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梳理」如何避免社交中“把天聊死”?你需要看一看這張導圖

01

上週,週記發過一篇推文《用思維導圖幫你看清電影百年史上的三次偉大的創新技術革命》。

我在推文裡運用思維導圖梳理了“Sir電影”公眾號的一篇文章,直觀展示了電影百年史上的三次技術革新的內容。

不少小夥伴都留言表示看得很過癮。

「知識梳理」如何避免社交中“把天聊死”?你需要看一看這張導圖

這兩天,週記又發現了一篇好文章,來自公眾號“人神共奮”的《為什麼總是你“把天聊死”?5000字總結“說話方法論”》。

“把天聊死”、“5000字”,看到這些關鍵字眼,我又忍不住動了畫導圖的心思。

看完了全文,發現這果然又是一篇相當合適用思維導圖來提煉要點的好文章啊!

所以我又一鼓作氣把這篇文章的內容整理成導圖了。

今天的推文就來細緻地分析如何運用方法論避免“把天聊死”。

感興趣的小夥伴請認真閱讀,一定對提升你的Social值很有幫助。

不過,這次我就不提前放出導圖內容了。

畢竟像這種把溝通乾貨技巧寫得如此生動的文章,還是一邊分析內容一邊呈現導圖更過癮!

02

如何能避免“把天聊死”?

想知道這個問題,必須先來了解一下什麼叫“把天聊死”。

「知識梳理」如何避免社交中“把天聊死”?你需要看一看這張導圖

你們更喜歡看哪一段對話?

毫無疑問:對話B。

為什麼呢?

作者的解釋很到位——

(下滑查看更多,注意紅框裡的關鍵詞信息)

「知識梳理」如何避免社交中“把天聊死”?你需要看一看這張導圖

明白了吧?

聊天中的“上堆”和“下切”兩種思路能帶來截然不同的溝通效果,尤其是在沒有固定關係的談話過程中,聊天思路不同,“死活”效果大相徑庭。

用導圖呈現“上堆”和“下切”的概念區別更是一目瞭然

「知識梳理」如何避免社交中“把天聊死”?你需要看一看這張導圖

“上堆”和“下切”的思路運用在日常Social活動中,效果也是清爽得出奇。

(下滑查看更多)

「知識梳理」如何避免社交中“把天聊死”?你需要看一看這張導圖

好了,相信你們通過這兩個案例已經能夠體會到聊天溝通中“上堆”和“下切”的不同效果了。

接下來,就來看看“上堆”和“下切”在不同場合下的運用效果吧。

1

作文寫作

“上堆”和“下切”還能運用在作文寫作上?

對於一個常(bei)常(po)碼字的人來說,這真是一個意外的驚喜!

細看下來,發現這個部分其實是作者額外提到的內容,但對於家有就讀小學、初高中孩子的家長來說,真是一個特別的福利了!

先來看看文字的內容(下滑查看更多,注意紅框裡的關鍵詞信息哦)

「知識梳理」如何避免社交中“把天聊死”?你需要看一看這張導圖

看清楚了麼?

簡言以蔽之,就是“上堆”即是總結提煉,而“下切”即呈現更豐富、多樣、細膩的內容。

來看看導圖的梳理,你會更加心中有數。

「知識梳理」如何避免社交中“把天聊死”?你需要看一看這張導圖

1

工作彙報

這是“上堆”和“下切”運用比較正式的場合了。

工作彙報中,用哪種方式更合適?“上堆”還是“下切”?

這個,要取決於兩個方面。

第一,你上司的管理風格;

第二,你彙報的具體內容。

具體情況應該如何具體應對呢?

來看看作者在文章裡是怎麼分析的(下滑查看更多,注意紅框裡的關鍵詞信息哦)

「知識梳理」如何避免社交中“把天聊死”?你需要看一看這張導圖

看到了吧?

上司的管理風格不同,彙報的內容不同,你是選擇“上堆”還是“下切”的溝通方式就必須因地制宜了。

總之一句話:不管“上堆”還是“下切”,解決問題為最大!

如果你還記不住,來看看導圖的梳理吧!

「知識梳理」如何避免社交中“把天聊死”?你需要看一看這張導圖

1

管理溝通

“上堆”“下切”在管理溝通上同樣作用明顯。

管理風格比較強勢的上司,在與下屬的溝通中更習慣運用上堆語言模式。

耐心、親和力強的上司,更願意用下切模式和下屬交流。

文中對這兩種管理風格分析非常清楚(下滑查看更多,注意紅框裡的關鍵詞信息哦)

「知識梳理」如何避免社交中“把天聊死”?你需要看一看這張導圖

作為下屬,大多數人都會更希望上司在與自己溝通時能運用“下切”模式,多點耐心和細緻。

但反過來說,“上堆”和“下切”兩種模式的管理運用其實各有優劣。

上堆模式

優勢:高效/簡明

劣勢:員工 大多 不求甚解

下切模式

優勢:讓員工 感受 平等

激發 潛能

劣勢:提高 溝通成本

佔用 管理者 大量時間

導圖呈現更清晰

「知識梳理」如何避免社交中“把天聊死”?你需要看一看這張導圖

在這裡多說一句。

作為管理者,在與下屬溝通中最理想的狀況莫過於能將兩種模式綜合運用,既能通過“下切”模式安撫下屬心情,又能運用“上堆”模式激勵下屬鬥志

現實中有這麼完美的管理者麼?

其實,要做到綜合運用兩種模式也不難,只要記住溝通的一個萬能法則即可。

什麼法則呢?

“Yes…but”溝通原則。

Yes:站在對方角度先肯定其觀點/行動/立場。(下切模式,表達平等意願)

but:緊接著表達自己的觀點/立場/建議。(上堆模式,激勵下屬)

舉個栗子。

週記導圖點評學員作業時,就常常運用“Yes…but”的原則:先yes,給予肯定(下切模式),再but,提出建議(上堆模式)。

(下滑查看全部點評內容)

「知識梳理」如何避免社交中“把天聊死”?你需要看一看這張導圖

「知識梳理」如何避免社交中“把天聊死”?你需要看一看這張導圖

而學員對於這樣的作業點評模式接受度很高:既能感受到被肯定的的喜悅,又能得到專業提升建議,所以往往進步很快。

通過“Yes…but”溝通原則,把“上堆”和“下切”兩種模式完美結合起來,在管理溝通、銷售溝通中往往能大放異彩,在親子溝通、婚姻溝通中也能見到奇效。

有興趣的你,不妨一試。

1

情緒管理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場合了。

“一句話說得人笑,一句話說得人跳”。

不同的語言模式,帶來的情緒反應截然不同——

上堆語言會讓衝突更加激烈,下切語言可以緩和緊張對立的氣氛(下滑查看更多,注意紅框裡的關鍵詞信息哦)

「知識梳理」如何避免社交中“把天聊死”?你需要看一看這張導圖

不同模式的運用,反應的情緒效果完全不同,帶來的社會影響也是天壤之別。

「知識梳理」如何避免社交中“把天聊死”?你需要看一看這張導圖

至於在情緒管理上運用“上堆”和“下切”哪個模式更好?

個人覺得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正如文中所言,如果你想化解矛盾,那就多運用“下切”模式;如果你想讓衝突升級,運用“上堆”模式也不能算錯。

不過,私底下以為:像霍頓那樣,面對著全世界觀眾在大是大非面前故意挑釁的人,孫楊用“上堆”模式直接懟過去也真是沒貓餅!

(歪個樓:雖然我們不提倡“把天聊死”,但對於三觀完全不合的人,也真是沒必要浪費時間尬聊)

03

關於如何避免“把天聊死”的“上堆”、“下切”模式以及它們各自運用場合的效果你都記住了麼?

沒記住也沒關係。

看看這幅導圖,一圖幫你回顧所有的重要內容。

「知識梳理」如何避免社交中“把天聊死”?你需要看一看這張導圖

如果你覺得這幅導圖對你記住文章裡的關鍵信息有用,不妨點擊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