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試題簡單,是“福音”還是“災難”?

高考題目的難度水平,到底應該是“難”還是應該“容易”?

高考試題簡單,是“福音”還是“災難”?

如果發起輿論討論,估計是兩難選擇。眾說紛紜中,不同分數段的學生和家長,對難度的希望自然不同。學霸恨不得題目難度爆表,如此方能顯示出自己的水平。意猶未盡的感覺,在學霸眼中是水平受限,無法拉開與跟隨者差距的遺憾與無奈。學渣,或者知識點掌握有漏洞的中分段學生,自然是希望難度降低,最好就是簡單知識點的羅列。題目難度降低,有時加些運氣的成分,很多中分段的學生會考出不可思議的高分,甚至趕超平時差距較大的高分生。

近幾年高考題目的難度,數據統計結果顯示,越來越容易

2019年高考分數公佈,全國絕大部分省市已公佈各批次投檔分數線和“一分一段表”。據不完全統計,1031萬高考報名人數創下十年以來報考最高峰,部分省份600分及以上高分段考生也是空前增多。

高考試題簡單,是“福音”還是“災難”?

以四川省普通高考理科成績為例,今年考700分的考生就有26人,700分以上人數多達182人,660分以上人數更高達5561人,630分以上考生人數較2018年增加6047人,突破1.6萬人。

在廣西,2019年高考理科第一名考了730分,創造了廣西高考歷史上的第一。數學滿分,英語滿分,僅語文、理綜分別被扣10分。

近年來,許多地區都出現了“高分通脹”的現象。2018年,河北省700分以上的考生多達122人,數學滿分的超150人。

如此不可思議的高分生比例,借用金融術語通貨膨脹,近幾年高考存在“高分通脹”現象。高分越來越密集,學生間的差距無法有效拉開,同分學生的比例遠高於前些年的高考。使得一分之差落後百年,甚至千人的現象頻頻出現。

這樣的結果,很多學術能力很強的學生,無法在難度較大的題目上拉開合理的差距,卻因為一兩分的疏忽出現位次的較大差距。

精準和細心是應試教育獲得高分的必須素質,但高考更需要選拔出的,是具有獨特思維能力、靈活的運用和新問題的創新思維,

尤其在高分段,這是重點大學選拔學生的關鍵分數段位,學術類學生更需要的,反而是後者。至於精準和細心,並不是超一流學生最重要的素質。

簡單從功能上來說,考試分為水平考試和選拔性考試

水平考試難度相對較低,從測量角度看,區分度較低,是粗顆粒的,只是一個大致分層。比如高中學業考試、大學的四六級考試等,考試結果作為一種達標標準,考察學生對教材要求的基本掌握能力。

選拔性測試不同,它更強調對優秀人才的區別與選拔,要求區分度更高,是細顆粒的。選拔方向越細緻,顆粒度要求就越高,典型的就是高考。全國1565個高校、500多個專業都需要依據高考成績的高低,也就是高考位次進行挑選,顆粒度更是罕見的細緻,1000多萬的學生,如果分數無法有效拉開,密集扎堆在一個區間內,對其中很多學生是極度的不公平。

高考出題的原則,不應該被輿論裹挾,選拔性考試的原則需要恪守,這是對選才規律的遵守

在各種不專業,帶有情感色彩的的輿論壓力下,各級選拔性考試,包括高考,選材原則不斷退讓,追求穩定,降低難度。試題因此越來越趨於模式化,甚至固化,“萬年不變”的送分題越來越多。我們的高考越來越像託福、雅思等水平化考試,離選拔性考試越來越遠。

照顧成績較低學生的簡單性高考,是對有著出眾創新能力和善於融會貫通解決疑難問題的學生,是一種不公平。一方面會導致高校錄取學生的選材偏差。另一方面,近幾年高分生頻頻復讀的現象,也是一種人才的悲劇。

陽關生涯研究院認為,不能為了家長學生的高興,輿論的一片稱讚,而害苦了教育。選材的偏差,不僅是優質教育資源低效配置的悲劇,更是國家長期發展的隱憂!

尊重規律,堅守專業原則,才是高考系統的底線!

高考試題簡單,是“福音”還是“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