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攝影:八旬老太,久臥病床,她的日子怎麼過?


紀實攝影:八旬老太,久臥病床,她的日子怎麼過?

楊冬花正在給久臥病床的婆婆餵飯


今天發一組2013年我在同事的推薦下拍攝的幾張紀實圖片。儘管片子很使我感動,由於我沒有給刊物投稿的習慣,所以一直“壓在廂底”。直到遇見“今日頭條”,直到今日頭條賜給我這塊“圖說正能量”的自媒體平臺。

40歲的楊冬花,是韓城市新城辦相里堡村九組農民賈虎升的媳婦,因為悉心照料常年臥床的婆婆,在當地孝順的出了名,左鄰右舍無不誇讚她是一位久病床前的好兒媳。

公公老早就去世了,年過八旬的婆婆,七十多歲時不幸患上了腦梗,生活漸漸不能自理。丈夫為了生計常年外出打工,14歲的兒子讀住校初中,照顧老人的責任自然而然的落在了楊冬花的身上。2010年冬天,隨著腦萎縮的加劇,婆婆已經躺在床上不能自主動彈了,連大小便也不能自控,生活中一道“孝”的考題擺在了楊冬花的面前。

打小因為脊柱側裂,剛剛懂事的楊冬花無可奈何地被貼上了“四級殘疾”的標籤,結果疾病的陰影伴著她從童年走到了中年。本來需要社會和家人同情、體恤和關愛的楊冬花,如今卻在用超乎常人想象的體力、耐力和心力去踐行敬老與孝道。

聽別人講楊冬花的故事我很感動。於是便多次帶著“記錄”的卡片相機走近這個樸實的農村婦女,多次不約而至地探訪這個充滿愛意的農家小院。每一次走進院子,都會看到鐵絲上搭滿了洗得乾乾淨淨的尿布,每一次走進老人居住的小屋,簡樸而又幹淨整潔,空氣中沒有一絲異味。我無法目睹楊冬花侍奉老人的每一個情節,但一個躺在炕上幾年、吃喝拉撒都要別人料理的病人,臉上沒有一絲痛苦,頭髮沒有一絲凌亂,背部沒有一點褥瘡,著實讓人不可思議。

對話楊冬花,聽不見埋怨,聽不到牢騷,有的只是對婆婆善意的理解和深情的體恤,有的只是對生活陽光的解讀和對未來美好的嚮往。說到動情處:“我有時都被自己感動,我居然能堅持下來。”多麼樸實的語言,箇中滋味,只有時光知道。

楊冬花是我的記憶中和視界裡一個罕見的農村好媳婦。也確實,我採訪過許多人,其中不少還都是媒體宣傳的模範人物,卻從來沒有一個人的生活故事這麼持久地令人難忘,從來沒有一個“婦道人家”的孝順這麼直擊人的感慨,從來沒有一個凡人的善良這麼深深地令我肅然起敬。只有,只有楊冬花,她的差強人意的生存條件與她充滿陽光的內心世界形成的反差;她的並不健康的身體與她的為了親情的負重鑄就的柔韌;她對婆婆無微不至地關懷與年復一年的堅持編織的那種樸素的不能再樸素的柔美,讓任何聽聞者的內心,都不僅僅只有感動。

或許,楊冬花身上閃爍的,才是真正的“凡人的精彩”!


紀實攝影:八旬老太,久臥病床,她的日子怎麼過?

楊冬花有腿疾,不能正坐,洗衣服只能跪下來才行。


紀實攝影:八旬老太,久臥病床,她的日子怎麼過?

每天都要把給婆婆換下來的尿布洗淨、曬乾、備用。


紀實攝影:八旬老太,久臥病床,她的日子怎麼過?

給神志不清的婆婆餵飯,箇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紀實攝影:八旬老太,久臥病床,她的日子怎麼過?

相對於換尿布,處理婆婆拉在尿布上大便,更需要愛心。


紀實攝影:八旬老太,久臥病床,她的日子怎麼過?

為防褥瘡,每隔幾天,都要為婆婆翻身洗身子,按摩脊背突出的部位。


紀實攝影:八旬老太,久臥病床,她的日子怎麼過?

日復一日地侍奉在婆婆床前,楊冬花無怨無悔。


紀實攝影:八旬老太,久臥病床,她的日子怎麼過?

丈夫在外打工,楊冬花在照顧婆婆之餘,抽空還要料理地裡的農活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

每一段人生都值得紀錄

每一種平凡都蘊含精彩

每一寸時光都影動情懷


感知生活 感悟人生 感恩時代 感謝閱讀

(2019年11月1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