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人,渡心,渡自己: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古希臘神話《俄狄浦斯王》裡,有個“斯芬克斯之謎”。

斯芬克斯是一個獅身人面怪獸,它會向過路人出一個謎語:

“什麼東西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


如果路人猜錯,就要被吃掉。然而俄狄浦斯猜中了謎底是“人”,斯芬克斯羞慚跳崖而死。

這個謎語,將人生的孩提時代,青壯年時代,以及老年時代描摹的淋漓盡致。

細細想來,真是如此。

人這一生,不就是一個自己爬著,自己走著,自己扶著的過程嗎。

不論是處於人生的低谷還是已經爬到人生的巔峰,沒有人能代替你經歷所有。

浮浮沉沉人海間,起起落落悲歡處,沒有誰的人生是一成不變的,越是往下走,越能迸發向上攀爬的決心。

與其苦苦等待天來渡,倒不如扎個筏做自己的“擺渡人”。

01.

渡人

世間統有四類人:

一類利人不利己,二類利己不利人,三類既不利己也不利人,四類利人又利己。

而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利人又利己,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渡人”。

很多人只知道損人利己的事不做,卻鮮少有人明白做善事都是有回聲的。

這種回報也許有點漫長,但終有一天會顯露到自己身上。

一個小孩拾得一塊銅錢去買零食,店員接過一看,發現錢是假的,不肯賣給他。

小孩急得直掉眼淚,正好一位士兵經過,問明原委,就拿出一塊錢同他交換。

小孩破涕為笑,買了零食蹦蹦跳跳回家了,而士兵沒多久也上前線了。

一天一顆子彈射過來,士兵感到前胸震了一下,可是並沒有受傷。

他摸摸胸口,從口袋裡掏出那塊假銅錢,發現銅錢的正中央凹了下去——原來是這塊假銅錢救了他的命。

曾國藩說:“君子但盡人事,不計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一個人可以沒有“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菩薩心腸,至少可以從利己出發,想到利人。

同樣是一根長勺,有的人把食物舀給坐在對面的人吃,所以每個人都能吃到食物,有的人則拼命往自己嘴裡送東西,但勺子太長沒有人能吃上食物。

很多時候,“渡”只是一種工具,你幫助了別人,其實就是在幫助自己。

盲人點燈看似是多此一舉,卻是為自己行方便,路人能看到你,就不會撞到你了。

人生的路,從來不會走得順順當當,你想要擁有什麼,也該相應的去付出什麼。

當你默默為別人擺渡的時候,也會遇到一個擺渡你的人。

所謂吉人自有天相,就是心地善良的人自有老天相助和護佑。

渡人,渡心,渡自己: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02.

渡心

人生的許多得失、成敗,常歸因於一個字:怕。

怕擁有的會失去,怕沒來的不再有,怕巔峰後迎來低潮,怕跌倒了爬不起來,於是一輩子就在怕中裹足不前。

其實,人這輩子,最難的修行便是修心。

心就像一個容器,裝著快樂多了,生活也會有數不盡的美好,相反,裝的困擾多了,就只能在痛苦的回憶裡自我折磨。

能徹底拯救自己的就在於那顆心,緣起時跟隨自己的心,緣滅時解脫自己的心。

有個故事是這樣說的:

弟子問:“師父,你經常給我們談到心,心又在哪裡呢?”

“在我們的身體裡。”高僧說。

“太陽的光,月亮的光,星星的光,燈的光,火的光,都被我們的身體擋在了外面,我們身體裡的心,不是一片黑暗嗎?”弟子問。

“光可以來自我們的體外,也可以滋生於我們的體內。”

高僧說,“如果我們的心裡有一盞燈,一盞愛的燈,一盞善的燈,一盞希望的燈,一盞夢想的燈,一盞信念的燈,我們的內心還會是一片黑暗嗎?”

世上千燈萬盞,不如心燈一盞。

心若盛開,一念起風聲鶴唳,一念滅繁花似錦。

生活多逆境,就像蓮花遇淤泥,但這並不是壞事,而是上天的厚遏,關鍵在於你的心是笑著面對還是哭著應付。

人生如旅,周生誘餌,有人來去自如,自然也有人有去無回。

其實誘餌從來不危險,它就在那不會主動傷害你,只有禁不起誘惑,去吞食誘餌時,那才危險。

佛說:一切法,為渡一切心。

渡心,渡的是對感情不執不捨,對五欲不拒不貪,對世間不厭不求,對生死不懼不迷。

人到了一定年紀,更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為擁有歡喜,也不為失去哭泣。

抬手撣去心頭的塵埃,讓日子也跟著靜下來。

終有一天,再悲傷的故事,你也能面不改色地說出來,然後笑著搖搖頭。

渡人,渡心,渡自己: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03.

渡自己

一個人只有清楚的認識自己,完善圓滿自己,才能去渡身邊的人,更渡迷茫的自己。

看過這麼一則故事:

佛印禪師與蘇東坡一同在郊外散步,途中看到一座觀音的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禮拜觀音。

蘇東坡見此情形頗有不解:

“觀音原本是凡人要禮拜的對象,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們一樣掛著一串念珠?觀音在唸誰呢?”


佛印禪師:“念觀世音菩薩。”

“這是緣何?”

“他比我們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一語驚醒夢中人。

人生是自己的,別人再厲害,於自己而言只是一個標杆。

依靠別人而活,終究活不出真實的自己。

一個人能否功成名就,除了上天的青睞,更重要的還是靠自己的努力。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道法雖寬,只渡有緣之人。

每個人一生或多或少會遇到各種難題,但指望別人來救助是行不通的,只有自己手中有傘,才不怕被雨淋。

王羲之並非天資聰穎,而是依靠勤奮,依靠執著,最終成為一代“書聖”。

歐陽修年少家境貧寒,仍不放棄自我成長的機會,為後世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

山很高,你不爬就永遠上不去,想收穫怎樣的風景,主要取決於你自己。

自渡者有天渡,人不自渡,天也難護。

很喜歡三毛說過的一句話:

“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亙千里,其中並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人生就是一條路,路上關卡重重,往前一步是陷阱,後退一步是懸崖,可上帝不會憐憫任何人,你有勇氣自救,才有機會闖關成功。

人生一世,皆在渡。

天不渡人,則人自渡。

渡,是大肚容人容事的豁達,是一種氣度;是發自內心的釋懷,是學會放下;更是獨當一面的成熟,是心態樂觀。

渡人者,得人心;渡心者,得心靜;渡己者,得安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