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魚蛋大王”:靠“務農”讓企業40年增值40000倍!

對於謝松坤以及他掌舵的家族企業——全利(QL)集團來說,“增長”這個詞彙有著獨特的含義。與中國的新希望、泰國的卜蜂等以農基事業起家的亞洲鉅艦相比,這個馬來西亞潮商企業鮮有涉足地產、金融等跨界業務,卻在貌似沒有“前途”的農基主業上實現了連年增長。

在馬來西亞,謝松坤的創業歷程堪稱傳奇,這位貧窮的漁夫之子從零資金起步,以售賣貝殼砂起家,艱苦創業,經過努力和運營,在傳統的養殖和農業加工行業裡,創造了企業40年持續增長的奇蹟,打造出一個市值高達 110 億林吉特(馬幣)的巨型企業集團。

馬來西亞“魚蛋大王”:靠“務農”讓企業40年增值40000倍!

▲全利資源創始人 謝松坤

企業帝國 從零開始

謝松坤是在馬來西亞出生的第二代潮人。

1930年代中葉,汕頭市澄海縣新溪鎮北中村村民謝兩賜與新婚妻子離別,隨親友漂洋過海,來到馬來亞謀生。他在雪蘭莪州北端的小漁村——雙武隆落腳,以捕魚維持生計。戰火紛飛的年代,家鄉音信全無。直到1947年,謝兩賜才把在家鄉的妻子接到雙武隆團聚。

來到新的國度,一切又是從零開始,日子其實並不容易,但一家人同心協力,團結友愛,倒也其樂融融。

1948年,謝兩賜的第三個兒子謝松坤出生。謝松坤自幼天資聰穎,喜歡讀書。他在村裡唸到五年級,六年級人少開不成班,家裡準備讓他停學幫忙父兄捕魚養家。校長覺得實在太可惜,親自上門,苦口婆心力勸,終於說服謝兩賜夫婦,讓他去附近的小鎮升學。謝松坤也不負眾望,一路以優異的成績唸完小學並考取中學和大學。1972 年,謝松坤畢業於馬來亞大學數學系並榮獲一級榮譽學位。這期間,謝兩賜因身體不好失去工作能力,而支持謝松坤完成大學學業的,主要是他的兄長。

1974年,謝松坤在馬來西亞最大的公立大學馬拉工藝大學(Universiti Teknologi MARA UiTM)的前身馬拉工藝學院謀得數學講師教職。不久,他收穫了來自女教師謝木蘭的愛情。謝木蘭也是出身漁民家庭,其父謝仕得與謝松坤的父親謝兩賜一樣,來自汕頭澄海縣。

教師的生活很安穩,但無法為家中的兄弟們帶來更好的生活,家裡的所有兄弟依然靠捕魚維生,生活拮据。為報答兄長栽培的恩情,謝松坤毅然決定放棄優渥的學院講師職位,帶領家人創業,以期走出艱苦的生活困境。

謝松坤的家鄉雙武隆,海灘上長年累月鋪滿潔白的貝殼沙,這些貝殼沙富含鈣質,可以加工成動物飼料的原料。謝松坤開始籌劃採集這些天然原料供應本地飼料廠。1977年,他獲得當局發給開採貝殼沙的準證,開始組織兄弟們經營開採貝殼沙的生意。經過兩年的艱苦摸索和掙扎,他們逐步走出一條成功的路子。之後,謝氏兄弟又向附近漁村收購魚粉,然後轉售給飼料廠,成功開拓魚粉貿易生意。為協助兄弟們發展生意,謝松坤在巴生家裡的貯藏室擺放了一張桌子,裝上電話,就成了一個簡單的生意辦公室。賢內助謝木蘭忙完教職後,在百忙中抽空協助他接生意電話和做記錄,謝氏家族的殼粉及魚粉貿易生意就這樣開始,公司取名“謝兄弟殼粉公司”。

從此,這位出身貧困漁家的青年人,聯合自己的同胞兄弟和太太謝木蘭的兄弟,從零開始,邁出了事業的第一步。

接下來,謝氏兄弟銳意進取,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取得新成績,家族生意開始多元化:

集資購買更大型的漁船,到深水漁港設點收購魚鮮;

揮師東馬沙巴州,在鬥湖投資可可種植業;

創立全利飼料貿易公司,在魚粉和殼粉之外,將業務擴大到玉米、木薯籤、椰粕、印度米糠等原料的貿易;

先後收購了雪蘭莪和柔佛州的兩家魚粉廠並逐步對其產能進行升級;

在鬥湖成立貿易公司,經營江魚仔、雞蛋和其他食品生意。

到1986年,創業已經有10個年頭,全利從一無所有到初具規模,謝松坤卻沒有沾沾自喜。他清醒地意識到,謝兄弟家族固然已經營多家公司,卻還沒有將它們歸納在一間控股公司旗艦下,聯合的力量無從體現。而最重要的是,當初兄弟們都是在沒有全盤規劃下各創事業,各家企業的擁有權各有所歸,以致出現了兄弟間的個人權益和歸屬感參差不齊的局面。至此,謝家企業需要在經營理念、結構和權益分配三方面進行整合,以突破瓶頸。對此,謝松坤已胸有成竹。

兄弟同心,從“謝氏兄弟”,到家族信託

謝松坤的第一個整合行動,是倡導一套明確的企業價值觀:誠信、雙贏全利、創新和團隊。謝松坤特別重視團隊,他深知,對一個兄弟眾多的家族企業來說,只有大家始終如一、精誠團結,企業計劃才能夠得以執行。

第二個整合行動,是成立一家控股公司。為了統一不同企業的價值觀,謝松坤為控股公司起了個名字——“全利”,用潮州話發音就是Chuan Lee,意思就是“全部人都得利”或“創值利眾”。這是他們經營理念的縮影,是所有公司統一的價值觀。

第三個整合行動最具挑戰性。有兩家謝氏兄弟分別創辦的已有10年曆史的企業需重組,合併成為兩大控股公司,謝兩兄弟各擁有一間。這項重組工作很不容易,但卻是調整個別兄弟權益、避免任何潛在的擁有權糾紛,以及營造集體歸屬感的必要措施。謝松坤以他的人格魅力和高超智慧,贏得了兄弟們的信任,大家很快達成共識。傳統家族企業走向股權治理的現代化企業的重大轉折,終於水到渠成了。

如今,全利集團業務分成三個領域,即海產製造、綜合畜牧和油棕種植。從此各自獨立營運,分開作業。集團朝著健康、和諧的道路迅猛發展壯大。2000年,全利資源在吉隆坡股票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自 2016 年起, 全利又由日本引進知名的連鎖零售商店品牌“全家便利店”為建立該企業的第四項核心業務踏出了重要的一步。

就在去年,全利集團的謝氏股東們又把他們所控股的42%股權拿出來,成立了信託基金會。如此一來,家族每個成員不再傳承公司的控股權決策權,而是傳承每個人部份的收益,從擁有權轉向收益權,從而避免潛兄弟姐妹股權紛爭的風險。

馬來西亞“魚蛋大王”:靠“務農”讓企業40年增值40000倍!

▲2016年12月,全利資源在大馬全面引進日本便利店系統,謝松坤(左二)為全家便利店開張剪綵

“超越伯克威爾哈撒韋”,40年不間斷複利增長的秘密

在東南亞,很多人說魚漿生產是“短命生意”,這反過來成了謝氏家族在近年成為東南亞企業明星的理由——全利在農基主業領域連續增長。

“不要低估了漁夫和雞農”——這是謝松坤常說的一句話,謝松坤自豪地說,從創業到現在,公司40多年不間斷成長,沒有一年存在下跌的現象,就算在1998年席捲東南亞的金融危機背景下,公司也難能可貴的保持了增長。

在謝松坤的回憶中,1977年家中唯一的生產工具就是2艘舊漁船,整個企業淨值不超過5萬林吉特(約8.3萬人民幣),“發展了40年,到今天公司在股票市場的淨值就算打五折,四十年來已經做到超過4萬倍的增值,複利增長30.3%。巴菲特的Berkshire Hathaway 過去50年的投資增值是13,600倍,複利增長21%。所以我就和股東說,你們的投資好過巴菲特。”


馬來西亞“魚蛋大王”:靠“務農”讓企業40年增值40000倍!

對於全利而言,穩定的成長,就是不止做一個產業。全利初期就借鑑了傳統的“漁村模式”,只不過把“捕魚 - 養雞鴨 - 種地”升級成“海產加工 - 綜合畜牧 - 棕油種植與加工”,即綜合禽畜部(ILF)、海產製造部(MPM)和棕油業務部(POA)。

如今,全利資源已經榮晉馬來西亞市值百強公司,成為亞洲最大魚漿生產商、亞洲第3大雞蛋生產商,企業業務跨國延伸至印尼、越南和中國,產品出口至全球各地,是一間深受消費者喜愛的世界級企業。


2016年底,“海產加工 - 綜合畜牧 - 棕油種植與加工”三駕馬車的模式正式升級成“四輪驅動”,全利資源攜手全球第二大連鎖便利店“全家”(Family Mart),共同發展馬來西亞市場,公司進入一個新的領域。謝松坤介紹,現在馬來西亞“全家”便利店每天超過20%的營收都來自於以自產魚丸為主的關東煮產品。


對於企業經營的方向,謝松坤特別強調了他和企業所堅持“紫海戰略”。謝松坤解釋說,自由發揮的“藍海”對於所有企業來說都是短暫的,基本無法長期停留在這個舒適的區域,在另一端的“紅海”,就是慘烈的惡性競爭。而介於紅色與藍色之間的“紫海”是一個企業之間良性競爭的合理區域。


如何避免下沉到“紅海”?只有一個解決辦法:持續創新。謝松坤舉例,傳統的魚丸原來只能維持三五天的冷藏保鮮。後來全利開發出了冷凍魚丸,讓解凍後的魚丸口感不受影響保持彈滑。目前這個技術已經做到全自動生產,技術成熟之後,魚丸就出口到澳洲、中國等大型市場,當然,還有“全家”便利店關東煮的鍋裡,謝松坤透露,關東煮裡面的魚丸,要比傳統的魚丸價格高很多。


在之前的訪談中,謝松坤也說過:“在這個行業,往往被認為是一片紅海,連行內人自己都這樣認為。當同行們在用手打魚丸的時候,全利引入了機器來勞作。當大家都用機器打魚丸 ,全利就上馬機器生產線。當大家都認為魚丸只能在本地銷售,全利就用冷凍技術把魚丸送上國際市場。我們並沒有大步跳向藍海,我們一直在去藍海的路上,我們總是保持在那片紫色的地帶。”


大愛情懷,回饋社會


謝松坤已經是享譽馬來西亞的大企業家,他身材高大,腰桿筆挺,一頭銀髮,臉色紅潤,風度翩翩,是一位充滿情懷的社團領袖。


謝松坤和太太謝木蘭女士總是相伴相隨,兩人還共同創辦了一個公益基金,取名“松木基金”,就是從兩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該基金向巴生濱華中學捐獻300多萬令吉(馬幣)建設經費,幫助新建教學大樓。2015年8月,濱華中學“松木基金大樓”落成,該校的硬件現代化提高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同年,他捐資在巴生濱海潮州會館成立“松木講堂”基金,以推動會館的文教活動。2017年,潮州會館將舉辦成立100週年會慶,謝松坤策劃了一系列的活動,其中的“松木講堂·名家開講”非常吸引大眾眼球。“名家開講”分為“潮人文化”與“潮人商道”兩個板塊。2017年4月份,謝松坤邀請陳再藩先生和韓山師範學院林倫倫校長等,成功地做了一場學術演講。


馬來西亞“魚蛋大王”:靠“務農”讓企業40年增值40000倍!

▲2016年9月,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黃惠康(右)在謝松坤(左)帶領下參觀濱華中學


謝松坤對教育事業一直情有獨鍾,離開教職崗位幾十年,除了辦企業外,他的絕大多數精力都投入到推動教育事業發展上。


在教育方面,1985 ~2014 年間,謝松坤與友人合創雙聯課程模式的英迪大學學院,擔任董事一職近 30 年,為英迪大學學院的創立和發展做出諸多貢獻。英迪大學學院已經成長為馬來西亞甚至本區域規模最大、名氣顯著的私立大學之一。


1998 年起,謝松坤被推選為民辦非盈利的濱華華文獨立中學的董事長。


2002 年開始,謝松坤領導的濱華遷校及發展 9 人小組,在濱華小學一校和二校的遷校、建校,以及原地重建濱華中學的過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目前,巴生濱華中學處於歷史最好的發展時期。


馬來西亞“魚蛋大王”:靠“務農”讓企業40年增值40000倍!

作為華人社會與社區組織的領導人,謝松坤兼任多個華團職務,其中包括隆雪中華總商會副會長、馬潮聯會副總會長和巴生濱海潮州會館的會長。對於華團的發展,謝松坤頗有自己的見地。他個人身體力行,積極參加社會慈善與公益活動,出錢出力從不落人後。


而談起執著教育的原因,謝松坤說:“因為我出身比較貧苦,很不容易才有機會接受教育,所以親身體會了教育對人的影響,如果當年小五沒有升學的話,今天很大可能我還是一個漁夫。教育不但可以改變個人和家庭的命運,教育也可以強民強國,教育的功能非常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