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胤禩的“逼宮”方案看似完美,其實隱藏著三個致命漏洞

導語:滿清在康熙統治時期立儲事宜歷經諸多波詭雲譎,九子奪嫡,真龍其一,皇室血脈從來都逃不出殘酷的爭儲命運。最後繼承了康熙大統的雍正與其政治宿敵八皇子胤禩,在“八王議政”中展開了終極較量。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駕崩,胤禛繼承皇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雍正。 雍正能繼位,並非偶然。

雍正王朝:胤禩的“逼宮”方案看似完美,其實隱藏著三個致命漏洞

儲位之爭,審時度勢

康熙帝冊立的第一位太子胤礽被以越位處事,恣意妄為之罪罷黜了儲君之位。此後,眾皇子皆對太子之位神往,各私黨羽,頗為碌碌。

其他兄長皇子處心積慮地相互勾鬥之際,唯有雍正韜光養晦,以閒人自居,不漏鋒芒。一方面向康熙以示誠孝,另一方面多次外出巡視政績,在處理公務政務方面積累了許多經驗,多加地錘鍊自己也對其日後處理國事有很重要的實踐意義。

雍正王朝:胤禩的“逼宮”方案看似完美,其實隱藏著三個致命漏洞

繼得大統,運籌帷幄。

即位後,雍正重用了康熙十三子胤祥,而胤禩等人也從未停止暗地運動,雍正為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首先消除毒瘤,為瓦解諸皇子集團勢力,從西北軍將胤禵召回圈禁。又晉封了胤禩為廉親王兼總理大臣,將胤禟發配青海。雍正二年, 青海平叛大捷,雍正政權增強,更有把握剷除政敵胤禩一夥。八王爺胤禩密謀推翻雍正的計劃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候。

雍正王朝:胤禩的“逼宮”方案看似完美,其實隱藏著三個致命漏洞

胤禩利用雍正的三皇子弘時的冒進急躁,讓弘時勸說雍正推行其心心念唸的“新政”,他藉機聯通關外的鐵帽子王以整頓旗務為由進京;調用關外的將領奪取豐臺大營與西山銳健營的兵力;串通隆科多,掌控了步兵統領衙門;在朝堂之上卻借商行新政,實則越旨干預政務,給雍正一個措手不及,達到逼宮迫使雍正同意八王主政的目的。

朝會伊始,胤禩爪牙便對雍正展開攻擊,指出新政試推時存在種種弊病,皇帝雍正一時竟被問責得無以言辭。《雍正王朝》中,局勢似乎被胤禩已經掌握了,但其策劃的這場“逼宮”事件終因三個致命漏洞而破產。

雍正王朝:胤禩的“逼宮”方案看似完美,其實隱藏著三個致命漏洞

  • 漏洞一,弘晝。

當時跟著入駐豐臺大營的是弘時與弘晝兩個皇子。皇子弘時與胤禩立場相同,但弘晝看似不諳世事,卻也見證了胤禩團伙奪取兵權的全過程,不確定的因素都是變數。如此,八爺的計劃最先被掌管兵營的十三爺知曉,也有了喘息之機會。朝堂上十三爺的缺席到最後的出現就驗證了這一點。

  • 漏洞二,王文昭

雍正被攻擊的欲辯無詞之際,漢人狀元王文昭發言了,他作為新科狀元,雖對新政也有些許看法,但雍正皇帝為其掌過燈,他懂得圖報,他支持了雍正,彈劾了鐵帽子王即東親王永信:

雍正王朝:胤禩的“逼宮”方案看似完美,其實隱藏著三個致命漏洞

  1. 朝會綱文寫得明白只談旗務,東親王卻越旨談政務,無視朝綱;
  2. 古有聖賢制,今有法紀禮,如此咆哮朝堂,指責聖上,毫無人臣之禮,大逆不道。

王文昭言罷,九爺即刻站出罵王文昭只是滿人的狗,無資格插言,一下就將滿人與漢人割裂,如此一來原支持八王爺的漢人及明哲保身的官員寒心。讓之前取得的先機失去大半。

  • 漏洞三,張廷玉

張廷玉是兩朝的宰相,一個如此權重的漢人大臣聽到同族人被罵成狗,不說其忠君忠職,就是為了族人名節也定要與梟眾決裂。

雍正王朝:胤禩的“逼宮”方案看似完美,其實隱藏著三個致命漏洞

朝堂上支持雍正的人雖少,但無不舉足輕重。而張廷玉最後的重頭出面,也揭穿了所謂的“八王執政”的偽命題,揭發了胤禩團伙的無恥陰謀。緊接,張廷玉指出先帝康熙的遺願是支持實施吏治“新政”,以及新政的諸多好處,,讓胤禩杜撰的“先帝偏好八王旗制之說”破滅。

另外搬來的四位鐵帽子王也並非一條心,其中簡親王不發一言的中立態度,不免讓其計劃助力不夠。

後記

胤祥帶兵回到朝堂,攻防互換了!隆科多冷汗一捏率先潰退。胤禩被人反駁得呆若木雞,潛心佈置場外的軍力又被輕易解除,“八王逼宮”徹底失敗。

自古以來,王權的更迭從來不是表面看起來的風平浪靜,後面都充滿了爾虞我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