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生(三)被英國授予爵士勳位,人稱“東方納爾遜”的陳策

陳策,字籌碩,出身新加坡華僑家庭,1893年生於海南文昌。他的出生地就比較個別——提到這個邊遠小鎮也許只能讓當代人記得文昌魚,很難想到被稱為東方明珠的宋氏三姐妹就出自這個地方。也許沾了慶齡、美齡的靈氣,文昌給當時的中國貢獻出不少優秀人才,比如行政院長宋子文、特工之花鄭介民、陸軍名將鄭庭笈等。

傳奇人生(三)被英國授予爵士勳位,人稱“東方納爾遜”的陳策

陳策

廣州淪陷!!

1936年。

今天,在我們輕鬆的說出這個年份的時候,很難想像當時中國人那種艱難的感覺。

眾所周知,中國的全面抗戰,是從1937年開始的。然而,大部分抗戰的準備,都是從1936年開始進行的。

在這一年,按照蔣百里將軍持久抗戰的國防理論,秘密修建的吳福、湘鄂、西康三線國防工事初具規模,中國政府做出了以川邊橫斷山脈為最後抗日戰線的決心。

在這一年,第一夫人宋美齡就任航空委員會秘書長,美製馬丁-B10轟炸機,霍克-3戰鬥機開始裝備中國空軍,1937年度《國防作戰計劃》向空軍要求,“準備全部轟炸機襲擊敵之佐世保、橫須賀及其空軍根據地,並破壞東京、大阪等大城市”。

夠狠啊!

在這一年,張楊兩將軍發動西安事變,拘留蔣介石實施“兵諫”!國共再次合作,攜手救國。

不是中國人想打,是日軍的炮口,已經頂到了北京的城門上,再不打,就要亡國滅種了!

中國的各個有識階層,都在同一面抗日救亡的旗幟下開始挽起手來,自鴉片戰爭後,中國人第一次發出了一個共同的聲音——共赴國難!

1938年10月,日軍大舉進攻廣東,出動第五、第十八、第一 四師團組成二十一軍投入作戰,其實已經十分冒險。因為當時投入這三個師團以後,日本就沒有戰略預備隊了。整個日本本土四島只有一個不足編的師團和警察防衛,這純粹是欺負中國沒有渡海作戰力量只能望洋興嘆,否則送一個空降軍突襲東京,只怕日本要提前六年投降!

同時日本方面也派來了一箇中國通,就是大名鼎鼎的,在綏遠和傅作義周旋過的南本隆實少將。楠本實隆曾經和中國著名特工高手戴笠在華北斗智鬥勇,多次給軍統造成重大損失,被戴笠稱為“毒蛇”。

傳奇人生(三)被英國授予爵士勳位,人稱“東方納爾遜”的陳策

楠本實隆

南本和海軍方面的頭腦們見面,提出兵力不足不是大問題,在中國做事,最重要的就是用中國人打中國人,策反中國軍隊內訌將事半功倍,虎門要塞雖然堅固,從內部攻破,顯然容易得多。且中國盛產漢奸,自己早就物色好一個人,立即就可以開始工作。

這個人,就是前廣州市長,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軍長李福林,此老現居住在香港新界,他在粵軍中素有人脈,老部下多有在粵軍中擔任旅長、團長職務的,如果能夠得到此人反水,從背後攻擊,一來內外夾擊,二來可以補充日軍兵力不足,廣州、虎門唾手可得。南本進一步解釋:李下水希望極高。原因有三,第一,此人綠林出身,一生叛清、叛袁世凱、叛商團,反覆無常,沒有立場;第二,李福林是當年追隨孫中山的老人,資格很深,性格傲慢,被蔣介石排擠下野,必然謀求東山再起,有此機會必不會放過;第三,戰前,他就派有日本浪人和李密切聯繫,李的反應極為客氣,態度曖昧。

傳奇人生(三)被英國授予爵士勳位,人稱“東方納爾遜”的陳策

李福林

經過日軍和李福林的反覆磋商,確定方案為:第一,日軍先給李提供一筆經費收買舊部;第二,李所部攻取廣州,日軍負責空投彈藥物資等補給,事成後以李為廣東省省長;第三,李將軍另設法取得珠江航道圖,以便日軍同日襲擊虎門,由陸戰隊攻佔炮臺。

楠本牛刀小試,就取得這樣的成果,令日本海軍刮目相看。日軍隨即積極準備策應李福林部的叛亂。

但是日軍不知道,虎門要塞司令陳策將軍,這時候也正在和餘漢謀討論這個問題呢。

中國的情報系統怎麼得到這個消息的呢?

送上門來的。

這件事實際上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圈套,李福林老將軍接信後馬上秘密通知陳策,還告訴他們注意下網,準備捕條大魚上來。所謂聯絡舊部,純屬子虛烏有。楠本對李福林的瞭解,大大的不夠深入。

李福林,字登同,是個只上過三年私塾的半文盲,農民出身,綠林好漢,武功高強,七十五歲還能踩著院牆頂散步。其本身就是一綠林好漢,退伍了,在家中也喜歡養江湖豪傑、武林高手,這些人都是他的親信,而江湖人物自古崇拜的就是精忠武穆、忠義宋江,一看日本人來的帖子,第一個反應就是:大哥,這滅祖宗的事兒咱們可不能幹,要不要兄弟們出去把那下書的剁了?要不,先削他一隻耳朵回來?

這種氛圍下,李福林又怎麼會落水投誠?他一生反覆不假,但那都是中國人自己家裡的事兒,李福林眼裡,宣統皇帝和袁世凱也沒多大區別,但讓他叛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楊再興當初還是太湖水寨的人呢,投岳飛不丟人,是英雄……

國難當頭的時候,中國的江湖好漢往往比舊政府官員的操守還好些。

於是,老李就笑眯眯地和南本東拉西扯,一邊點著鈔票,一邊這情報可就交給陳策去編網子等著撈魚了。

難怪日本人1941年打進香港,第一個要抓的就是李福林。

這次戰役,中國軍隊設伏殲滅日軍“彰武隊”,挫敗日軍襲擊虎門陰謀,此後,日軍有半年時間沒有嘗試過再攻虎門。實際上,日軍已經意識到虎門防禦的堅固,因此,1938年10月襲擊華南的進攻,仿效了淞滬戰役的金山衛登陸,改在虎門側面的大亞灣實施登陸,先取廣州,然後攻擊虎門這顆硬釘子。但中國方面在有內應的情況下沒有得到日軍空投物資,也沒有能夠誘日軍降落天河機場予以消滅,是極大的遺憾,同時也暴露了陸軍戰鬥力薄弱的問題。

此外,鵝夷炮臺和四方炮臺被毀後,一線炮臺幾乎失去作用,破壞了完整的要塞防禦體系。這個問題直接導致了1938年10月虎門要塞的失守。當時,餘漢謀在增城戰敗,廣州淪陷,虎門腹背受敵。要塞司令郭思演是陳策的親信,依然有依靠工事死守的準備。

10月21日,日軍佔領廣州,22日,大舉進攻虎門,出動110架飛機轟炸,是為第三次進攻虎門要塞。日軍從原鵝夷炮臺處進入大角炮臺射擊死角,用艦炮猛轟,進攻一晝夜攻下大角炮臺;海軍陸戰隊一個加強營全軍覆沒,炮臺失守。前面講過,虎門佈防是核桃殼狀的,內部兵力嚴重不足,因此司令郭思演被迫下令撤退,堅守了一年多的虎門要塞至此失守。廣東重建的艦隊撤退到肇慶,此後沿江在三水、西江等處處和日軍作戰,直到作戰艦艇基本打光為止,在國軍中可算相當頑強。

陳策負傷時已經年近五旬,他雖身材矮小,卻酷愛體育運動,游泳技術高超(像他這種只有小軍艦的海軍司令大概要隨時準備下海游泳),能雙手打槍,身體素質極佳,所以儘管身負重傷,依然得以搶救生還——張作霖也是炸斷一條腿,沒有陳策這麼好的身體,五個鐘頭就進元帥林了。但醫生不得不給他做截肢手術,從此成了獨腿將軍,在香港,他被英國人譽為“東方的納爾遜”,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兩個人都四肢不全。

香港島淪陷,“香港保衛戰”打響!

1939年的春天,在大英帝國東方的殖民地香港,出現了一位獨腿中國將軍的身影,他忽爾出入港督府第,忽爾參加群眾集會,忽爾在咖啡廳或者酒廊的陰暗角落裡和形形色色的神秘人物交頭接耳。

這位中國將軍,就是國民政府駐港軍事代表,國民黨駐港澳總支部主任委員,中央執委,海軍中將陳策。

一到香港,陳策就出面拜訪香港皇家警察總監和皇家海軍香港勤務隊的老朋友。這些老友對陳策如臨大敵,紛紛擔心他提出要香港開港供油的要求,要知道英國人也不希望中國戰敗,英國政府方面要求港府在“不觸犯日本方面”的條件下儘量和中方合作。但是它在遠東力量太弱,不是迫不得已,也不會同意日軍停止向中國供應物資的要求。如果陳策提這樣的要求,無疑會讓老朋友們非常為難。

陳策沒有提,他對這些老朋友們說,你們只要不追究我就好了,油料的事情,我可以自己解決,你們的禁令,照舊好了。皇家警察總監來了精神,表示我們是朋友,當然不會抓你,但是,你準備怎麼運油過去呢?

陳策的辦法簡單得很——走私。

在廣東和香港之間,有無數詭異而無從查考的水上交通線,一個妓女的花船,可能就是一條交通線的樞紐,一個制服筆挺的皇家警察,也可能就是一條交通線的守護神,這是個看不見的幽靈團體,他們沒有信仰,卻有著自己獨特的懲殺堂規,錯綜複雜的上下關係,這就是百年來始終禁而不絕,神通廣大的港粵走私線。這條線上不但走私過香菸和電視,還走私過大活人呢!

皇家警察總監的臉綠了,他忽然若有所悟,長期以來,在香港的走私業裡,皇家警察一直隱隱感到有一部分龐大的線路是自己抓不住,也掌握不了的,難道,難道這部分“黑色水上鐵路”的老大,一直在追查、緝捕卻一無所獲的黑道巨頭,就是這位戎裝整肅的海軍中將?!

大概陳策此時只能苦笑。

沒錯,20∼30年代香港的走私業,很大一部分就是陳策的第四艦隊所控制的。用海軍軍艦走私,說起來是非常丟人的事情,但是對於中國海軍來說,那個時代這也是一種無奈之舉。因為國民黨軍隊的待遇從來沒有過一視同仁,待遇最為優厚的就是黃埔出身的中央軍,其他被兼併的部隊次之,地方軍閥的所部,就要自謀生路了。廣東的主要地方軍閥是陳濟棠,他對陳策又一直是隨時伺機打壓的態度,因此陳策的第四艦隊屬於既指望不上中央,也指望不上地方的“三不管”部隊。而這些年第四艦隊不但沒有被人吃掉,反而能夠有限卻也持續地有些發展,海軍學校也辦得有聲有色,錢從哪裡來呢?

這是一個有軍人紀律,組織嚴密的走私體系,而陳策對內奸的處理又極為果斷——抓住就殺,從不寬恕。因此,香港方面始終無法抓到他走私的把柄。

僅1939年下半年,從香港補給到內陸的汽油,就達到一百八十萬加侖!

一百八十萬加侖!有沒有人算過要多少條小船,運多少次?

日軍並非沒有察覺,曾經多次派員“協助”監督香港皇家警察搜捕“地下交通線”,然而始終查無實據。

眼皮子底下,香港皇家警察十年都查不出來的路線,日本人想半年就查出來?難道特高課是福爾摩斯麼?

圓滿完成東方的“勞費爾行動計劃”,為中國的補給線打開南天之門,對陳策來說不過是牛刀小試。

佔領廣州後,但是日本人遲遲沒有對香港動手的主要原因就是和歐洲列強,尤其是英國還沒有做撕破臉的準備。

但是在1941年的下半年,太平洋上山雨欲來,面對日本海軍南進的咄咄逼人之勢,大英帝國忽然發現自己在遠東就像一個光屁股的老頭一樣軟弱,陸軍,是殖民地鎮壓當地叛亂用的老爺兵,海軍,只有稀稀落落幾艘巡洋艦、驅逐艦點綴在遼闊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上。英國人根本就沒有做好在遠東展開一場戰爭的準備,而任何人都已經感到日本軍隊的威脅迫在眉睫。

香港雖然一直被宣傳為一個堅固的要塞,其實頗為勉強。

對大英帝國來說,香港是東方的明珠,是鉅額財富的來源,然而,在軍事上,卻是一個難以防衛的陣地。

香港方面找到陳策商議——如果日軍進攻香港的時候,中國肯從日軍背後捅上一刀,那就可以救了香港,這是現代的“圍魏救趙”啊。而中國人這個義舉,可以贏得大英帝國“到世界末日的感激”。

國民政府一方對於盟軍的請求還是比較積極的,二戰中中國人一向比較講義氣。軍委會授權白崇禧將軍制定粵漢鐵路南段作戰計劃,允諾在香港遭到攻擊的時候,出兵救援。白崇禧將軍制定的作戰計劃中規定,因中國軍隊駐粵的第六戰區兵力單薄,當香港遭到攻擊的時候,中國軍隊將以第九戰區的十二個師利用尚掌握的一段粵漢鐵路從湖南插入粵北,從背後鉗攻日軍,以解香港之圍。準備用於香港方面作戰的,包括著名的鐵軍——第四軍,以及第六十軍、第六十六軍、獨九旅等部,皆在長沙-衡陽線集結。但白將軍對此計劃能否順利實施,信心並不太足,他很清楚中國軍隊現在的戰鬥力,自保尚且不足,對日軍發動進攻戰的能力更差,這個牽制作戰能打到什麼程度,“小諸葛”白崇禧也不敢保證。

陳策對此心知肚明,便銜信回香港覆命。楊慕琦和陳策相見,說不盡的感激,這日本人學了中國的文化,返回頭來南京大屠殺,學了英國的海軍,返回頭來要“盡殺白鬼”,兩個老大帝國的代表,說起來一樣充滿了對日本鬼子欺師滅祖的憤恨。但是說過以後,陳策也明白講清,對中國方面不能抱太高希望,關鍵還是在自己,趕緊準備防務吧。

傳奇人生(三)被英國授予爵士勳位,人稱“東方納爾遜”的陳策

楊慕琦

香港方面的確做了很大努力,連電倫敦,在中國軍隊可以南下接應的消息鼓舞下,英國政府勉強同意調動援軍入港,但是數量十分有限。1941年10月27日,勞森准將率領的兩個加拿大營從溫哥華出發,增援香港,11月16日到達。香港方面任命建立了兩條防線,一條是九龍北部的醉酒灣防線,從醉酒灣經過城門、沙田、牛尾海貫穿整個九龍半島,效仿馬奇諾防線組織的鋼筋混凝土防禦工事,並依靠魔鬼山炮臺的火力支援,稱為外防線;第二條是香港島上以黃泥涌、灣仔、太平山、摩星嶺炮臺為核心的內防線。在陳策等中方人士的努力下,以敗退香港被解除武裝的中國囚軍為中心,建立了香港義勇軍部隊。到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前,在港英軍總兵力達一萬四千人,其中真正能夠作戰的不足一半,裝備比較好的包括兩個加拿大營(近衛軍溫尼伯營和皇家來福槍營)、不列顛機槍營、蘇格蘭營和一個廓爾喀營(也有說廓爾喀營並未投入香港的),但是加拿大營的部隊缺乏訓練,此外就是戰鬥力較弱的幾支部隊,包括印度旁遮普營,拉吉普營等,義勇軍包括一箇中國工兵連也算在人數之內。指揮官是莫德庇少將。英國皇家空軍有六架老式飛機停在啟德機場,空勤人員一百餘人,皇家海軍有一個“中國派遣艦隊”在香港,包括三艘驅逐艦“特拉辛”號、“斯科特”號、“查奈特”號,幾艘炮艦和一支魚雷艇隊。

941年12月7日,日軍發動珍珠港事變,8日,空襲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海空力量幾乎被一網打盡,盟軍的整個南洋地區門戶大開。

8日,日軍三十六架空襲啟德機場和海軍艦艇,英軍六架飛機全被擊毀,驅逐艦“特拉辛”號被重創擱淺(後被日軍打撈作為“101”號巡邏艦使用),炮艦“莫斯”號被炸沉(後被日軍打撈作為“須磨”號炮艦使用),“斯科特”號、“查奈特”號倉皇攜帶少量英軍眷屬和政要逃往新加坡。入夜,日第二十三軍酒井隆部第三十八師團出動三個聯隊,渡過深圳河,對香港發動猛攻。

9日,日軍進攻醉酒灣防線。因香港方面防衛混亂,關鍵的城門碉堡陣地居然只有四分之一定員的守軍防衛。第九戰區第四軍和暫編第二軍從株洲南下,準備反攻廣州,接應香港英軍。但是,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隨後下令:第四軍停止南進,原地待命。因為他和白崇禧將軍發現,日軍在贛北的部隊,突然收縮,顯然是要對長沙一線的中國軍隊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10日凌晨被日軍二二八聯隊猝然突破,整條防線失守。英軍在遠東的支柱“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和“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在關丹附近被日軍飛機炸沉,依靠英軍救援香港已經不可能。

11日,英軍司令莫德庇下令放棄九龍,退守香港本島,撤退途中,防守九龍的蘇格蘭營和義勇軍損失慘重。

1941年12月25日,對於香港人來說是一個難以忘懷的“黑色聖誕節”。這一天,在港督楊慕琦帶領之下,一群英國殖民地官員渡海前往被日軍佔據的半島酒店的三樓日軍總司令部投降。日軍將領酒井隆隨即暫代香港總督職務,自此香港陷入悽風苦雨的“三年零八個月”,宣告香港“日治”時期的開始。

傳奇人生(三)被英國授予爵士勳位,人稱“東方納爾遜”的陳策

香港保衛戰前夕駐留香港的名人,左三為廖夢醒,左四為宋慶齡,右一為廖承志。

根據陳策日記披露,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後數小時1941年12月8日早上,此時的香港剛剛甦醒,由酒井隆所指揮的日軍第23軍第38師團以工兵及步兵作先遣部隊一共五萬軍隊從深圳河跨過香港。負責防守香港的有英國、加拿大、印度士兵和香港義勇軍,總共約一萬五千人,敵我人數懸殊。英軍,一支曾經稱雄世界的軍隊,此時卻處於劣勢地位。日軍不僅具有陸上人數的優勢,而且英軍的空中力量異常單薄,只有五架舊式軍機可以使用。戰事一開始,日軍便出動空軍轟炸香港啟德機場,將英軍的飛機全部摧毀,取得香港的制空權。英國海軍僅有的三艘驅逐艦其中一艘亦被炸沉,其餘兩艘則負責將英軍家眷撤離,倉皇開往新加坡。

其實,陳策對香港的淪陷,早已有所準備,事變前,他已做出一系列安排。一,派遣國民黨港澳總支部常務委員林卓夫前往澳門,在香港失陷後保持港澳部正常運轉。香港淪陷後,林卓夫接替陳策的工作,在澳門繼續組織抗日活動,1942年11月被日本特務暗殺;二,部署軍統特務陳靜濤等潛伏香港,堅持地下活動。陳靜濤後組織球王李惠堂等脫離日本佔領的香港,返回大陸;三,安排親國民黨的南洋撤退華僑一千三百餘人前往廣東,組建“華僑訓練班”,其他親國民黨的知名人士也隨後撤離。同時,命令國民黨惠州遊擊指揮所主任香翰屏所部游擊隊向香港北部進擊,騷擾日軍並掩護從香港突圍的中英人員——陳策不知道這條命令後來會救了自己的性命。

傳奇人生(三)被英國授予爵士勳位,人稱“東方納爾遜”的陳策

李惠堂

陳策的部署中沒有包括親共的在港人士的撤離,周恩來和中共南方局指示駐港代表廖承志對他們進行營救。這批人士在廖的安排下,通過東江縱隊的協助,也順利撤離香港。這些人雖然數量比陳策撤離的少,知名人士卻很多,包括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胡繩、夏衍、胡風、黃藥眠、沙千里、高士其、葉淺予、範長江、梁漱溟等。陳策和廖承志分別安排的這次大撤退,國共兩黨各忙各的,心照不宣,“互不干涉內政”,保存了中國知識階層的一批精英分子,史稱“香港大營救”。

25日下午,陳策和港英高級軍政人員共十七人,集合在亞細亞行。這些人包括“威爾士親王”號留下的聯絡官科林•麥克埃文爵士,戰後香港第一任代理總督戴維•麥克多卡爾爵士,印度旁遮普營指揮官阿瑟•格林中校,皇家空軍飛行員馬克斯•奧克斯福德等。下午3點45分,陳策下令突圍行動開始。

香港保衛戰至此已經打成了犬牙交錯的巷戰,前往英軍依然在堅守的香港仔海濱陣地,他們的車隊需要穿過日軍佔領的地區。陳策安排他的副官乘一輛奧斯丁車打頭,其他車輛拉開距離跟隨,他自己乘最後一輛車押陣,摸索前進。陳策輕鬆地穿上了中國海軍將軍服,一手持槍,點燃一根雪茄煙坐在車內,表示他準備在有被俘可能時以軍人的身份戰死沙場。他的安詳鎮靜感染了在場所有的人。

六十二年以後,當年二十七歲的皇家海軍軍官約翰•黑德在他的回憶錄裡如此形容陳策:“假如這世界上真有活的蘭博,那就是這位一條腿的中國將軍了。”

車隊出動沒有多遠,陳策副官的奧斯丁轎車就撞上了日軍巡邏隊,日軍揮手令其停車。

日本兵不知道,這位陳將軍的副官是個將來可能比陳將軍本人更大名鼎鼎的人物。

在中國軍隊裡面,副官這個職務要求機敏幹練,能力出眾,所以常常是出色的人才擔任。強將手下無弱兵,用副官用得氣派最大的,大概就要數陸軍大學代校長蔣百里和陳策了。

蔣百里在德國用的副官是蔣緯國上尉,國府的千歲二殿下,令人仰止,陳策的氣派也同樣夠大,滿世界打聽去,有誰敢拿國際奧委會委員當副官用呢?

他的這位副官海軍少校徐亨,就是後來的國際奧委會委員。

傳奇人生(三)被英國授予爵士勳位,人稱“東方納爾遜”的陳策

徐亨

果然,不等日軍巡邏兵走近,徐亨就對著車窗外高呼:“板栽!板栽!(日語的意思是萬歲)”徐曾經在東京駐留過,精通日語和日本人的習慣,知道日軍戰勝後的習慣要高呼萬歲。走來的日本兵也振臂歡呼:“板栽!”然後揮手放行。大概日軍以為便衣的徐亨是埋伏的日本間諜。

後面車上的人鬆了一口氣,等日軍巡邏隊走遠,才跟上徐亨的奧斯丁,繼續前行。其實徐亨自己回憶,他放在車門下的左輪槍當時已經打開了保險,只要日本兵敢於上車檢查,就要開打了!日軍大概剛剛佔領香港,還沒有能有效地控制城市,被陳策一行鑽了空子。

16點30分,陳策一行到達灣仔的英軍陣地,此處的英軍並不知道總督已經投降,還在警惕設防。已經提前趕到的英軍聯絡官蒙塔古中校告訴陳策,因為遭到日軍空襲,五艘魚雷艇已經離開碼頭,退避到鴨梨洲水域拋錨待命,碼頭上只留下了一條炮艇C-410號。陳策認為讓魚雷艇來接運這些人員過於危險,下令魚雷艇就地待命,他們利用碼頭現存的船隻趕去和魚雷艇會合。

C-410號是一艘小艇,只能容納不到十個人,而陳策一行加上蒙塔古中校有二十多人,顯然是太小了。碼頭上還有一條汽艇“康福樂爾”號,但是既沒有油,也沒有啟動電池。好在陳策一行中能人不少,其中有個情報官叫特德的,開著自己的別克車殺出去,找到一個海軍油庫,弄回來十六加侖汽油和電池,其他的人則往汽艇上丟罐頭、淡水。這時,英軍投降的命令已經到達,幾名英國高級軍官不禁黯然神傷。

17點45分,陳策一行乘“康福樂爾”號和C-410號高速衝出碼頭,向鴨梨洲方向突圍。陳策、徐亨、麥克多卡爾爵士、麥克埃文爵士等十七人乘“康福樂爾”號,蒙塔古中校等七人乘C-410號。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插曲,隨同陳策突圍的軍統香港站站長葉炳南此時拒絕上船,他有嚴重的恐水症,看到要乘坐這樣小的船過海,死活也不肯登艇。陳策無奈,只好讓這位上校大人自便。當時大家都認為葉必死無疑,沒想到“蝦有蝦道,蟹有蟹道”,葉溜回香港,利用軍統的地下力量,後來也逃亡成功,至於怎樣過的海,那就不得而知。

汽艇一衝出碼頭,陳策等人就發現不對,方向反了。原來這裡有東西兩條水道,東邊的水道寬闊,平時是英國人等上層人士船隻出入的航線,西邊的水道淺窄,是華人舢板等出沒的地方,所以駕駛“康福樂爾”號的鄧格拉斯上尉直奔東口。

問題是東邊有日軍,西邊沒有啊!

英國人習慣成自然,就是忘了用脖子上頭那個玩藝兒想一想!

要糾正也來不及了,汽艇開出不到500碼就被日軍發現,一聲令下,機槍,步槍,戰防炮一起開火,一道火網朝“康福樂爾”號猛擊過來。

C-410號上的蒙塔古中校見勢不妙,掉頭就跑,從西口突圍而去。

據說1943年以前的日本兵個個是神槍手,“康福樂爾”號當即中彈,發動機被打壞,底艙被打穿進水,駕駛員鄧格拉斯上尉雙腿皆被打斷,舵手福斯特被擊斃,汽艇失去控制,在海面上團團打轉。日軍的火力兇猛準確,“康福樂爾”號沒有武備,只能被動挨打無法還擊,開始下沉,唯一的生路只有棄船游泳了。

中國人這邊圍繞著陳策則亂成一團,徐亨幫助這位將軍摘掉假腿——不能帶著這個玩藝兒游泳啊。等摘下來,徐亨也算開了眼,陳策的假腿裡,都是大面額的美鈔!

後來陳策告訴徐亨,那裡頭一共四萬美元。1941年的四萬美元,購買力和今天一千萬港幣不相上下。早聽說陳將軍腰纏萬貫,今天總算得到了證實,這大概還只是他隨身帶的零花錢啊!想想抗戰開始陳策的走私線能夠輕易滿足半支中國軍隊的汽油需要,抗戰之前他從這條線上撈了多少,誰知道?!

多少錢現在也不重要了,陳策一抬手,把這條昂貴的假腿扔進了水裡。

這時候,他才發現保鏢楊春的臉色蒼白。

楊春雖然武藝高強,但是,他不會游泳!

這位打虎英雄,是個旱鴨子。

陳策聳聳肩,抬手把自己的救生衣脫下來,交給了楊春。

這算什麼事啊?誰是老大,誰是馬仔啊?

陳策是國民黨執委,海軍中將,楊春呢?你是陳策的保鏢噢!何況,人家陳執委已經年過半百了,還缺一條腿……沒辦法,老頭子倔得很,陳策從軍幾十年,從來沒有忽視過軍人體格的鍛鍊,他對自己的好水性信心十足,就算少一條腿,陳依然覺得能比這幫英國人遊得快。大海就是水兵的家,怕落水還能當海軍將官?

楊春躍入水中,陳策揮手讓他遊開些,免得被沉船的漩渦捲走,就在一揮手之間,又一排日軍的機槍子彈劈空而來,一彈正中其左臂,擊穿橈骨,血流如注,陳策落入水中。在陳策身邊的英軍軍官D•哈雷被當場擊斃。

落水的陳策咬牙忍痛,仗著多年的鍛鍊底子全力划水,遊向鴨梨洲方向。倒黴的是他缺左腿,負傷的又是左臂,您見過缺了一個翅膀的蝴蝶麼?陳策落水後就是這個感覺吧,無論怎樣用力,這位將軍只能在原地打轉。恐怕陳策當時心裡要大罵今天的運氣不好,假如打中的是右臂,那或許還要好些……

正在危急關頭,救星來了。徐亨也躍入水中,扶住陳策,全力泅渡。徐亨是水球運動員,還是遠東運動會的100米、50米自由泳金牌得主,其在泳壇的地位要形容就是“中國的索普”。不是每個將軍落水的時候,都有一個國際奧委會委員在旁邊啊,陳策的運氣還沒有糟糕到極點。沒有他,陳策這燒須的老貓今天就要當烈士。徐亨託著陳策,施展開全身解數,全力向鴨梨洲游去。

全艇倖存的十四個人,包括一條腿的陳策,終於都登上了灘頭。日軍還在朝這邊射擊,但是距離太遠,沒有造成進一步的損失。鴨梨洲面積不小,眾人掙扎著逃過海灘,進入島子內部的樹林隱蔽起來。

大家商量後認為如果耗到天亮,日軍上島搜索,憑現有的武器絕難抵擋,唯一的求生之道,是到島子另一側去找那五艘等待的魚雷艇,它們應該就在離岸不遠的地方等著呢。

此時,十四個人裡情況最糟糕的就是陳策,他失血過多,已經支撐不住,只好側臥在一片劍麻旁邊稍事休息,徐亨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給將軍裹在身上——什麼叫親愛精誠生死情誼?長官的人緣怎麼樣,到這時候就看出來了。陳策把徐亨叫到身邊,低聲口述了給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彙報要點,然後從手指上脫下結婚戒指交給徐亨,以平靜的口吻叮囑道:“假如我有不測,請把它交給策嬸。”

徐亨黯然允諾,表示一旦找到快艇,就會立刻回來接他,請他留在原地不要移動,一定要等自己回來。陳策微微點頭表示應允,叫徐亨把手槍留下,萬一敵人登陸搜索,也可拼掉他幾個。徐剛才脫衣的時候,發現隨身攜帶的一本《聖經》還在口袋裡,便把它和手槍一起放在陳策懷中。這未免有點病急亂投醫,因為陳本人並不是基督教徒,而是佛教徒,徐亨沒想過若是觀音菩薩來保佑和耶穌撞車可如何是好?

不管怎樣,把陳策放在樹下,徐亨、楊春等人就分成幾路,向鴨梨洲另一側的海岸摸去,希望能夠找到那五艘魚雷艇。

這五艘魚雷艇,當時正分散停在鴨梨洲南方的水面上,其中7號魚雷艇和9號停得最近,離岸只有100米,為了避免日軍耳目,艦上都用灌木作了偽裝,看起來像是突出水面的礁石。問題是偽裝做得太好了,那條蒙塔古中校指揮的C-410號炮艇沒有遭到日軍攻擊,突圍以後居然沒有發現它們,只好繼續在周圍水面上團團打轉,等他找到大隊,要到下半夜。

陳策他們登陸的地方在鴨梨洲西岸,向南岸搜索的分隊由徐亨和四名皇家海軍官兵組成,他們在海岸邊跋涉了一個小時,一無所獲,一個名叫克里斯蒂安森的軍官忽然覺得水面上的礁石形狀有些怪異,仔細看時,啊,這不是我們要找的魚雷艇麼!

兩位艇長趕緊用燈光信號通知其他各艇,水兵們自發的組成了一支陸戰隊,登上海岸,接應VIP們上艇。

大多數人都順利地被接到了艇上。

但是,當徐亨帶著水兵們到達陳策藏身的大樹下面時,卻發現這位將軍不見了。

發現陳策失蹤,無論中方還是英方的官兵,都大驚失色,因為陳策是這次突圍的總指揮官,沒有他,整個行動就有夭折的危險。

所有的人都開始搜尋。

其實陳策離得並不太遠。徐亨等人走後,一艘日軍汽艇開到岸邊,不斷對島上的樹叢進行射擊。陳策擔心日軍登島搜索,看到附近有一座小山便於隱蔽,便強忍傷痛爬了上去,隱蔽在一塊石碑後面,單手持槍準備抵抗。日軍大概也是兵力過於單薄,未敢登岸即離去。心情放鬆之後,陳策失血加上疲憊,竟然睡著了,以至於根本沒有發現徐亨等人回來。

好在人多力量大,不一會兒,一個叫羅賓遜的英國水兵就發現了提著手槍的陳策。叫醒陳策,他的第一句話是:“聖誕快樂,我的將軍”。陳策這才意識到,這一天,是1941年的聖誕節。

也許就是因為這個日子過於奇特,加上徐亨在離開的時候交給他的是一本《聖經》,陳策在脫險之後,就改信了基督教,並且取了一個教名Andrew,他的兩個兒子陳安邦,陳安國分別加了教名David和Donald。

五艘快艇發動起來,每艘快艇的三臺發動機發出轟鳴的聲音,令人膽戰心驚——這個聲音會把日軍吸引過來啊!

所謂說曹操,曹操就到,快艇剛剛脫離隱蔽位置,一艘日本驅逐艦就迎面而來。

英軍7號艇艇長羅納德後來回憶,認為這是他感到最為緊張的時刻,因為為了多裝一些突圍人員,這五艘魚雷快艇總共只裝備了三顆魚雷。那麼什麼叫驅逐艦呢?它的全名叫做“魚雷艇驅逐艦”,專打魚雷艇的!這簡直就是練蛤蟆功的碰上了練蛇拳的——前世的冤家。

但是陳策鎮定自若,他下令五艘魚雷艇展開攻擊隊形,提速到30節猛撲過去。

夜色深沉,日本驅逐艦未加停留,很快離開了這片水域。

艇上的英軍額手相慶,羅納德艇長在他的回憶中認為是陳策虛張聲勢的動作嚇住了日軍驅逐艦的艦長,因為暗夜裡突然碰上一群高速襲來的魚雷艇,又是在不熟悉的海域,日軍艦長大概也不敢放手一搏。

日本驅逐艦的艦長們大概腦子都有問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們錯過了好幾個坐魚雷艇的“大肥肉”級目標,後來的日本總督麥克阿瑟將軍從科雷吉多爾突圍,坐的是魚雷艇,路上大白天碰到日本驅逐艦,巴克利艇長給嚇得差點昏過去,結果日本人眼大無神,放過去了;美國總統肯尼迪(當時還是少尉啊)指揮魚雷艇在所羅門群島巡邏,居然撞上了日本驅逐艦“天霧”號被撞翻,“天霧”號艦長當時在睡覺,結果肯尼迪等人在海上漂了幾天後遇救。

1942年1月16日,突圍官兵安全到達柳州,至此,這次富有傳奇色彩的香港突圍行動勝利完成。

和陳策一同突圍的英軍官兵,最終經過緬甸回國。而他們返回之前,香港突圍的傳奇已經傳遍了英倫。為了感謝陳策將軍在這次突圍中的功績和無畏精神,以及他在香港戰役中的貢獻,英國議會通過決定,授予陳策將軍大英帝國爵士爵位,授予陳策將軍的副官徐亨皇家騎士稱號。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一行在突圍之後還有不少奇遇,比如趕來給陳策將軍授爵位的馬克斯爵士,正是當年陳策在香港的高爾夫球友,而英國人在柳州,曾經組織了一場和中國當地駐軍的足球比賽,結果……中國隊打了英國隊8:0——中國足球史上似乎應該記下這個比分來!

後來,被授予大英帝國爵士爵位的陳策將軍,在抗日戰爭勝利後擔任第一任廣州市市長,一年以後,因足疾復發而去職療養。

關於陳策將軍的死,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傳說。

據說將軍去世的前一天,在寓所召開了一次酒會,到會的都是他的親信部下和好友,第二天,陳將軍在酣眠中辭世。到會的人員中有一名軍統特務,名叫陳靜濤。人們懷疑是陳靜濤奉蔣介石之命暗殺了陳策將軍,理由是擔心陳策追隨孫夫人宋慶齡投靠共產黨。實際上,這個說法沒有充分的根據,因為以陳策的性格和關係網,他最大的可能是移居香港,他在那個米字旗的世界裡暢通無阻。

對陳將軍的病史進行分析,在他去世之前,一直飽受足傷和胃病的折磨,身體已經極為虛弱。而酒會後,將軍服用了安眠藥以便入睡,將軍的死因應該是酒精和安眠藥發生共同的作用,麻痺中樞神經致死,偉大的幽默電影大師卓別林,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在睡夢中去世。

也許,一位太傳奇的將軍,人們都不捨得讓他平靜地離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