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一句「奔涌吧后浪」疯狂刷屏。

好听好看的文案,允许范围内的安全的「多样性」,以及何冰国家级的语言表现力,燃起了大量年轻人的热血。

但鱼叔今天却想聊一个,或许比热血更贴合这个时代年轻人的词:

孤独。

《某处,某人》

Deux moi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这部电影有真实地触动到鱼叔。

倒不是它本身拍摄手法有多惊艳,或故事编排有多惊心动魄。

而仅仅只是因为它的主题——

「城市孤独症」

人流密集的城市、社交频繁的网络,这本该是个人与人距离最近的时代;

却又是个体最容易感到孤独的时代。

不知如何与他人交流,不知如何与自己相处,焦虑、迷茫、慌张、害怕。

逐渐吞噬了一朵朵「后浪」。

影片的两位主角:雷米和米兰妮。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两人的家只有一墙之隔。

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始终没有相识。

无数次的相遇,都只是擦肩而过。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烦恼。

男主角雷米所在的快递公司正在进行大规模裁员,同事们的职位纷纷都被AI抢走。

鉴于雷米的工作态度还算不错,上级给他争取了一个晋升的机会。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说是晋升,实际上也只是被安排到呼叫中心做客服。

与此同时,面对被裁、被调远的同事时,他的内心总是充满了「负罪感」。

尽管他们的工作变动跟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

却总担心,留下来的自己会被当成「背叛者」。

焦虑的他,夜夜失眠,难以入睡。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女主角米兰妮的情况不太一样。

她在一家医药公司上班,能力出众,被上级主动推荐要求在董事会面前做报告。

面对机遇她却很退却,犹犹豫豫不敢接受。

总害怕自己能力不够,到时万一砸了场子。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虽然在领导的坚持下还是答应了,但离报告大会还有几个月时间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紧张。

同样焦虑的她开始嗜睡,一天能睡十几个小时。

去买药的时候,遇上了因失眠同样到药店买药的雷米。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一个睡不着,一个睡不醒。

但两人只是互瞟了一眼,没有搭话。

之后两人又都去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同一家心理诊所,不同的医生,还是只有一墙之隔。

但他们彼此仍在匆忙地错过 。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以往绝大多数关于「孤独」的片子,都是让男女主角相遇,在相处中互相拯救,化解心结。

用「遇到对的人」,来改变人生轨迹。

但这部片子不同。

110分钟的时间里,有100分钟两人都始终互不相识。

明明孤独的彼此就在不远处。

却只能陷在自己的深渊里独自挣扎。

雷米像是回避型人格。

行为退缩,心理自卑,没有社交欲望。

他在家人的建议下注册了脸书账号,试图以此来拓展人际关系。

如愿以偿的,他收到了学生时代同班同学的好友申请。

两人还相约见面。

对方滔滔不绝地讲着曾经班级里的趣事,一脸怀念。

而雷米却听得一脸懵逼。

因为他对那些同学间的往事竟然毫无印象。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对方称自己的外号是硬盘,容量够大,记性够好。

雷米就不一样了。

他的储存容量很小,光系统就占据了大部分。

更没有多余的力气去维系同身边人的关系,也没有足够的热情去认识新的朋友。

他说,「我很喜欢这种没人认识的感觉。」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可嘴上是这么说,内心却仍然涌动着想与人交流的欲望。

他不是真的喜欢成为孤岛。

事实上,他是害怕被批评、被拒绝和被误解。

与其面临失望,还不如从一开始就逃避。

新来的同事主动约雷米一起吃午饭,聊天。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雷米觉得感觉不错,就对心理医生提到了这位主动搭讪的女同事。

医生建议他主动联系。

可他的第一反应是:

「我怕让她失望。」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后来终于鼓起勇气,想要有进一步交流。

可对方似乎并没有这一层意思,表示了拒绝。

于是雷米便更加不再表露自己的感情。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他总是习惯给自己太多心理压力。

一旦被批评就开始疯狂反思自己的问题;

一旦被拒绝便没有自信再往前迈一步;

一旦被误解便会手忙脚乱地解释,解释完还担心对方到底有没有相信自己。

而这样的人,其实现实中有很多。

不仅自己无法与自己相处,家人也对他缺乏关怀。

他对父母透露自己可能有抑郁症。

而父母却对他去看心理医生这一行为表示不解。

甚至问出了「你没疯吧」这种话。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有些人的世界很小,不轻易让别人进去。

但装进去的东西一旦丢了,又会空出一大块地方。

雷米的猫走丢了,非常难过。

「一开始我不想养它,可它现在离开了,我要疯了。」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他几乎笃定猫是被车轧死了,原因只是「它那么小」。

就像很多人思考问题时会把预期降到低到不能再低,这样不管最后是什么结果,也都会在自己的接受范围之内。

怕把事情想得太美好,到时只留给自己伤心的余地。

医生开导他说:

「要对生命有信心。」

其实,小猫没有死。

它只是流浪在外,还让米兰妮给捡回了家。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米兰妮,更像是讨好型人格。

性格中有一种「无原则的善良」。

当她和在社交软件上认识的男生出来约会时,对方一言不发只会傻笑。

尽管如坐针毡,却还是不好意思离开。

硬生生地扛了一个小时。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人太好了。」

连她自己都这样认为。

在跟前男友相处时,她全身心地投入到男友的世界里,无条件地配合对方,奉献自己。

以至于在这段亲密关系中彻底迷失。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所以当男友提出分手时,她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挽回。

因为自己一直以来就是去迎合对方的想法。

甚至得去迎合对方想要离开的想法。

在这段关系中,她卑微到尘埃里。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她其实是陷在了复杂的人际关系里。

太看重对方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要么卑微,要么胆怯。

接到上级指派的任务,明明有足够的实力完成;

却总过分看低自己,担心搞砸,陷入过度焦虑状态。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像米兰妮这种性格,在现实生活中也太常见了。

不懂拒绝。

把给别人帮忙当做自己的义务,拒绝了便害怕别人以为自己不够朋友。

不敢要求别人。

别人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还是自己做,觉得自己的求助对别人会是一项困扰和负担。

他人的评价对自己至关重要。

怀疑自己的能力,害怕让人失望。

只要出现一点小差错,当时的尴尬片段就会在脑海里循环播放一整天。

说到底,就是不够自信。

雷米用「泡泡」两字来形容自己。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够漂亮,却也够脆弱、够空虚。

这个词在米兰妮身上也同样适用。

因为无法从自己设置的陷阱中走出,于是只能只能日日夜夜同孤独作伴。

看不到身边的人。

更不懂得如何打开心扉,真正接纳。

这部影片的前半部分是极其清寡孤寂的。

有同样心路历程的人,可以真切地感同身受。

幸好,影片后半部分是向曙光走去的。

但如前面所说。

整个过程,都绝非男女主角之间的互相拯救。

而是自己努力尝试和自己和解,找到了在犄角旮旯里藏着的孤独的自我。

面对现实,走出阴影。

直到影片的最后五分钟,已经各自向好的男女主角才终于第一次不是单纯错过。

而是有了面对面的机会。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而这正是本片最令我欣赏的地方。

没有什么「爱的救赎」。

很多人喜欢把自己的孤独、消沉、不幸怪罪于整个世界。

寄希望于找到一个「对的人」或「贵人」拉自己一把,从此改变人生。

但这样的情况,是很少见的。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痛苦,雷米和米兰妮都深陷自己的焦虑。

又如何期冀别人拉你一把呢?

为什么不能是你自己走出来呢?

常说「遇见对的人,就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这句话反过来便是这部影片的主题。

「找到更好的自己,才能遇见对的人。」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信息爆炸的时代,「孤独」变成弥漫全球的「社会瘟疫」。

不仅是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人同自己的距离也变得不可捉摸。

过分看低自我。

缺乏善良的界限,对自己委曲求全,纵容别人指手画脚。

体谅别人,苛待自己。

可问题是,何必呢?

又图什么呢?

别人的喜爱不能成就你自己的幸福。

对自己足够好,有余力再分享给别人。

就像医生说的:

「是时候停止这种负罪感了。」

比起「后浪」,或许它更符合现在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