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之誘 驚天之謀

對於想要謀求皇位的燕王劉旦來說,能得到朝中重臣的支持,總比從前只有幾位不靠譜的劉氏宗親的支持更好。

權力之誘 驚天之謀

在上官桀等人與他有了聯絡之後,燕王劉旦先後十多次命人進京,賄賂鄂邑長公主等人,同時密謀如何推翻霍光。

不久,他們便醞釀出了一條計謀……

這天,劉弗陵的案頭出現了一封特別的上書,這封署名燕王的奏章中說:

霍光外出校閱郎官和羽林軍時,命人清道,驅趕行人,還讓太官為他提前準備飲食,彷彿皇上出巡一樣;

霍光任人唯親,楊敞並無功勞,只因他以前做過霍光的侍衛,就被霍光提拔為搜粟都尉,另外,霍光還擅自增選大將軍府的校尉;

霍光大權獨攬,為所欲為,十分讓人懷疑他是否會做出不利於陛下和朝廷的舉動,故臣願意交出燕王的印璽,進宮護衛在皇上左右,監督奸臣,以備不測。

這便是上官桀等人朝霍光射出的第一支暗箭。

上官桀以燕王的名義寫了這封誣告信,趁著霍光出宮休沐、政務被轉交給他的時候,命人遞交了上去,順利抵達天聽。

數條罪狀,瞬間將本為顧命大臣的霍光劃入了逆賊的範疇,只需劉弗陵一聲令下,上官桀等人便可以讓霍光在監獄裡永無翻身之日。

然而,上官桀等啊等,卻一直沒有聽到宮中傳來任何動靜,劉弗陵竟像是沒有看到過這封上書一樣,一直沒有下令要緝拿霍光。如若劉弗陵再沒有動靜,那麼霍光很快便回來了,到那時……

第二日,到了上朝的時候,不出上官桀所料,霍光已經知道了此事、匆匆趕來,停留在畫室裡,不敢貿然進殿。

劉弗陵上殿之後,見霍光不在,便問:“大將軍在什麼地方?”

上官桀說:“因燕王控告大將軍的罪行,所以他不敢進殿。”

劉弗陵下詔:“召大將軍進來。”

霍光甫一進殿,沒有為自己辯解,先將官帽摘了下來,俯首跪地,向劉弗陵認罪。

哪知,劉弗陵竟揮一揮手,讓霍光起身,說:“將軍請戴上帽子,朕知道這奏章是假的,將軍並沒有罪。”

霍光猛地抬頭,有些發愣,問:“陛下如何得知……”

不僅霍光驚訝,當堂所有人都愣愣地看著劉弗陵,只聽坐在上方的劉弗陵說:

“將軍去廣明校閱郎官,那是最近的事,選調校尉以來,也才不到十天的時間,燕國山高路遠,怎麼可能這麼快就知道這些事呢?況且,將軍如要謀反,還用得著選調校尉嗎?”

劉弗陵話音剛落,包括霍光與上官桀的所有官員都震驚不已!

剛剛那些話,是從上方那位稚氣未脫的小皇帝口中說出來的?那是他們印象中,只知聽從霍光意見、發佈詔令的小皇帝嗎?

眾人還未從前一刻的驚訝中回神,就聽見劉弗陵話音一轉,又說:“速去緝拿上書誣告大將軍之人!”

誣告霍光的罪魁禍首,不正是此時正站在殿內的上官桀!

見劉弗陵大有誓不罷休的意味,上官桀連忙說:“陛下,不過是些流言罷了,區區小事,用不著窮追不放……”

劉弗陵直接打斷了上官桀的說辭,神色凜然道:“誣告大司馬、大將軍,此人膽大包天,背後必有指使之人包藏禍心,怎麼會是小事?”

瞬間,上官桀猶如被劉弗陵的目光看穿一般,定在了原地,冷汗浸出,驚駭不已,不敢再多言。

後來,上官桀的同黨中有人對劉弗陵說霍光的壞話,劉弗陵立刻怒斥:“大將軍是重臣,先帝託付他輔佐我,誰再膽敢誣衊大將軍,立刻問罪!”

權力之誘 驚天之謀

十四歲的劉弗陵,不再是乳臭未乾、被霍光庇佑的小孩,而是從霍光身後站了出來,拯救霍光於水火中,成為了可以獨當一面的雛鷹!

權力之誘 驚天之謀

此時的劉弗陵,年僅十四歲。

人君之德,莫大於可以明辨忠奸。

周成王聽信管叔、蔡叔的讒言,致使周公進退兩難,不得不東征,而漢朝從高祖皇帝,到文帝、景帝和武帝,都曾有過聽信讒言導致忠臣不得重用甚至被殺死的悲劇發生。

劉弗陵小小年紀便能做到慧眼識奸,身處權臣之間政治鬥爭的漩渦,卻能在關鍵時刻力保自己的輔佐大臣,豈是池中之物。時日一長,絕不會遜於漢朝幾位先帝!

權力之誘 驚天之謀

這於霍光而言,是既驚且喜;於上官桀等人而言,卻是既驚又怕,如臨大敵!

因為他們這次的輕敵,劉弗陵和霍光必然已經對他們心生懷疑,畢竟,能有幾人可以趁著霍光休沐的時候,那麼巧地迅速將誣告信送達天聽呢?

這意味著,從今往後,已經暴露的他們反而處於更加不利的局面。

那麼,他們該怎麼走接下來的棋……

公元前80年的一天,年僅十四歲的劉弗陵一鳴驚人,當堂拆穿了誣陷霍光的計謀,將孤立無援的霍光從風口浪尖上救了下來,成為了所有人深刻的記憶。

權力之誘 驚天之謀

然而,劉弗陵與霍光卻不知,緊接著還有更大的危機等著他們……

自從誣陷霍光失敗後,上官桀父子與鄂邑長公主、燕王劉旦、桑弘羊等人開始了更緊密的密謀。

眼看劉弗陵對霍光如此信任,且對誣陷霍光一事追查不休,遲早會揪出不利於他們的證據,上官桀等人最終決定: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下手為強!由鄂邑長公主出面宴請霍光,埋伏武士殺死霍光!

“一旦劉弗陵追查起來該怎麼辦?”

“哼!再聰明,不過還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而已。燕王之前曾在民間散播少帝非先帝親生子的消息,霍光一死,廢掉少帝,還不簡單麼!”

話畢,上官安還以手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

權力之誘 驚天之謀

於是,一場誅殺霍光、廢掉劉弗陵的驚天之謀就這樣確定了下來。

此時,最高興的莫過於燕王劉旦,因為上官桀父子允諾:廢掉劉弗陵之後,即擁立他為帝!

劉旦心想:命中有時終該有,命裡無時彆強求,小皇帝,你的逍遙日子到頭咯!

劉旦立刻給上官桀回了一封信說:一旦奪取政權成功,他第一個就是給上官桀稱王!

當時,燕國丞相諫阻劉旦:“大王以前和劉澤合謀,劉澤平日裡便做事輕浮,好欺凌屬下,委實不牢靠,事情還未成功,消息就走漏了。

臣聽說左將軍(上官桀)一向辦事不穩重,車騎將軍(上官安)又年輕驕橫,臣擔心他們與劉澤一樣成不了事,也擔心他們事成之後會背叛大王!”

劉旦沉默片刻,終究還是決定相信自己的決斷:“我,先帝長子,天下所信,還怕被人反對嗎?況且,長公主說了,只需擔心大將軍霍光和右將軍王莽,右將軍已經去世,丞相田千秋也病了,大事必成,不久就可以證實!”

隨後,劉旦便命臣下整治行裝,等著京中傳來的消息,隨時準備進京。

燕國山高地遠,劉旦卻彷彿已經看到了自己即將登臨帝位的威風。

然而很不幸的是,這位燕國丞相一語成讖,

謀反的消息又一次走漏了!

得知消息的是鄂邑長公主府中的一個門客燕倉,燕倉得知謀反之事後,首先去找的是楊敞,就是上官桀曾在誣告霍光的信中提到過的、依靠霍光的關係才被任用為大司農的人。

然而這楊敞是個膽小鬼,得知此事之後,竟稱病不起,只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杜延年。杜延年,就是那位提出要恢復文帝治國方略並建議霍光召開“鹽鐵會議”的人。

杜延年倒是“腿腳利索”,馬不停蹄地趕往了宮中,向劉弗陵稟報了此事。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像是夏天的暴風雨一樣來的太快,劉弗陵與霍光迅速集結了朝中兩千石的高官還有京中的軍隊,依次敲開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鄂邑長公主府的大門,搜查罪證,逮捕犯人。

九月,上官桀家族、桑弘羊家族還有鄂邑長公主的情人丁外人的宗族,全族被誅,鄂邑長公主亦自殺謝罪。

當燕王劉旦得知事情已敗之後,猶不死心,問曾經勸阻他的燕國丞相,說:“現在……是不是應該立刻發兵?”

燕國丞相用一種很絕望的聲音告訴他:“左將軍已經被處死,百姓也都知道了,不能發兵,發兵必敗啊!”

隨後不久,劉弗陵責問燕王罪行的詔書也抵達了燕國,劉旦自殺而死。

一場驚天之謀,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落幕了。

隨之落幕的,還有無數不甘的心。

燕王劉旦,史書評價其為“能言善辯,廣有謀略”,好星曆、數術、倡優、射獵……如果不沾惹到政治鬥爭中,也是一位出色的人物。

而桑弘羊,在漢朝國庫虧空的時候,力主財政改革,支撐著劉徹的事業,猶如幫劉徹支撐起半片江山,因謀反而死的時候,已經是七十古來稀的年紀。

我們曾在寫漢武帝第二次出征大宛的戰爭時,這樣形容上官桀:猶如草原上最兇狠的狼,不追捕到獵物誓不罷休。當時的年輕將軍,卻在六十高齡的時候葬身政治鬥爭。

他們輸在哪兒了呢?

或許是輸在走得太遠,卻忘了初心。

曾有人問上官桀之子上官安:“一旦謀反,宮裡的皇后該怎麼辦?”

上官安說:“猛獸追捕獵物,哪還顧得上柔弱的兔子呢?”

在權力鬥爭中失去為人臣、為兄長、為人父的本分和初心,才是他們沒有落得個好結局的根本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