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嬰兒進行睡眠訓練?愚蠢!孩子到底照豬養,還是照書養?


對嬰兒進行睡眠訓練?愚蠢!孩子到底照豬養,還是照書養?

最近幾天,三個月嬰兒因睡眠訓練死亡的事情引發了廣泛關注。

事情本身並不複雜,媽媽為了訓練三個月大的孩子獨自睡覺,把孩子自己留在了臥室,自己則通過監控器觀察孩子的情況。隨後,孩子因為翻身,變成了趴睡,還大哭不止,直到哭聲徹底消失。

在這期間,媽媽沒有進去抱起孩子,更沒有幫助把孩子翻過來,而是在一個睡眠引導付費群裡發佈孩子的視頻,向“老師”求助。群內成員也是紛紛“獻計獻策”,肯定媽媽不去管孩子的行為。

大概一個小時之後,孩子沒有動靜了,媽媽十分開心,說“孩子解鎖趴睡了”。

結果,等到她進屋想給孩子餵奶的時候,發現孩子已經窒息死亡了。

對嬰兒進行睡眠訓練?愚蠢!孩子到底照豬養,還是照書養?

目前,涉事公司也已經被停止經營活動,後續的處理結果還沒有出來。這樣的事情真的是讓人唏噓不已,無論最終的處理結果如何,一個美好的生命都已經不在了。而這件事情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01 育兒過程中,有哪些錯誤觀念深深影響了你?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很多很多正確的觀點。尤其是“不要總抱孩子”,還有一個就是“孩子哭了,不要管”。

第一個,不要總抱孩子

我在孩子出生之後,這樣的話聽到過太多太多次。無論是家裡的老人,還是月嫂,一看到我抱孩子,就會立馬制止,好像抱孩子是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

“別一哭就抱,以後抱慣了,就哄不好了”


“你別抱了,一個男孩子,以後長大黏著媽媽,怎麼辦啊?”

不過,我卻從來不認可這個理論。暫且不說那些培養安全感的大道理,就僅僅是抱這個行為本身,孩子小的時候就會需要,但是隨著他越來越大,你想抱,人家會讓你抱嗎?

你見過十多歲二十多歲的小夥子,沒事兒天天要媽媽抱的嗎?正常的情況下,都是媽媽對兒子說:“來,兒子抱一個”。然後,對方給你一個白眼,“媽,我都多大了,抱什麼抱?”

對嬰兒進行睡眠訓練?愚蠢!孩子到底照豬養,還是照書養?

趁著孩子小,能抱就趕緊抱,以後就沒有機會了。抱抱是孩子給你的福利,不懂得珍惜,還怕寵壞了,說實話,我真是不敢苟同。

再來說安全感的事兒,孩子小的時候,各個方面能力都不足,他只能依靠父母生活,父母對孩子而言就意味著整個世界。如果父母都對孩子的需求不予理睬,那麼孩子以後怎麼會有底氣面對其他人呢?

第二個,孩子哭不要管

“哭一會兒就好了,不用管”


“一哭你就去,以後這孩子就沒啥出息了“

面對孩子的哭聲,很多人都覺得只要一哭你就去,這是在強化孩子哭的行為。

不理他,或是讓孩子憋回去,是最好的方式,如此培養出來的孩子,才會勇敢堅強。

但是,不知道父母有沒有想過哭聲意味著什麼。也許有的時候,孩子是故意的,是為了求關注而哭。但是,還有一種情況,就像是文章開始提到的三個月的孩子,哭代表著她在求助。因為不會表達,她用這樣的方式在向媽媽求助。但是,媽媽做了些什麼呢?站在房間門口向微信群裡發消息,問大家:“孩子突然翻了個身,我怕她悶死,我該怎麼辦?”

怎麼辦呢?當然是去看看孩子,這還用問?但是,和這位媽媽有一樣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數。

對嬰兒進行睡眠訓練?愚蠢!孩子到底照豬養,還是照書養?

可是,我們也看到了有那麼多的人在花錢去學習所謂的“哭聲免疫法”,意思就是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通過對孩子本能的壓抑,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規矩、不哭不鬧的“別人家孩子”。

哭聲免疫法的創始人是著名心理學家華生,他也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他曾經做過一個備受詬病的實驗。他找了一個十一個月的小男孩作為被試,然後在孩子面前呈現一隻小白鼠,這時他讓工作人員在孩子背後猛敲一聲,孩子就會哭。反覆試了幾次之後,孩子就從原來不害怕小狗,不害怕猴子,變成了看到帶毛的東西就都會害怕。

所以,他堅信很多特質都是可以後天習得的,主要看你如何運用這些刺激。

對嬰兒進行睡眠訓練?愚蠢!孩子到底照豬養,還是照書養?

哭聲免疫法也是一個道理,父母不去看孩子的需求,忽視孩子的需求,慢慢地孩子的這種需求就會降低直至消失。

且不說,機械麻木地使用這些方法導致孩子喪命,就算是孩子這次沒有出事兒,這種方法也從根本上忽視了孩子的情感需求,當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連接斷掉的時候,我們還配做孩子的父母嗎?

每當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有些人就會去選擇向專業人士或是教育機構求助,就像三個月嬰兒的媽媽那樣,我不相信她不愛自己的孩子,我也願意相信她是希望孩子可以更好,所以才會在孩子三個月的時候,

教育機構固然有教育機構的問題,但是作為父母,我們更應該反思一下自己,面對那些所謂的權威人士或是權威的教育理念,我們究竟應該怎麼辦。

02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

關於鋼琴家郎朗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看過。他曾在自傳中講述了這樣一段經歷。

“你不能灰溜溜回到瀋陽!”他狂喊道。


“人人都會知道你沒考進音樂學院!人人都會知道你的老師不要你了!死是唯一的出路!”


我開始往後退,遠離父親。他的吼叫卻越來越響,越來越歇斯底里:


“我為了你放棄我的工作,放棄我的生活!你媽為你拼命生活,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每個人都指望著你,你倒好,回來這麼晚。老師不要你了,你還不練琴,你還不照我說的去做!你真是沒理由再活下去了。只有死才能解決問題。即便現在就死,也不要生活在羞辱之中!這樣對我們倆都更好。首先你死,然後我死。”


在我生命中頭一次,我感到了對父親的深深的仇恨。我開始詛咒他。


“吃了這些藥片!”他邊說,邊遞給我一個藥瓶-我後來才知道瓶裡裝的是藥性很強的抗生素。


“現在就把裡面的三十片藥片全都吞下去。吞下去,你就會死,一切都會結束。”


我跑到陽臺上,想要躲開他。


他尖叫道:“如果你不吞藥片,那就跳樓!現在就跳下去!"

最後,郎朗成功了,他感謝自己的父親,其他人也覺得多虧當年父親逼了郎朗一把,才讓他有了今日的成就。但是,我卻覺得郎朗更應該感謝的人是他自己,因為他有這樣堅強的特質,所以最後取得了成功。

同樣的方法如果放在了其他孩子身上,也許就是人生的創傷,從此一蹶不振了。

日本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森田正馬教授曾經創立過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叫做森田療法。這種療法的核心精髓就在於八個字,“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我一直認為,這樣的觀點用在育兒領域也是十分適合的,每個孩子的氣質類型都不一樣,他們的需求也不一樣。縱然有一些理論是有道理的,但是能不能保證適用於每一個孩子,我覺得就算是提出理論的權威人士,也未必敢保證。

對嬰兒進行睡眠訓練?愚蠢!孩子到底照豬養,還是照書養?

父母可以努力學習,瞭解孩子每一成長時期的特性,但是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孩子本身的特質,因材施教。

林文采老師在《心理營養》一書中提到,每個孩子就像是一朵花,不同的花對空氣和水分的要求都不一樣,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是根據孩子的需求為孩子提供合適的營養,而不是用我們以為好的肥料沒完沒了地澆灌孩子,這樣給孩子帶來的只有傷害。

03不要迷信權威,再專業的人都不如親媽權威

就在媽媽詢問怎麼處理的時候,有人回覆她,“我老師說不是大哭不干預”。

對嬰兒進行睡眠訓練?愚蠢!孩子到底照豬養,還是照書養?

老師是誰?他有什麼資質?我們為什麼要聽他的?他說的一定是對的嗎?他講的適合我的孩子嗎?

當我們因為孩子去學習某些知識理論的時候,雖然初衷是好的,但是卻未必是適用於孩子的。更何況,有些理論本身就是存在問題的。

之前,曾經看過一些治療網癮的機構許諾可以幫助青少年治療網癮,父母把孩子送去之後,老師對孩子嚴格管理,甚至打罵孩子,孩子痛不欲生。幾次提出想要回家,父母都覺得孩子是吃不了苦,沒有出息。直到有的孩子無法承受,最終死亡,很多父母才意識到不是孩子的問題。

對嬰兒進行睡眠訓練?愚蠢!孩子到底照豬養,還是照書養?

可是,在這種環境下就算孩子堅持下來,戒除了網癮,孩子生命的活力也會跟著消失了,不想要一個有網癮的孩子,難道我們就想要一個麻木的孩子嗎?

孩子都已經求助了,我們為什麼還只是相信權威呢,而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呢?世界上不會有任何一個人比你會更瞭解自己的孩子,切莫因為迷戀權威,而放棄自己的思考,放棄對孩子的信任。這麼做,只會讓我們付出更大的代價。

04 孩子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你以為的好未必是孩子需要

孩子考試考了第一名,我們告訴孩子,“不要驕傲,一次考試說明不了問題”;


孩子上臺表演前緊張,我們告訴孩子,“看你這膽量,多大點兒事兒啊”。

父母覺得如此教育,可以讓孩子不會驕傲,面對問題更加勇敢。不得不說,這只是父母的一廂情願。

們總是希望孩子可以有力量,但是這力量是從哪裡來的呢?平白無故就會產生嗎?當然不是,孩子想要有力量,是需要父母源源不斷地把力量傳遞給孩子。

如何傳遞呢?就需要父母支持、鼓勵、肯定孩子,尊重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受到愛,而絕對不是忽視孩子的真正感受,用我們以為對的方式,批評、諷刺、打壓孩子,那樣只會適得其反。

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就像等待花開那樣。

對嬰兒進行睡眠訓練?愚蠢!孩子到底照豬養,還是照書養?

教育家盧梭就曾說過:“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養育一個孩子,勢必是一個辛苦的過程,因為他們不僅僅是一個孩子,更是一個生命,這是生命的成長。所以,父母不要著急,跟隨著孩子的節奏,慢慢地陪伴,一起靜待花開。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寶媽一枚,多平臺簽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講述,讓父母瞭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