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后浪》


《后浪》这个视频并不是给所谓的后浪看的,它更像是在满足前浪的想象,这是他们脑海中后浪的形象。这个视频所表达的像是一个只会羡慕年轻、为你加油呐喊,却无法对你真正理解的长辈的想象。


我眼中的《后浪》


昨天,五四青年节,在B站看到一条bilibili给新一代的演讲。国家一级演员何冰老师的表现十分出色,语重心长却又慷慨激昂。他寄语年轻人,为年轻人正名,深情赞扬时代赋予年轻人的美好生活,“人类积累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视频剪辑画面,满满呈现前浪们认为的后浪的诗与远方的生活。在我看来,这还是前浪们对于后浪的定义,还是对后浪这一代的另一种标签化,与一代不如一代的标签相同,不是俯下身去了解,更像是站在制高点去评判,不是要告诉你是怎样,而是我认为你应该是怎样。


我眼中的《后浪》


我不否认,年轻人在这个时代自我表达的平台多了,生活水平也变好了,有一些能够有更多的资源去支撑自己做选择。可真正能做选择的年轻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与前几代人走着别无二致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要求这一代人小心谨慎,要求他们不能出错,小心翼翼的被生活选择。信息发达的社会并没有给这群年轻人一个合适的舞台,反倒是把少数人光鲜亮丽的生活剖开摊放在他们面前,放大了他们的焦虑。前几代人眼中的非必需品,到了年轻人这里都成为必需品。高不可攀的房价、沉重的生活压力、高昂的养育费用、消费主义的洗脑无一不在透支这一代的心理甚至生理。时代的汪洋下,可能他们还需要后浪的四个钱包的助推,才能拼尽全力过上平常人的生活。这群人没有话语权,甚至不在所谓的“后浪”定义里,可他们,才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才是这个社会中艰难前行的大多数,他们也需要去表达,也值得被关注。


我眼中的《后浪》


当然作为寄语年轻人的短片,自然要充满活力,充满想象,这片子也可能会在年轻人群体里有喜欢的受众。我只是想能在想象的云端里,也能看到人间烟火的气息,也能多一些对那些后浪表面下无数默默无闻的海水的关怀。这些人不是生来就佛系,不是生来就是咸鱼,只是在一个高度内卷的社会里,被生活榨干掉了梦想,生存已经用光了全部的力气。佛系其实非佛系,并非自己看淡,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后浪生活的海洋,他们比谁都清楚,没有一片海洋只有祥和与平静,大海的任何时期,都有看不见的暗流涌动。我只希望能有更多的不见天日的海水,奔涌到时代的“风口”与“浪尖”,方能形成滔天巨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