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父親|給父親最想要的才是最好的

父親敲門的時候,男人正嘰裡呱啦接著一個電話。父親放下一個大紙箱,尋一雙最舊的拖鞋換上,小心地問:“要出去?”

男人說:“朋友約吃中飯。不過,不著急。”他打開紙箱一看,見裡面塞滿烙得金黃的發麵燒餅,這才想起又該七月七了。


老家有風俗:七月七,烙花吃。花,即發麵燒餅。以前在老家,每逢這天,母親都會烙出滿鍋金燦燦的燒餅。男人進城以後,母親便將烙燒餅的時間提前幾天,然後打發父親將燒餅送到城裡。老家距城市不過兩小時車程,可男人總是沒有回家的時間。

和父親喝了一會兒茶,電話再一次響起。男人跟父親說:“要不一起過去?”父親一驚,說:“這怎麼行?我一個鄉下人,怎好跟你的文化界朋友吃飯?”

男人說:“那有什麼,正好把您介紹給他們。”父親一聽更慌了,連說拘束,不去不去。

男人說乾脆這樣,不去赴約了,自己下廚,爺倆在家裡吃算了,說著就要給朋友們打電話。父親急忙將兒子阻攔,他說:“做人得講誠信,答應人家的事情,再失約,多不禮貌……你去吃飯,我正好回鄉下—鄉下好多事呢。”

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男人與父親達成協議—偷偷在那個酒店另開一個只屬於他們爺倆的小包間。這樣,男人既能不駁朋友面子,又能陪父親吃一頓飯了。父親勉強同意了,但路上還是一個勁地囑咐兒子別點菜,要兩盤水餃就行了—一人一盤,聊聊天,多好。


隔壁的父親|給父親最想要的才是最好的


到了飯店,小包間正好被安排在朋友請客的大包廂的隔壁,男人沒敢驚動朋友,悄悄幫父親點好菜,又說:“等菜上來,您慢點吃,我去那邊稍坐片刻,馬上回來。”父親說:“那你快點兒啊!還有,千萬別說你爹就在隔壁啊!”

男人笑了,父親與自己剛剛進城時一樣拘謹。

做東的朋友廢話連篇。男人念著隔壁的父親,心裡有些著急,說:“要不我先敬大夥兒一杯酒吧,敬完我得失陪一會兒,有點事。”

朋友不幹,讓他給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否則罰他六杯。男人笑笑,說:“我爹在隔壁。”


滿桌人全愣了。聽了他的解釋,朋友們長吁短嘆,一個說:“你爹白養你這個兒子了,你這算什麼?在隔壁給他弄個單號?虐待他?你愣著幹什麼,快請他過來啊!”男人說:“如果你們不想讓他拘束,讓他難堪,就千萬不要拉他過來。”朋友說:“那我們現在過去敬杯酒,這不過分吧?”

男人答應了。朋友們全體離桌,來到隔壁。然而,推開門,男人愣住了,房間裡只剩一個埋頭拖地板的服務員。

男人問:“剛才那位老人呢?”

服務員說:“早走啦!你點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過他還是打包帶走了一盤水餃,他說,想給鄉下的老伴嚐嚐城裡的水餃。”

父親進城一趟,送給兒子五十六個燒餅,幾大兜蔬菜,然後,在一個小包間裡獨坐了一會兒,再然後,餓著肚子回家。而他的兒子,卻在隔壁與一群朋友吹牛扯皮胡吃海塞,還美其名曰:週末小酌。

男人端起杯,對朋友們說:“咱們敬我父親一杯吧!”朋友們一乾而盡。

然而那位父親,既不會看到,更不會知道。此時他正坐在開往鄉下的公共汽車上,懷裡,抱著一個裝了城裡水餃的飯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