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把1件事情做100次也不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改變才蘊育成功

一、怎麼在職場上做到有趣又有料?

最近公司實驗室測試效率很低,很多產品送進去了正常三天就會有結果,但是現在一週了還杳無音信。讓一眾客戶的產品乾等結果而無法安排採購,影響交期。

產品部小張最先注意到這一點,於是跑到實驗室一探究竟。

實驗室的測試人員很固定,一個負責測拉鍊,一個負責側布料。小張只做了一個簡單的動作-讓這兩個同事互換了一下測試的產品的內容,即原來測拉鍊的去測布料,原來測布料的同事去測拉鍊。本以為他們都不熟悉對方的測試產品效率會更慢,但是沒想到,測試結果出來得比之前的還要快。

小張的做法其實不復雜,就是簡單改了一個流程,但是這個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他打破了所有人遵守的常規,正如契合了英特爾公司副總裁威廉·H·達維多提出達維多定律的內涵。

達維多認為,任何企業在本產業中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產品。一家企業如果要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就必須第一個開發出新一代產品。而如果放在個人的職場上,也一樣的適用,要想在日常的工作裡脫穎而出,你就要有創新的思維,“敢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小張只是在流程中做了一點改變,就重新激活了工作效率,帶動工作人員的新鮮感和熱情,正是達維多定律的正效應。

重複把1件事情做100次也不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改變才蘊育成功

二、達維多定律,職場人的蛻變法則?

從歷史上看,人類社會組織方式每一次大的變革都是由新技術出現引起的。比如由於書寫的出現,形成了法律系統,司法公正才變成可能;標準的鑄造錢幣使貿易流通更廣泛,估計經商乃至星形成了自由的思想。而對於個人來說,在職場上的創新則有以下優點:

1、敢為人先,善於打破常規。

工作流程是指工作事項的活動流向順序。工作流程包括實際工作過程中的工作環節、步驟和程序。而改變工作程序或者優化能縮短流程時間,解決工作上的痛點,提高工作效率,實現用同樣多的時間完成更多的事情。節省的時間可以用於自我提升或者享受生活,更好的適應社會和發展 。

車間工劉芬的生產線上要包裝一款產品,具體流程如下:包裝之前先檢查產品,然後放一張卡紙,再把卡紙和產品一起放入包裝袋,合上包裝袋就算完成。

總共六個人在包裝,每個人從頭到尾負責所有的流程,即從檢查到入膠袋,劉芬觀察了10分鐘,發現速度非常慢,6個人10分鐘下來才裝了20個。

她果斷改變做法,把6個人分成3組,每組兩個人,一個人負責檢查和裝卡紙,另外一個負責裝膠袋。速度明顯快了很多,最後統計發現6個人裝了32個,效率提高了60%。大家都以為那天晚上要加班到很晚結果到9點就全部完成。

這就是小範圍的創新並且卓有成效。劉芬也因為善於發現流程問題改變流程而深受老闆的喜愛。

重複把1件事情做100次也不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改變才蘊育成功

2、 個人迭代,帶動團體迭代。

敢於創新,打破原有的體系,不僅有利於個人的職業成長,同樣也是推動團隊整體向前的原動力。

筆者製作表格的能力非常差,一份別人一個小時可以做完的表格,筆者要做兩個小時還容易出錯,表格形式也難以體現項目的整體架構。

而且每遇項目進度,各類表格如山,彙報成效甚微。筆者突然想到,用流程圖、甘特圖等形式,利用結構化表達,試一試。

沒想到這一舉動得到老闆的大理支持,瞬間減輕了小組的各種表格壓力,也減輕了大家對彙報的排斥心理,團隊效率提升一大截。

嚐到了結構化彙報的好處,老闆特地為小組採購了高效工作類的特訓課程,大家樂此不疲,整個團隊在原有基礎上,都收益於這次打破常規的嘗試。

3、達維多定律有助於逃離職業倦怠,保持職業新鮮感

職業倦怠指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在日復一日重複機械的作業中,漸漸會產生一種疲憊、睏乏,甚至厭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難以提起興致,打不起精神。職業倦怠的原因之一,是依仗著一種慣性來工作。 而工作新鮮感、挑戰性,則是破除職業倦怠的力量之一。

因為在工作中增加一些新鮮感 ,可以打破這種簡單的重複感,重新激發工作熱情。

小吳在公司負責軟箱開發管理已經5年,對產品容易出現問題的點以及如何改善已經瞭然於心,每天的工作都是昨天簡單的重複。

後來他開始接觸公司不同的產品類型,比如增加一些揹包的項目或者是硬箱產品,雖然工作流程還是跟之前一樣但是因為是不同的產品類型,這讓他又有新鮮的感覺,工作有重新變得積極主動了。

不斷切換職業挑戰,是職業倦怠破局的重要條件,同樣也符合達維多定律推陳出新作用。

重複把1件事情做100次也不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改變才蘊育成功

三、普通職場人,如何塑造自己的達維多定律破局點?

1、 跳出固有思維,多方面考量問題。

01、《請停止無效努力》中說,要獲得創新思維,有個五字要訣,那就是“信放慮收行”我再加多一字“評”。

是指改變自己的固有觀念,從思想上、信息上做好創造的準備並且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是指打開腦洞,接受自己的思維信馬由韁,接納並記錄自己所有的想法。

是指重新考慮自己的想法並過濾掉不靠譜的想法。

是指收回思維,進行歸納整理並且形成可行的方案。

指行動,開始落實自己的想法。

指評估,評估自己的行動和想法是否一致,在實踐中檢驗是否可行。

以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為例:

信:首先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有創意的想法。

放:打開腦洞,工作效率=工作產出/工作時間,那麼就要減少工作時間或者提高工作產出,怎麼減少工作時間呢?可以把文具工作分類放好,減少尋找工具的時間;把辦公軟件優化,提高運行速度;在桌面添加常用文件夾的快捷方式,減少翻文件夾的時間;或者換臺電腦。。。

慮:考慮哪些可行哪那些不可行,剃掉不可行的方案,比如換臺電腦。

收:把可行的選項進行歸納排序,哪些可以馬上執行哪些需要整理,比如優化軟件,添加快捷方式這些是馬上可以執行的,而優化軟件需要時間較長則可以放在後面一點處理。

行:執行方案

評:評估方案的效果,對我來說,最有用的莫過於工具和文具放在固定的地方,確實節省了很多找東西的時間。

02、製作思維導圖,建立連接。只有好點子足夠多,你才能從中選擇出更好的,並且對於任何問題,都不要選擇第一個解決方案,因為大腦懶惰,喜歡儘快擺脫問題,所以第一個解決方案通常都極其普通,沒有創意。而使用構思技巧,則有助於克服固有思維模式,幫助獲得創意。

主要分三步:

第一步:選擇一個主題

第二步:製作思維導圖,即寫下最初的想法後,圍繞這個想法展開聯想,寫出5-6個相關的概念。在第二層重複同樣的過程,每個詞周圍畫3-4條線,由每個詞再自由聯想一些相關的新詞。重複這個過程,知道寫到第三層或者第四層。

第三步: 製作次級連接,並創造概念。可以從思維導圖的最外層挑選詞彙並且彼此之間連接,而這個鏈接的過程,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

在《人生設計課中》作者用了格蘭特如何找到理想工作的例子,他記錄了旅遊、遠足、衝浪、露營和大自然,最後去夏威夷一家海盜衝浪營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並且每週只工作四天,完成了他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其他有趣的想法的願望。

重複把1件事情做100次也不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改變才蘊育成功

2、 創新工作流程並檢查優化。

五步建立流程圖並對每一步進行盤點找出最優方案:

第一步:目的分析。實際做了什麼?為什麼要做?是否有必要?

第二步:地點分析。在哪裡?為什麼?是否可以在其它地方做?

第三步:順序分析。儘可能使工作活動的順序更為合理有效,什麼時候做?

第四步:人員分析。目的是分析人員匹配的合理性,由誰來做?

第五步:方法分析。目的在於簡化操作,需要分析的問題有為是否有其他方法?

作為項目經理,小何的工作程序一直是這樣的:收到圖稿,然後發給供應商,請供應商按圖稿去生產產品。後來發現每家供應商都有問題來問,並且有時候供應商的問題他無法解答,還要跟法國總部確認,工作效率非常低。

後來他改變了工作流程:

第一步: 確認目的。跟法國總部討論設計的目的,想要的效果是什麼。確認清楚後,傳遞給工廠,他需要的目的是什麼,整理出一份完整的資料發給工廠。

第二步:地點分析。這裡主要是確認在哪家工廠生產,挑選合適的供應商。

第三步: 順序分析。確認什麼時候法國需要這些產品以及現在工廠在生產的項目是什麼,確定前後順序。

第四步:人員分析,分析這個過程中,是否需要其他的人協助參與,如果需要,開會的時候就邀請人一起討論。

第五步:方法分析,需要解決技術問題的時候,總是會再確認一下,還有其他辦法嗎?想出2-3個方案,從中挑選一個最合適的。

用這樣的方式梳理下來,小何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也減少了很多往來溝通的時間。

重複把1件事情做100次也不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改變才蘊育成功

3、 利用韋萊特法則,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

美國管理學家韋特萊提出韋特萊法則:成功者所從事的工作,是絕大多數的人不願意去做的。因為不願意做的工作要麼太辛苦,要麼要承受太大的壓力;要麼要克服世人世俗的眼光。然而重複的工作做100次也不能產生新的結果,新結果往往藏在之前沒有嘗試的地方。

查理·貝爾曾任麥當勞的執行總經理, 15歲的時候到麥當勞求職最後只得到了掃廁所的工作機會。然而即使是掃廁所,貝爾也做得很出色後來被經正式錄用從此一步一步最後做到了麥當勞的執行總經理。不可否認貝爾是個很有才能的人,但是如果不是最開始接受了別人不願意做的工作,沒有得到這個機會,也許他的人生軌跡都會被改寫。

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小玉所處的部門是業務部,業務部是根據業績來拿提成,大家都爭著去做爽快定單量大的客戶,只剩下一個產品還在開發的日本客戶沒有人願意接。因為日本客戶要求高,追求細節。

小玉不聲不響的接過了這個燙手山芋,結果整天看到她忙得飛起。今天客戶要開發一個新設計,明天要換一個新材料,過兩天又要換一個新顏色。

通常需要三個月搞定的客戶,小玉只用了兩週不到,就和對方定下方案。

大家都說小玉太傻,接這樣的客戶即辛苦又不出業績,還那麼配合幹嘛?但是從四個月開始,客戶開始下單了,因為這款設計在當地市場很受歡迎,定單一張接一張,小玉也因為成為每個月的銷售冠軍。

重複把1件事情做100次也不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改變才蘊育成功

托馬斯·彼得斯說距離已經消失,要麼創新,要麼死亡。

而魯迅說同是不滿於現狀,但打破現狀的手段卻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復古。所以改變想法,採取行動,去做一些自己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去嘗試一些之前沒有嘗試的流程是我們成長的路徑。畢竟,用同樣的方法處理同樣的問題,不可能收穫到不一樣的結果。思想開放,保持對自我的挑戰,可以助我們在職場上獲得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