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符救趙”後的悲劇——信陵君留趙十年不受重用

公元前260年,秦趙兩國爆發長平之戰,在此戰中,秦國大破趙軍,坑殺趙降卒40萬。兩年後,秦又乘勝進圍趙國首都邯鄲,企圖一舉滅趙。趙國當時的形勢危如累卵,趙國不得不派出大批使者四處求救,但諸侯都被秦國的兵威所懾,不敢援助。只有魏國信陵君不惜冒險犯難,竊符救趙,抗擊秦兵,終於挫敗了秦國的圖謀,保障了趙國的安全。這就是著名的"竊符救趙"的典故,在歷史上也被傳為一段佳話。司馬遷更是懷著崇敬的心情,在他所著的《史記·信陵君列傳》中,用濃重的筆墨記錄下這段歷史。但是透過時間的迷霧,我們卻發現不一樣的信息。


“竊符救趙”後的悲劇——信陵君留趙十年不受重用


據司馬遷記載,信陵君卻秦存趙後,魏王惱怒公子盜出了他的兵符,假傳君令擊殺晉鄙,所以信陵君在打退秦軍拯救趙國之後,就讓部將帶著部隊返回魏國去,而信陵君自己和他的門客就留在了趙國。這一留,就是十年之久。

"魏王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矯殺晉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卻秦存趙,使將將其軍歸魏,而公子獨與客留趙。······十年不歸。"

這十年之中的邯鄲生活,司馬遷只用一句"公子留趙十年不歸"輕描而過,這樣的描寫恰恰反映出這十年來魏公子在邯鄲沒有什麼值得記載的政治活動與成就。

對於一位名聞天下、才能出眾、一諾千金、深得士人之心,並且為自己國家立下大功的人,趙國國君卻一直沒有對其加以任用。要知道,信陵君在趙國虛度了長達十年之久,這對於戰過後期人才匱乏的趙國來說不啻於最大的浪費。

歷史不能假設,更不能重來,但我們必須要清醒地看到:吳起在楚國主政僅僅6年,就讓楚國"兵震天下,威服諸侯";令"秦無敵於天下,立威諸侯,成秦國之業"的商鞅,從公元前356年升左庶長得以重用算起,到公元前344年下令統一度量衡完成變法的全部內容結束,僅僅十餘年時間就讓秦從一個邊陲之國變成讓東方六國聞之色變的"虎狼之國"。若是趙國能夠重用信陵君,趙國的歷史不知會如何書寫。


“竊符救趙”後的悲劇——信陵君留趙十年不受重用


對於信陵君而言,十年光陰虛擲,故國不能回,在邯鄲身份雖然尊貴,不過是因為自己身為魏國公子的身份和為趙國立有大功,自己的姐姐又是平原君的妻子罷了,但難以施展政治抱負,每日只能與眾食客談笑於風雅之間飲酒作樂,看似灑脫,但內心是否落寞他人不得而知。

歷史終究要留下遺憾。魏國和趙國都不願重用信陵君,自有他們各自的顧慮與理由,在這裡我們不再加以贅述。我是天空下的白果樹,一個用陰謀論的眼光來閱讀歷史的小編,感謝大家的閱讀與支持。


“竊符救趙”後的悲劇——信陵君留趙十年不受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