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成“災區”廣州人而不自知?或許你還不瞭解這座城市

作為廣州醫務人員,筆者是大概知道廣州的疫情發展的情況,雖然每日有新增,但相信這是可控範圍內的,也相信能平穩度過。所以廣州人也是和從前那樣,該喝的早茶還是要喝,該做的晨練還是要做,該趕公交地鐵的還是要趕。


只是近日,突然爆出廣州成為“疫情災區”的說法,筆者還陸陸續續地收到來自其他地區的同道以及朋友的問候,著實嚇了下。

廣州成“災區”廣州人而不自知?或許你還不瞭解這座城市


其實,廣州是廣東里具有很深厚歷史底蘊的城市,無論是人文還是與疾病戰鬥經驗還是很豐富的,這座城市經得起這樣的挑戰。所以廣州繼續能像之前疫情期間做好防控,就目前的情況還是可控,可防的。


廣東戰疫,並不是現在開始的,從很早就有了經驗。歷史記載較清晰的是在清朝開始,但廣東瘟疫流行並非自清朝始,歷史上很早就有疫病流行的記錄,天花疫病就是其中之一。有關清代廣東瘟疫的流行情況,正統的官方史書一記載不是很多。


按《清史稿》記載,研究者發現清代廣東發生的瘟疫作過統計,在清代268年間,約有80年爆發了瘟疫,尤其是1840年後持續不斷的瘟疫流行。


從古時開始,人們對瘟疫就有一套應對方法。主要是幾大方面:隔離,中藥治療,求神等,民間醫生是傳統社會醫療事業的主體,他們在疫時的所作所為實際上是傳統醫學在實踐中的反映。


當時邱禧、羅芝園便是較為著名的抗疫專家。他們汲取了《溫疫論》與《溫熱論》的著作精華,對瘟疫的病因、發病、治療提出了很多獨特的見解。可見,廣東戰疫是有足夠的歷史經驗。

廣州成“災區”廣州人而不自知?或許你還不瞭解這座城市


廣東涼茶對於疾病的預防,體質的調整有一定的作用,這也是廣州人淡定的原因。廣東人喜歡煲涼茶,尤其是廣州人,幾乎家家都有自己家的涼茶秘方。


曾有研究者查閱文獻,對各種廣東涼茶配方的功效、藥理作用及各種二十四味涼茶配方所用中草藥的功效進行歸納、總結和分析。廣東涼茶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瀉火除煩等功效,對感冒的不同症狀以及其他疾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現代研究顯示廣東涼茶有抗氧化、抗應激和消炎抗菌等藥理作用。各類廣東涼茶配方所用的中草藥都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並具有防治疾病的物質基礎,其組成的配方功效也諸多,如預防或治療感冒、瀉火、解毒等。


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而言大部分是痰溼淤等病理產物在作祟,而廣州人煮涼茶時則根據這些適當加減煮毒性較低有相關功效的中藥來驅邪。

廣州成“災區”廣州人而不自知?或許你還不瞭解這座城市


廣州人長期注重食療,對於疾病預防有獨特的方法。廣州作為嶺南地區的特色地方,有著嶺南地區特有的地理氣候特點:嶺南氣候炎熱、潮溼多雨、河網密佈,也是“瘴癘之地”。


廣州人們注重食療,食療又稱食治,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利用食物本身的特性調節機體功能,使體健或愈疾的一種方法,在廣州很多善於發明各種藥膳、食膳的名醫,流傳各種食譜。


廣州人飲食清淡,注重湯水,尤其是湯水。廣州人認為氣候潮溼炎熱,常喝湯水不僅能補充水分,且能清熱去火。


制湯時多加入具有滋補作用的藥材,藥食同源。常見藥材除具有嶺南特色的雞骨草、龍脷葉、五指毛桃、霸王花,也有淮山、太子參、紅棗、當歸等具有滋補、強身健體作用的藥物,以藥湯解除病痛及防止疾病的發生。


廣州是中醫藥文化比較濃郁的城市,在疫情期間,各大中醫院已紛紛發出了疫情預防的中藥方,或者是中醫的瘟疫預防方法。人們對中醫藥的預防與治療有足夠的自信心。


筆者相信,在廣州人們通過日常生活調整身體與生活方式的預防,以及相關部門的嚴格控管下,廣州人們能禁得起這樣疫情的考驗,成為“重災區”也是謠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