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問題竟然決定了古代戰爭的勝敗?

導語

冷兵器時代,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人進行大戰,很多時候廁所這個問題能決定一場戰爭的勝敗,古代行軍打仗如何解決如廁問題,是後勤中和糧草供應同等重要的事情。那麼瞭解下古代打仗是怎麼解決廁所問題的吧!

廁所問題竟然決定了古代戰爭的勝敗?

中國

  • 三國時期

“亮率數萬之眾,其所興造,若數十萬之功,是其奇者也。所至營壘、井灶、【圊溷】、藩籬、障塞皆應繩墨,一月之行,去之如始至,勞費而徒為飾好,何也?”——《三國志·蜀書五》

這【圊溷】,就是三國時候的戰地廁所,古代將領統軍在外,安營紮寨時,廁所一般是要修建的,而且必須遠離水源,建在下風處。因為古代醫療水平差,當夏季行軍時,在缺乏淨水措施的情況下,基本上是喝生水,或不乾淨的水,這自然會導致大批的腹瀉和痢疾。因此,即使修建了像【圊溷】的廁所,一旦處理不當,都會在軍中產生大規模疾病。

廁所問題竟然決定了古代戰爭的勝敗?

比如曹操在赤壁之戰時約有23萬部隊,排洩就已經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很有可能就是因為不重視廁所,才遇上了【大疫】。同樣,孫權進攻合肥時遇上【疫疾】 ,也有可能是因為處理糞便不當而造成的。

廁所問題竟然決定了古代戰爭的勝敗?

  • 唐代

唐朝,《李衛公兵法》中詳細介紹了在

行軍過程中,軍隊紮營的方法。其中對於軍營衛生非常重視,每個營區都要挖一個公共廁所(“諸兵士每下營訖,先會兩隊共掘一廁”),著重強調廁所挖位置,要遠離水源和糧草,要離營房有一定的距離,但不能太遠,以免上廁所的官兵不能及時歸隊。

廁所問題竟然決定了古代戰爭的勝敗?

  • 清朝

曾國藩在湘軍中傳唱的《得勝歌》中這樣寫道:

第一紮營要端詳,營盤選個好山岡。

不要低窪潮溼地,不要一坦大平洋。

……

周圍挖些好茅廁,免得熱天臭氣燻。

……

在這首包羅了行軍作戰各方面的歌謠中,特地指出了“茅廁”的問題,但是何謂“好茅廁”呢?

所謂好茅廁,第一茅坑一定要深,第二是周圍要有掩蔽,第三是地點要僻遠一點,而尤其不可與廚房接近。因為茅廁裡,免不了有蒼蠅,這個東西飛進廚房,便把微生物病菌散在吃的飯菜裡,大家吃了都會病起來……”

廁所問題竟然決定了古代戰爭的勝敗?

外國

公元 1 世紀以後羅馬軍團的行軍營地在寨牆與護營壕溝之間,有木板蓋深溝作臨時廁所,永備軍營內有沖水式廁溝,深度至少三米,須有石板或木板蓋。水流從河流上游引入,在軍營中使用後,順下水道沖走廁溝中的穢物。

在英國各地出土的羅馬堡壘遺址也驗證了這一說法,靠近寨牆與箭塔處的確發掘出規格相似的廁溝。

廁所問題竟然決定了古代戰爭的勝敗?

十字軍東征的時候,著名統帥腓特烈二世對自己的軍隊有過詳細的規定:每一縱隊安營時先紮營欄,然後就是至關重要的廁所選址,要求為下風向,遠離水源以及軍灶等等,在行軍時必須掩埋廁所,以免造成軍情洩露以及病毒傳染。

廁所問題竟然決定了古代戰爭的勝敗?

一戰時德軍廁所

糞便關鍵時候還可以作為防守武器,收集加熱後可以當武器使用。這種噁心至極的東西還有個雅號

金汁。怎麼用呢,從城頭往攻城者頭上一澆,絕對酸爽。還可以沾在箭矢上,敵人一旦中箭,即使當場不死,過幾天也得因感染而亡。這效果,實在太生化武器了。更多的時候,守城官兵會在城牆上直接排洩,以噁心攻城敵軍。試想,在敵軍攻城過程中,城牆外圍一圈都是糞便,不僅進攻不便,還會傳染疾病,而城內軍民不受影響。

廁所問題竟然決定了古代戰爭的勝敗?

結語

對於行軍打仗來說,各方面都是需要注意的,畢竟人多,吃喝拉撒都是問題,一場戰爭的勝敗,和廁所問題也是有很大關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