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陰,廣武明長城塞外的長城


山陰,廣武明長城塞外的長城

五一採風到廣武明長城,據有關資料和碑文記載,是明代洪武七年(1374年)修築,屬內長城,全長約40華里(從新廣武到西安峪),土牆尚存26華里,剩餘部分為殘跡,保存較完整的在山陰縣新廣武境內。

山陰,廣武明長城塞外的長城

廣武明長城全長10000米,城高6—8米,底寬5米,頂寬3米,沿山脊緩行,隨山勢的曲折而起伏,宛如首尾不見的巨龍,全部為磚石結構,上面有敵樓16座,其中5座保存尚很完整,並築有易守利攻的腰門等建築,它東臨雁門關,西瞰寧武舊城,南通五臺勝境,北達雲岡石窟,是我省境內明代長城的代表作,是國內長城之珍品,極具軍事科學研究和旅遊觀賞價值。

山陰,廣武明長城塞外的長城

位於 北京 京郊的八達嶺、 山海關 等地的長城雖然雄偉壯麗,但已不是原狀。只有 廣武 明長城未經過人工修復,卻保持了歷史原貌,所以, 北京 曾把這段長城作為修復京郊長城的依據。據當地人介紹,近年來,也曾有過一定的維修,但是效果並不明顯。

山陰,廣武明長城塞外的長城

這段長城,垛牆與垛牆之間高差約2米,如高高的臺階。爬牆向外探望,牆下是刀劈斧削般的萬丈深淵,令人心顫腿軟。隨山勢下行百米,回望那陡立的臺階,層層臺階如銳利的鋸齒砌築在山尖上,這就是著名的“廣武鋸齒長城”。築於絕壁天險之上的鋸齒長城,像懸掛的天梯,左右無憑,上下無依,又如一道閃電,從雲天滑下,直落山腰。其陡峭,其兇險,其壯觀,著實令人驚歎。

山陰,廣武明長城塞外的長城

2016年11月當地政府對已坍塌的廣武明長城標誌性建築"月亮門"進行了保護性重修,但已經難以恢復到坍塌前自然風化形成的樣子了。重修後的"月亮門"只剩下一根柱子,其餘部分均用新磚進行了加固,並根據敵樓佈局搭建了臺基。該段長城其餘部分則仍然是保持原樣。

山陰,廣武明長城塞外的長城

廣武長城以新廣武為界,可分為東向長城和西向長城。西向長城從新廣武到代縣白草口,西行經朔城區南部延伸到寧武陽方口一帶,其中以猴兒嶺段長城保存最為完好。東向長城由新廣武經山陰南部的水峪口、沙家寺、胡峪口,過代縣,達平型關一帶。整個東向長城塌毀嚴重,僅剩斷壁殘垣和數座敵樓。

山陰,廣武明長城塞外的長城

這座敵樓闢有南北兩門。北門上書“壯櫓” 二字,南門上書“雄皋”二字,中間過道把敵樓分為東西兩個側樓。通道西側北端、東側南端各有一小門可進入側樓。東西側樓結構相同,中間為碹洞,南北各開一個箭窗,東西外牆各開有三個箭窗,為二門十眼樓。東半樓西南角有梯道,登18級臺階,可達樓頂。樓頂有鋪房,四周有圍牆垛口,開東門,南北各有一箭窗,更利於守軍 瞭望作戰。

山陰,廣武明長城塞外的長城

經歷了千百年的風雨,戰爭的硝煙已不復存在,而代表著中華民族的長城 卻載入了《世界遺產名錄》,併成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

山陰,廣武明長城塞外的長城


山陰,廣武明長城塞外的長城


山陰,廣武明長城塞外的長城


山陰,廣武明長城塞外的長城


山陰,廣武明長城塞外的長城


山陰,廣武明長城塞外的長城


山陰,廣武明長城塞外的長城


山陰,廣武明長城塞外的長城


山陰,廣武明長城塞外的長城


山陰,廣武明長城塞外的長城


山陰,廣武明長城塞外的長城


山陰,廣武明長城塞外的長城

攝影:劉志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