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後世界會怎樣?一名晚清醫生醉酒預言,魯迅稱他"胡說八道"

“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歷史前進的步伐我們無法阻擋,世界千變萬化讓人琢磨不透,但是,關於未來的無限猜想在人類的心裡卻是紛繁複雜的,身處困苦,依舊嚮往美好。

在上世紀初,就有人對四十年後的上海進行預言,收到一眾批駁,卻被時間檢驗為真,這個預言家就是陸士諤。

這個世界我們每天醒來都會有不同的面貌,如此的更迭下,讓我們對世界的把握更是困難,一個人所具有的遠見與智慧,構思的別樣藍圖,就顯得格外重要。那麼陸士諤究竟是怎樣做到“酒後胡說”,卻一擊即中的呢?

40年後世界會怎樣?一名晚清醫生醉酒預言,魯迅稱他

預言人的過往

陸士諤幼時家境貧寒,才十四歲的年紀就到了上海青浦做學徒,操著一口方言,被人嘲笑土裡土氣,但他依舊對文藝很是感興趣,經常抓住機會就演唱節目,他的文學才能在那時就已經初露尖角。

然而那個年代,新舊交替,朝代更迭,窮人家的嬰幼兒夭折很是常見,十七歲的他已經心含善良,悲天憫人,下定決心轉行學醫,拜在名醫唐純齋門下修習醫學。

在他刻苦的品格與聰慧的頭腦兩相促進下,十年後,二十七歲的陸士諤隻身闖蕩上海,醫術被人所認可,名響上海,被譽為“上海十大名醫”之一,名下醫學著作四十來本,為後來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

與此同時,陸士諤在行醫的繁忙行程中,並沒有消磨對文學創作的熱情。在他六十六載的人生中,他共創作一百多部小說,如此勤奮高產,讓人望其項背。

40年後世界會怎樣?一名晚清醫生醉酒預言,魯迅稱他

在他的著作裡,最有名的是《新上海》和《新中國》,《新上海》以深刻的筆觸,一下子將清朝末年的上海灘燈紅酒綠下的魑魅魍魎揭露,《新中國》則是他將夢境作為載體的奇幻作品。

同時,陸士諤為四大名著都寫過續寫,還不斷創作建立在現實上的武俠小說。包括各種醫學專業書籍,他文筆直利,發人深省,作出一代醫師風範。

但這樣混雜的創作,總是有兩面性,很多人讀不慣他的文字,包括魯迅先生就曾直言不諱地評價他“皆不稱”,寫出來的的東西格局小,思想奇特,有點胡說八道的意味。

《新中國》成真

“那年,‘萬國博覽會’在上海浦東舉行,為了方便市民前往參觀,在上海灘建立了浦江大橋和越江隧道,還造了地鐵……”這是陸士諤在三十二歲的時候醉酒後回憶起夢境,然後寫下的《新中國》中部分片段。

40年後世界會怎樣?一名晚清醫生醉酒預言,魯迅稱他

在陸士諤的描寫中,四十年後,即1951年,上海的租界由日益強盛的國家收回,在法庭上爭鋒辯論的都是中國人,寬大的馬路邊,鱗次櫛比的樓房不斷攀升,來來往往的都是自由獨立的中國人。

甚至於,他還暢想了未來教育的發展:南洋公學共有二十六個專科,上萬學生在此學習,加以各國留學生交流合作,漢語成為世界的通用語言。

當時的民眾都覺得陸士諤痴心妄想,犯了癔症。但以現代人的眼光看來,這真是很神奇的預測。在有人對他嗤之以鼻,陸士諤反駁道:“休說是夢,到那時,真有這景象也未可知。”蘇軾曾寫過這樣的話:“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真真假假時間自會顯出真章。在混亂的現實裡,陸士諤對未來展開了美好的想象,幾十年的槍炮轟鳴終結了舊時代,嘹亮的號角在新時代吹響,黑暗沒落,光明重回人世間,無論是跨江大橋,還是渡江隧道,不管重重疊疊的高樓,或者昂揚奮進的人民,在騰起的中國,都已一一實現。

當年的做夢人,或者是普通人,都已經化作一抔黃土,

留不住歲月,留下的只有當今。物換星移之下,看江湖夜雨,創我輩風華。

40年後世界會怎樣?一名晚清醫生醉酒預言,魯迅稱他

奇幻夢境根源

陸士諤作為當時的普通老百姓,也不過是比較愛好文學,對奇聞異事上了幾分心思,那他怎麼能暢想出這樣真實龐大的夢?他的孫子陸貞雄在後世的採訪中給了我們答案。

陸士諤本就生得頭腦聰明,多年的行醫讓他見識廣闊,寬泛的閱歷給他提供幻想的搖籃,

加上對國家時局分析與逃避現實的水深火熱,迸發出美好展望,他最終構思了這麼個精巧美妙的故事。

陸士諤的弟弟妹妹等親近家眷,都是晚清進步團體同盟會或者南社的積極分子,耳濡目染下,他也跟著接觸了很多關於共產主義的思想,堅信我們國家的革命終將掀起浪潮,重新建立“美麗中國”,可以說,那時的陸士諤真的很洋氣了。

關於各種各樣的現代化設施,準確的事件發生地點,來源於陸士諤四處訪病,對上海的大街小巷瞭如指掌,哪些地方需要的工程都可自由設想。

40年後世界會怎樣?一名晚清醫生醉酒預言,魯迅稱他

加上好友李有琴是一個走南闖北的人物,頻繁的接觸下,陸士諤知道我國的行政權逐漸收回,火車一段段開通,交流學習的人越來越多。

早在1876年,高架隧道就有車通行,海底鋪路的事情就已傳入中國,保持著對世界的熱切期待與信心,對身前生後懷有好奇、正義與無畏,縱然陸士諤沒有親眼見過那恢弘的場景。

但想比當他獨身一人坐在書房裡,兩斤花雕擺在桌上,昏昏沉沉之下,恍惚看見了四十年之後的上海,展開了這百年的美麗夢境。

身為懸壺濟世的醫者,瑰麗思想的作家,陸士諤熱愛他身處的這片廣袤土地,對歷史悠久的國家滿懷希望。現實中,軍閥割據,外敵入侵殖民,戰火此消彼長,時代在內外交困下呻吟,壓迫普通人的脊背。

陸士諤想要拯救現狀,卻是有心無力,只能在夢境中想象那自由平等的將來,我們的人民安居樂業,不憂流亡。

40年後世界會怎樣?一名晚清醫生醉酒預言,魯迅稱他

所謂“日月如磨蟻,萬事且浮休,君看簷外江水,滾滾自東流。”時間向前,世界也自然變遷,中華兒女歷經磨練,澎湃激昂地幹革命,為了建設陸士諤設想中的國家,揮汗灑淚,流血身死,當初的四萬萬人民如今挺直脊樑,發展壯大,逐步實現“中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