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崛起:3次大規模海戰,數百艘戰艦參戰,海洋爭霸的開端!

自1498年達·伽馬繞行非洲,登錄印度西海岸,標誌著海洋爭奪戰打響。

在初期,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開始走向對外殖民之路,只是由於封建意識的侷限性,西班牙和葡萄牙並未發展出海洋戰爭的超前意識,所以並未建立完善的海軍制度。

海軍崛起:3次大規模海戰,數百艘戰艦參戰,海洋爭霸的開端!

海軍真正成為國家倚重的力量,卻是在資產階級革命開始之後,由英國與荷蘭之間為爭奪海上霸權展開的英荷戰爭,讓海軍正式成為國家的戰略力量。

起源

英荷戰爭起源於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需要,是一場為了自己國家利益而引發的海洋戰爭。

荷蘭在17世紀上半葉,最先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為了迅速發展經濟,荷蘭開始謀求發展之路。

在當時,荷蘭自身國土面積很小,所以在陸地上的戰力並無法對周邊國家產生威脅,幸運的是荷蘭海運發達,在借鑑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對外活動中,荷蘭積極開拓海外擴張和貿易。

因為資產階級革命後的體制優勢,荷蘭的海上貿易取得了空前成功,經濟迅速發展,荷蘭商人的足跡開始遍及五大洲。

當時荷蘭擁有商船1.6萬艘,而當時海洋上航行的總船數不過2萬艘,可以說世界商船3/4都在荷蘭,當時海洋貿易物品幾乎全部被荷蘭獨佔,所以荷蘭被稱為“海上馬車伕”,荷蘭成為當之無愧的海上霸主。

海軍崛起:3次大規模海戰,數百艘戰艦參戰,海洋爭霸的開端!

但是在17世紀下半葉,同樣取得資產階級革命勝利的英國開始崛起,因為英國本身所擁有的雄厚國家基礎,所以英國發展非常迅速。

開始從封建社會邁向資本主義社會的國家,英國首先就要完成自己的原始資本積累,只是漫長的積累階段不適合資產階級的需要,所以英國同樣把目光瞄向了資本掠奪。

而最快的資本掠奪就是海上貿易,只是因為荷蘭的先前優勢而壟斷了大部分貿易,使得英國不得不將荷蘭視為最大的威脅和障礙,兩國之間的利益衝突日益尖銳。

為了爭奪海上霸權,壟斷海上貿易,作為世界上擁有最強海軍實力的兩國打響了海洋爭霸戰。

過程

  • 第一次英荷海戰

1649年,當時執政的克倫威爾政府加快海軍的建設,並率先完成了艦載60~80門大炮的軍艦列裝。

1651年,英國頒佈了《航海條例》,率先打響了英荷貿易戰爭,條例中明確提出禁止英國和荷蘭的貿易,這嚴重損害了荷蘭的利益,激發了兩國矛盾。

1652年5月,英國荷蘭兩國艦隊發生摩擦,為此在7月份,英國艦隊司令布萊克下令封鎖多佛爾海域,阻斷了荷蘭海上和外界的聯繫,第一次英荷戰爭就此爆發。

8月份,荷蘭海軍將領賴特率領海軍護送荷蘭商船通過英吉利海峽,遭到了40餘艘英國戰艦的阻擊,賴特充分利用自身的數量優勢,採用分進合擊的戰術重創了英國艦隊,順利突破了英國的封鎖。

因為此次失利,英國加強了封鎖力度,增派了兵力。

海軍崛起:3次大規模海戰,數百艘戰艦參戰,海洋爭霸的開端!

1653年2月,荷蘭統帥特普羅率領80餘艘戰艦艦隊護送商船的時候,遭到了英國70餘艘英國戰艦的襲擊。

雙方的兵力看似勢均力敵,甚至荷蘭稍佔優勢,但是如此大規模的海戰必然不是馬上就能分出勝負的,所以雙方展開對攻後,持續了三天,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雖然最終荷蘭艦隊成功的突破了英國艦隊的封鎖,但是也喪失了制海權,英國隨後的封鎖愈加嚴密。

  • 第二次英荷海戰

作為以海上貿易作為支柱產業的荷蘭,在英國封鎖海域後,國內經濟陷入癱瘓,這促使荷蘭一定要與英國決一死戰,突破困境。

1653年6月,特普羅率領104艘荷蘭艦艇試圖打破英國的封鎖,卻遭到了英國方面115艘艦艇的阻擊。

英國的戰艦體型較大,但是靈活不足,反而荷蘭一方的戰艦體小靈活,所以雖然數量不佔優勢,但是卻也沒讓英國佔據多大優勢。

所以雙方陷入了混戰,但是終究英國鉅艦擁有著先進火炮,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上的優勢實在明顯,時間一長就開始佔據上風。

最終在英國援軍趕到後,荷蘭艦隊損失慘重,被迫撤退。

海軍崛起:3次大規模海戰,數百艘戰艦參戰,海洋爭霸的開端!

為了逃離英國的追擊,荷蘭艦隊退到了佛蘭德淺海,英國方面因為船體巨大而吃水很深,無法追擊,這才讓荷蘭艦隊得以逃脫。

8月10日,不甘心失敗的荷蘭再次組建艦隊衝擊英國的封鎖線,只是這一次英國充分利用自己的火炮優勢,與荷蘭艦隊展開激戰,激戰中荷蘭艦隊統帥特普羅中彈身亡,荷蘭艦隊群龍無首,被英國趁機攻擊,損失慘重。

此次戰敗,荷蘭無奈選擇與英國締結合約,支付鉅額賠款,並承認英國的霸主地位。

  • 第三次英荷海戰

因為二次海戰,英國取得了巨大勝利,掌握制海權的英國開始了對外殖民擴張。

1664年,英國攻佔了荷蘭在北美和西非的殖民,這激化了兩國矛盾,荷蘭決意復仇。

1665年2月,荷蘭海軍上將賴特率軍奪回了被英國佔領的西非殖民地。

不甘心失敗的英國,在英國約克公爵的率領下,4個月後發動了洛斯托夫特海戰擊敗了賴特的艦隊。

而此時,英國的高速發展和擴張,讓歐洲其他強國感到了威脅,於是與荷蘭結成了反英同盟,法國和丹麥等國為荷蘭提供各種資源。

海軍崛起:3次大規模海戰,數百艘戰艦參戰,海洋爭霸的開端!

1666年6月11日,荷蘭賴特上將再次組建了84艘戰艦,配備先進大炮4600門,人員2.2萬餘,展開了對英國的反撲。

英國和荷蘭在敦刻爾克海域展開激戰,因為荷蘭方準備充分,所以有著巨大的數量和先手優勢,對英國艦隊展開了包圍戰,英國方面傷亡和損失巨大。

荷蘭乘勝追擊,並循著泰晤士河攻入了英國腹地,攻打英國首都倫敦。

1667年6月,賴特趁泰晤士河水漲潮之際,連夜突進到倫敦,封鎖河口,炮轟倫敦。

英國方面被迫展開與荷蘭的和談,最終在海上貿易權做出了巨大讓步。

  • 英法荷之戰

國家之間利益糾葛嚴重,各自有著各自的利益。

1672年,為了遏制勝利後快速發展的荷蘭,法國轉而與英國聯合,共同對荷蘭宣戰。

法國從陸路出兵,英國從海上牽制,戰爭初期,荷蘭雙線作戰很是被動,但是其後荷蘭迅速做出戰略調整。

先是在陸路上,荷蘭打開水壩,破壞交通,迫使法軍撤兵,之後集中優勢兵力對英國艦隊展開阻擊,英國大敗而去。

隨後兩年中,英法雖然仍然與荷蘭作戰,但是因為協調問題,兩國難以達成統一,英國陷入孤軍奮戰中。

海軍崛起:3次大規模海戰,數百艘戰艦參戰,海洋爭霸的開端!

長期戰爭中,英國和荷蘭都沒能取得優勢戰果,反而因為戰爭,讓兩國國力大減,最終兩國無奈在1674年2月簽訂合約,恢復戰前狀態。

意義

這次戰爭是英國與荷蘭爭奪海上霸權的國家行為,三次海戰結束了荷蘭在世界航海史上的領先地位,英國就此崛起。

最終荷蘭的海上馬車伕稱號被英國取代,英國獲得了海上霸主地位。

而這次戰爭讓海軍作為獨立軍種,第一次在世界歷史舞臺上登臺,這次戰爭讓各國都認識到了海軍的重要性,海軍就此成為世界各國不可或缺的重要軍事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