俄羅斯)、盧卡申科(白俄羅斯)、納扎爾巴耶夫(哈薩克)、卡里莫夫(烏茲別克)之類的強勢領袖,這就使政局長期不穩,經濟發展受阻。

蘇聯解體前夕,蘇聯的一些激進改革者,提出了快速過渡的私有制、市場經濟體系的“500天計劃”。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和烏克蘭以這一計劃為藍圖,進行了所謂的“休克療法”。這一措施的負面影響是有目共睹的。在“休克療法”的影響下,烏克蘭大批工業倒閉,國有資產大量流失,民眾的生活更加貧困。1992~1999年,烏克蘭經濟連年滑坡,1994年更是一度跌向了低谷。整個90年代,烏克蘭的社會發展幾乎都處在停滯、衰退之中,日漸落後於世界潮流。

蘇聯解體後,繼承豐厚遺產的烏克蘭,是如何“打爛一手好牌”的?

第二,內訌嚴重,制度不健全,國力受損

烏克蘭獨立後,政治上模仿西方,逐漸向多黨制、議會民主制過渡,但由於模仿的“不夠全面,不夠成熟”,所以沒能建立起一套穩定的治理體系。烏克蘭有130個民族,近200個黨派,西烏克蘭、東烏克蘭之間的矛盾又相當嚴重。西烏克蘭向來是民族主義盛行的地方。1989~1991年,倡導烏克蘭獨立的“魯赫”組織,在西烏克蘭有眾多支持者。而與西部相反,東部的老工業區,又在感情上傾向於俄羅斯。東、西兩地之間的嚴重對立,極大削弱了烏克蘭的國內凝聚力。

烏克蘭的領導層,也沒能建立起適合烏克蘭國情的國家制度。克拉夫丘克、庫奇馬、尤先科等烏克蘭領導人,似乎都缺乏統籌全國的能力。這導致在20世紀90年代的“轉型”過程中,烏克蘭的改革政策前後矛盾,甚至三心二意,總體非常不成功。1991到1999年,烏克蘭的領導班子,如走馬花般換了一波又一波。制度的缺失,無疑會使經濟形勢更加惡化。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革的過程中,許多有權有勢的人,趁機利用手中職權,大肆侵吞國有資產,從而給國家和民眾造成更大的損失。

蘇聯解體後,繼承豐厚遺產的烏克蘭,是如何“打爛一手好牌”的?

第三,被西方提防,與俄羅斯的關係也不好,處境尷尬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在大部分時期是親西方的,但這引發了一個尷尬的問題:首先,烏克蘭曾是蘇聯加盟國,所以西方諸國對其有防範心理。本來,在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豐厚的軍事和工業遺產。可是,這引起了西方各國的忌憚。獨立之初,烏克蘭經濟衰退,日漸難以維護數量眾多的核彈頭,這正中西方下懷。西方提出建議,讓烏克蘭削減軍隊規模,銷燬核武器,並且以資本為手段向烏克蘭施壓。烏克蘭也沒有辦法,各種武器該銷的銷,該拆的拆,綜合國力迅速下降。

其次,烏克蘭親西方的做法,又導致俄羅斯與其的關係逐漸惡化。蘇聯解體初期,俄、烏兩國就因對待獨聯體態度不一致、武裝力量分割問題,而相互指責。90年代後期,兩國又因天然氣供應和黑海艦隊歸屬問題,而爭吵不休。此外,蘇聯解體前後,俄、烏的民族主義勢力都急劇增長。烏克蘭領導層的一些激進人士,急於抹去曾經蘇聯遺留下的痕跡。他們拆除紅軍紀念碑,否定蘇聯時代的英雄人物,甚至為彼得·留拉、斯捷潘·班德拉等負面人物翻案,這導致俄烏關係更加惡化。

蘇聯解體後,繼承豐厚遺產的烏克蘭,是如何“打爛一手好牌”的?

筆者個人認為,烏克蘭人建立現代化國家的歷史有些短暫。數個世紀以來,烏克蘭僅在17世紀出現過“哥薩克酋長國”這一較為獨立的政權,而在其他大部分時間裡,則是被沙皇俄國、波蘭立陶宛聯邦、奧斯曼土耳其乃至瑞典相互爭奪。十月革命後,烏克蘭雖然興起了蘇維埃政權,但這畢竟也不是主權國家。較短的國家建設史,或許是導致烏克蘭發展道路曲折的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蘇聯軍隊的瓦解》、《烏克蘭:沉重的歷史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