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書欣賞:《七律·長征》,據考這首律詩是毛澤東的“處女”作

據考,《七律·長征》是毛澤東的第一首律詩,也就是偉人在律詩方面的“處女”作。

毛澤東曾在1965年7月21日致陳毅的信中說:“我偶爾寫過幾首七律,沒有一首是我自己滿意的”。這不是毛澤東的謙虛,而是這位詩詞創作大家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若純粹以藝術成就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處女作也許不如他的兩首《沁園春》和《憶秦娥·婁山關》等著名詞篇,因為相對於他奔放不羈的性格特點來說,律詩的工整對仗和音韻的平仄和諧恐怕難免會對他造成一定的束縛。


行草書創作:毛澤東《七律·長征》,創作者:馮彬藏墨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行草書欣賞:《七律·長征》,據考這首律詩是毛澤東的“處女”作

行草書創作:毛澤東《七律·長征》,創作者:馮彬藏墨


但是,由於《七律·長征》及時而真切地描繪了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這一史詩性事件,並且最形象而又凝練地表達了長征精神,形成了不可替代的長征文化符號,因此,它本身也就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史詩。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贛南瑞金、雩都和閩西長汀、寧化等地出發。連續突破四道封鎖線,渡過章水、瀟水和湘江,進入貴州。隨後又強渡烏江、佔領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擺脫了40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再強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於1935年6月14日到達四川懋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1935年9月18日突破天險臘子口進入甘南,佔領岷縣。10月2日,佔領通渭,隨後在排以上幹部大會上,毛澤東情不自禁地朗誦了《七律·長征》。


行草書創作:毛澤東《七律·長征》前部分,創作者:馮彬藏墨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


行草書欣賞:《七律·長征》,據考這首律詩是毛澤東的“處女”作

行草書創作:毛澤東《七律·長征》前部分,創作者:馮彬藏墨


首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極其典型地體現了毛澤東的豪邁大氣和樂觀主義,把“遠征難”和“只等閒”這一組悖論平實而又神奇地組合在一起,給全詩定了一個鮮明的輕鬆基調,然後漸次展開說的都是如何一個“等閒”法。

頷聯“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顯示了詩人納天入懷、視宇如芥的氣度與胸襟。五嶺就是南嶺,是自東至西橫亙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五省的一系山脈,最大的有大庾嶺、騎田嶺、萌諸嶺、都龐嶺和越城嶺,故謂“五嶺”。烏蒙山自雲南祿勸縣起,東北走入貴州,至湖南止,稱烏蒙山脈。這一聯說的是五嶺緊密相連的山嶺就像翻滾的小波浪一樣,而烏蒙山山脈磅礴的山體就“猶如坂上走泥丸也”。總之,不管群山逶迤是多麼崔巍險峻,都被毛澤東“等閒”視之。以小喻大,化巨為渺,因此也成為本詩的一個重要修辭手法。


行草書創作:毛澤東《七律·長征》後部分,創作者:馮彬藏墨


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行草書欣賞:《七律·長征》,據考這首律詩是毛澤東的“處女”作

行草書創作:毛澤東《七律·長征》後部分,創作者:馮彬藏墨


頸聯“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游,因高山形成落差,浪高水急,波濤洶湧。蔣介石夢寐以求都想在石達開走麥城的地方,將朱毛變成石達開第二。川軍瀘定守軍早早撤光了鐵索上橋板,河上只有赤裸的搖晃的鐵索令人眼暈膽寒。可紅一軍團二師四團王開湘、楊成武部組成22勇士敢死隊,冒著對岸的強大火力攀緣鐵索,在我方火力支持下邊鋪橋板邊匍匐前進,最終以成功“飛奪瀘定橋”而成為中國革命史乃至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但毛澤東只用一個“寒”字以蔽之:是手觸鐵索之寒?還是令觀者心寒?抑或讓敵軍膽寒?甚至連今人聞之都不免籲寒氣、冒冷汗?

而且,按照《七律》頷聯、頸聯嚴格對仗的要求,此二聯也是好聯。首先都是將龐然大物宏觀藐之(騰細浪、走泥丸),意象出奇;然後更難能可貴的是將萬水千山的代表性地名(五嶺、烏蒙)與向死而生的絕險之戰(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自然串聯起來,就成了妙聯佳對。

尾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描繪的本是可能成為壓垮紅軍的最後一根稻草的雪山大翻越,可詩人筆下的情緒卻是“更喜”,過了岷山,豁然開朗,轉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此時怎能不喜?詩人已經完全忽略或者超越了忍飢挨餓、衝風冒雪的艱辛,胸中噴薄而出的只是苦盡甘來的豪邁與樂觀。

那麼,長征到底是什麼?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中,更加理性而不失詩意、更加嚴謹而同樣豪邁地總結道:

“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中央紅軍的長征,雖然僅僅歷時一年,行程二萬五千裡,但她所記錄和包含的人類信仰的力量和挑戰極限的能量,卻有著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罕見的凝重、深邃和遼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