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青山多娇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我的西厢记


我看青山多娇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我的西厢记


五一小长假,天气陡然热了起来,一夜之间寒冬变成了炎夏。为了不荒废这难得的闲暇时光,我还是精心选择了一条户外线路。这次我的目标是境内的另一个古村落——西厢。

西厢位于博山区域城镇,至于为什么叫西厢,我无从知晓,它段然与张生、崔莺莺谈情说爱的那地儿没有什么瓜葛,但在群山环抱之中有这么一个风景秀丽、充满神秘色彩的小村子,也委实是大伙的一件幸事。于是,5月3日上午7点,我怀着满腹的期待踏上了征程。

我看青山多娇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我的西厢记


欢歌笑语中,汽车由通衢大道拐进山间小路。走到这儿,人们就明白了博山为什么叫“博山”,因为这儿的山实在是太多了,一座连着一座,看不到头,望不到边。山与山之间的接合处就形成了很多“峪”,“峪”一般是花红树绿的地方,也是当地山民安家落户的所在,所以依山而建的小村落时常在视野中闪现。公路基本上是盘山而筑,汽车左拐右突,在山崖和沟谷之间千回百转。山风变得凉爽起来,远处的林子里、崖壁上开满了黄的和红的花,这是已经百花尽落的城市里所见不到的。

车子拐进了另一条更窄的水泥路,这条路算是匍伏在谷底了。我想如果雨季来临的话,路边肯定会有清澈的小溪,小溪里定会有浅翔的小鱼,岸边也会有清亮的水草,也许还会有赤条条的小孩子到这儿泡澡戏水……。眼前却只是一条清幽的山谷,山谷两边各种树木旁逸斜出,大部分还没有生出茂密的叶子。而最引人注目的仍然是两边山崖上的桃花和连翘,还有白的梨花。一树花,一树诗,随着这小路向前延伸。而这路也太窄了点,不时有树木的枝条敲打着大客车的车窗,似乎是在用这种方式对远来的客人表示欢迎。

我看青山多娇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我的西厢记


路的尽头是一个小山村,这便是传说中的西厢了。这村子有什么来历,我一直没有搞懂。难道是因为它坐落在两山交汇处的西侧,所以叫西厢吗?房子由下而上,层层叠叠,山石砌成的屋墙向你展示着它不短的年轮,几盘废弃的石磨也在诉说着当年的繁华。其实这小村和附近的许多村子一样,很多房屋早已被主人遗弃,有的已然坍塌,有的没了房顶。而许多房屋却刚刚被翻修过,看上去显得很气派。有的院落雄居半山腰,四周雕栏玉砌,门口停泊着豪华轿车。

据说很多原住居民因为这里信息闭塞、条件落后,已经迁居他地,年轻人大部分都到城里寻梦去了。而城里的有钱人却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廉价购买了农家院落,然后装修一新,打造成了令人向往的度假天堂。你看,两种观念居然就在这个小小的山村发生了这样激烈的碰撞。

我看青山多娇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我的西厢记

当然,西厢景区并不单指这个小山村,它还包括四周的山,附近的湖,最秀美的景色当属秋天到来时那漫山的红叶。我们无缘秋天的红叶,那就去看看暮春的山和初夏的水吧。

过了村子,前面就是一波接一波的山了。路越来越陡,天气炎热,一会就有了汗水。但阵阵山风袭来,让人感觉十分惬意。我们就这样踩着崎岖的山路,涤荡着呼啸的山风,在隆起的山背上逶迤迂回。山上依然是枯草伴着青枝,只是枯和黄在逐步让位于青和绿。最陡峭的一段山路过后,前方山头出现了一片嶙峋的岩石,它们犬牙交错,黑压压地雄踞山顶。而山石上面立有一块三棱石碑,三面分别刻有博山、莱城、章丘的字样,落款是“国务院”,这就是传说中的“三界碑”。站在在这块不起眼的石头上,一脚下去却踩着三地,真让人思绪万千。

我看青山多娇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我的西厢记

由此右转,下到另一座山脊上。前面的路随着山峦的起伏而起起伏伏,两边不时出现幽深的山谷和沟壑,谷里有层层的梯田和花丛,山坡上松林和槐林交替显现。山风一会狂吹不止,一会又悄无声响,所以我们感觉也是一阵闷热,一阵又清凉。几个山包渐渐被甩在身后。大伙穿过一片松林后,眼前豁然开朗,一幅绿水青山的画面展现在你的视野里。这完全是另一幅景象!

这就是镇门峪。一池碧水,一抹青山,山映着水,水依着山。远处山坡上桃花开的正艳,近处几对新人正在水中的小舟上拍着婚纱照。江山与美人竟如此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

我看青山多娇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我的西厢记


在湖边的饭庄里,点几盘农家小菜,要几瓶啤酒,如果有清凉的山风,那就更美妙。可惜就是天气有点太闷热,风势一会大一会小,骄阳挂在当顶,估计紫外线含量不低,不知那几位拍婚纱照的的新娘子,尽管笑的很灿烂,身上是不是感觉也很痛苦呀,哈。

吃饱喝足后,时间还早,本想再沿湖边观观景。可天气的确太炎热了,所以就留下些遗憾吧。

一次出行,就有一次收获,这次也不例外。山路弯弯,陡缓相间,炎爽交错,柳暗花明,来来去去——这就是此次出行的收获。

(2010.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