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來熟悉下行業、產業、領域之間的區別與聯繫,方便我們構建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從而建立商業分析的全局性思維。
1、定義
行業,指一組提供同類相互密切替代商品或服務的公司。是指從事國民經濟中同性質的生產、服務或其他經濟社會的經營單位或者個體的組織結構體系,又稱產業(sector)。但從嚴格定義,產業概念範疇比行業要大,一個產業可以跨越(包含)幾個行業。
產業,是由利益相互聯繫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個相關行業所組成的業態總稱。它是社會分工和生產力不斷髮展的產物,隨著社會分工的產生而產生,並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而發展。儘管它們的經營方式、經營形態、企業模式和流通環節有所不同,但是,它們的經營對象和經營範圍是圍繞著共同產品而展開的,並且可以在組成的業態裡的各個行業內部完成各自的循環。
領域,領域是指意識形態或社會活動的範圍,如思想領域、學術領域、生活領域、科學領域。領域的指代範圍更大,因而可以用於不符合行業定義的地方。例如軍事和政治就是明顯不屬於純粹商業但很多時候又和商業緊密相連的。我們會說“政治領域”而不說“政治行業”或者說“他是軍工領域的專家”而不能說“他是軍工行業的專家”,也可以理解為對某一科目分類劃分後,對應的各部分就叫作領域。
2、分類
(1)行業分類,是指從事國民經濟中同性質的生產或其他經濟社會的經營單位或者個體的組織結構體系的詳細劃分,可以解釋行業本身所處的發展階段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國家標準於1984年首次發佈,分別於1994年和2002年進行修訂,2011年第三次修訂,2017年第四次修訂。該標準(GB/T4754-2017)由國家統計局起草,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發佈,並將於2017年10月1日實施。
(2)產業分類,各國分別會採用不同的分類方法,通常所說的的三大產業是聯合國使用的分類方法:第一產業包括農業、林業、牧業和漁業;第二產業包括製造業、採掘業、建築業和公共工程、水電油氣、醫藥製造;第三產業包括商業、金融、交通運輸、通訊、教育、服務業及其他非物質生產部門。
第一產業是指直接從自然界獲取產品的物質生產部門.第二產業是指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質生產部門.第三產業是指非物質生產部門.第一產業為第二三產業奠定基礎;第二產業是三大產業的核心,對第一產業有帶動作用;第一二產業為第三產業創造條件,第三產業發展促進第一二產業的進步。
在中國,產業的劃分是:第一產業為農業,包括農、林、牧、漁各業;第二產業為工業,包括採掘、製造、自來水、電力、蒸汽、熱水、煤氣和建築各業;第三產業分流通和服務兩部分,共4個層次:
①流通部門,包括交通運輸、郵電通訊、商業、飲食、物資供銷和倉儲等業。
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地質普查、房地產、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旅遊、諮詢信息服務和各類技術服務等業。
③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等業。
④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以及軍隊和警察等。
(3)領域分類,相對而言較籠統,僅僅是意識形態或社會活動的內容和屬性等約定俗成的形式分類,無書面形成的規定,通常人們會將科學分為自然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思維科學三大科學領域。
3、趨勢
解釋行業本身所處的發展階段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分析影響行業發展的各種因素以及判斷對行業的影響力度,預測並引導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判斷行業投資價值,揭示行業風向,為各組織機構提供投資決策或投資依據。行業的發展必然遵循由低級的自然資源掠奪性開採利用和低級的人工勞務輸出,逐步向規模經濟、科技密集型、金融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知識經濟型,從輸出自然資源,逐步轉向輸出工業產品、知識產權、高科技人才等。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進步,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產值和就業人員的比例不斷髮生變化。其變化趨勢是:起初是第一產業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第三產業的比重也不斷上升;隨後包括第一、第二產業的物質生產部門的比重都不同程度下降,第三產業的比重持續上升。這種變化趨勢在發達國家比較突出。到目前為止,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產值和就業人口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成為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產業。而在發展中國家除新型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以外,總的說來其產業結構層次都相對落後,轉變的進程也不快。但從變化趨勢看,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基本上是一致的。
4、標準
1、行業分類標準
2017年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目錄參見如下,總共劃分了20門類,涉及到97個行業大類。
詳細參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GB/T 4754-2017)》
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201709/P020180720515075120537.pdf
2、產業分類標準
閱讀更多 數者匠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