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個愛照鏡子的小姑娘(一)

歷史究竟是什麼?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是面鏡子?還是美國曆史大師威爾·杜蘭特的說的“大部分歷史是猜的,剩下的都是偏見”,我們怎麼看待歷史,就會怎麼面對現在,怎麼憧憬未來。

說來可笑, “歷史是個小姑娘,可以任人打扮”這句話本身就是任人打扮的。這句話流行極廣,都說是胡適說過的。引用的來源是1955年1月號《哲學研究》雜誌,刊登的馮友蘭一篇文章《哲學史與政治——論胡適哲學史工作和他底反動的政治路線的關係》,其中有一段話:“實用主義者的胡適,本來認為歷史是可以隨便擺弄的。歷史像個‘千依百順的女孩子’,是可以隨便裝扮塗抹的。”

胡適其實沒有說過那樣的話,胡適的原話是:“實在是我們自己改造過的實在。這個實在裡面含有無數人造的分子。實在是一個很服從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順地由我們替她塗抹起來,裝扮起來。好比一塊大理石到了我們手裡,由我們雕成什麼像。”(《胡適作品集》第四集,臺灣遠流出版公司,1986年10月)胡適的原話是講哲學的,與歷史毫無關係。但這句話在很長時間內卻變成了胡適評價歷史的一個基本態度。胡適估計怎麼也沒想到,怎麼成了“被人打扮的小姑娘”。

這麼近的歷史都可能被人打扮,可想而言,越久遠的歷史可信度越可能不真實。

不同的角度觀察歷史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歷史是個愛照鏡子的小姑娘(一)

上面這張圖,不同的觀察角度,我們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新聞報道是如此,如果記入歷史,則會有所不同

真真假假的歷史時間久遠後,會產生不同的理解

歷史是個愛照鏡子的小姑娘(一)

這是二戰期間三巨頭雅爾塔會議的現場合影照片,具體三巨頭聊什麼,我們不太清楚,只知道會議的結果。


歷史是個愛照鏡子的小姑娘(一)

這是好事者開玩笑PS的照片,我們讀過二戰歷史的都知道這不是真的,可如果再過一百年,後世的人誤以為真的哪

從這個維度說,歷史是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小姑娘打扮的時候是需要照照鏡子的,這就是古人說的說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中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修史,中國古代皇帝尤其重視修史,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建立本朝政權的合法性。通過給之前朝代的蓋棺定論,表明前朝的天命已經結束,本朝承接其治,是天命所在。

2.是一場無形中的“封神”運動。按照傳統,修史要對過去數百年的人物按照其品行、功業進行綜合考校,該褒的褒,該罵的罵。一部史書編完,相當於給過去數百年上榜的忠臣孝子、明君賢相們蓋了廟,可能會對他們在靈界的地位和待遇產生影響。

3.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思想教育運動。通過對過去人的褒貶來對當代人甚至後代人進行思想教育,而且其效果能持續很長時間(可能會一直延續到本期文明結束乃至更長時間)。

印度人最重要的書是四大《吠陀》,

猶太人最重要的書是《舊約聖經》,

希臘人最重要的書是《荷馬史詩》,

日耳曼、凱爾特、斯拉夫諸民族最重要的書是《新舊約全經》……

他們都是神話或者宗教經典。

這些民族是以宗教教義來構建社會、指導行為、形成道德、制定律法的。他們認識世界是通過“神”。

中國人與他們截然不同。

中國人在西方人心中最典型的印象之一是“祖先崇拜”,與上述那些民族一直在思考如何與神交流不同,中國人一直在思考的是如何與祖先交流。

與神交流就記錄神的言行舉止,與祖先交流就要記錄祖先的言行舉止了。

“記錄祖先的言行舉止”,其實就是史書的源出。

列祖列宗的規矩是不能違背的,以史為鑑不光是為了知興替,更是一種無形的對後人的規範。既然是規範,歷史又都是官方修訂,因此中國古代的歷史應該是照著鏡子,認真打扮的小姑娘。

古代西方國家不是這樣認識歷史的。

被稱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寫了著名的《希波戰爭史》,他說:“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實有其事,我只是把人們傳說的寫下來。”所以他把奇蹟、預言、幻象,只要是和他的敘述稍有關係,覺得有趣的事情都記載下來,像是寫歷史小說一樣。有些內容在中國,只是屬於野史的部分。

修昔底德寫《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他被稱為“歷史科學”之父。他記史的目的是要探索爆發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原因,研究歷史事件發展中的真正的因果關係,他是第一個注意到經濟因素對歷史發展影響的歷史家。

古羅馬著名的《編年史》作者塔西佗,在西方歷史學史上他是第一個明確地提出“抽離自我,超然物外”的客觀主義寫史原則的,並歸納出史學的基本目標:真實地記載歷史的經驗和過去的事實。
西方人的歷史觀是和我們不一樣的,沒有列祖列宗的約束,更多是小姑娘愛照鏡子,研究一下自己是否漂亮,不喜歡被人打扮,追求自然美。

如果歷史本身是模糊的,有爭議的,任人打扮的,我們學歷史的意義在哪?本人以為歷史記錄的就是人性,無論怎麼打扮或照不照鏡子,小姑娘就是小姑娘。我們學歷史,體驗的就是人性,學的就是人性,因為人性是千古不變的,即使進化了上百萬年了。教員一生,在北大圖書館熟讀二十四史,就可以打敗其他人,因為他讀懂了從歷史上,讀懂了中國的人性。中國人喜歡買房,美國人喜歡買股票,日本人喜歡買國債,即是歷史形成的,又是每個國家的人民人性如此。


今天時間緊,先寫到這裡,本人計劃先花時間理清歷史觀,再談談具體的歷史故事,希望能給讀者以啟發。在這感謝各位看官,上篇文章頭條已經有6885人閱讀,微信有1215人閱讀,合計將近8000人,感謝各位的鼓勵,本人繼續努力,爭取寫的更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