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西遊記》:破除“心魔”才能取得人生的真經

01

昨晚看電視時,突然發現有電視臺竟然播放著88版《西遊記》,這部橫跨一個世紀,伴隨著我們從小到大的經典連續劇,30年來仍然在創造著不朽的電視文化現象。

重看《西遊記》:破除“心魔”才能取得人生的真經

看著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滴溜一轉,便明白他有了打妖魔鬼怪的好主意。看著豬八戒憨態可掬的模樣,總會讓人不禁捧腹不已。再看看任勞任怨的沙僧和通靈性的白龍馬,頓時心生懷念之情。當然,還有眉宇之間透漏出佛系天性的唐僧,真可謂丰姿英偉,相貌軒昂。難怪書中所說:頂平額闊天倉滿,目秀眉清地閣長。兩耳有輪真傑士,一身不俗是才郎。正因為如此,西天取經的路上才多了那麼多妖怪的垂涎與青睞。

有人說,《西遊記》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這師徒五人只是一個人!孫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豬八戒是人的情慾,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龍馬是人的意志力。

重看《西遊記》:破除“心魔”才能取得人生的真經

其實仔細想想,的確如此。

為什麼要對孫悟空上緊箍咒,因為人心就要有約束、有自控力,需要定心。人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馬,只有確定了前進的目標,才能專心專意的取得真經。可有時,人也會被慾望牽著走,有些身不由己。

但是這一路就是靠真心去除心魔的歷程,那些妖魔鬼怪真正所代表的就是內心所幻化出來的惡,只有任勞任怨、修煉身心、知行合一才能收穫人生的真諦。

對唐僧師徒而言,歷經磨難,去除了一路上的妖魔鬼怪,終於到達靈山了,也就成佛了。對一個人而言,克服了自身的種種習氣,魔障消滅,即見靈山。

這一路,又會有多艱難坎坷,不言而喻。

02

而反觀現在的社會,由慾望之火而幻化出的“心魔”數不勝數。

重看《西遊記》:破除“心魔”才能取得人生的真經

仇富的心理便會化成嫉妒之刃,人生的不如意隨意加責與無辜之人,不論是言語攻擊或是人身傷害,這樣的案例也不勝枚舉。比如前一段發生的幾起社會暴力事件,以犧牲年幼學生的性命去為自己的命運解脫,試圖將心中的不滿情緒以向公眾洩憤為途徑,卻最終都走向了死路一條。如果一個人都無法除去心魔,又怎能適應這個社會?

冷漠的態度會滋生出邪惡的揣測,旁觀者總以所謂“理性、客觀”的角度去分析、去對待,卻遺忘了人性中最基本的認知原則,即善惡之分。

比如“章華性侵事件”,很多的大V和媒體在性侵這一事件的客觀事實下,卻無妄揣測受害人的人品、性格,甚至是穿衣打扮,認為任何犯罪都是有緣由的,他們站在這種毫無法律依據的道德制高點,對受害者來講,無疑是進行了又一次的精神迫害。

在如今殘酷的物質化渲染下,人心的善良和友愛正在慢慢遺失,內心滿是物慾橫流和財富金錢的價值觀,鑄成的心魔正在迷失著心靈。當一個兒女因為財產分割不公將老人遺棄時,所有的孝道仁義都變成了必須要衡量出的價格。

當民營企業家建別墅分給村子裡的村民時,大部分人卻埋怨說家裡人口眾多住不下,應該再分一套,原來貪婪不會因為施捨而有半點退縮。當公平競爭演化為阿諛奉承、暗地賄賂時,所有對公正的期望都成為一聲嘆息後的沉默。

記得唐僧剛開始踏上取經路時,烏巢禪師傳授他一部《心經》,並且也對他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等到取到真經後他才幡然頓悟。

其實,我們一生之中面對的心魔何止有“九九八十一難”,還有那些焦慮、憂愁、痛苦、悲憤甚至是喜悅,都需要我們抵抗過歲月的長河,在世俗中日見端倪,才能重修心靈的平靜。

03

重看《西遊記》:破除“心魔”才能取得人生的真經

在《西遊記》中,相比較其他人上天入地的本領,白龍馬和沙僧的存在感最弱。孫悟空忙著一路打妖怪,豬八戒忙著在與“貪、嗔、痴、慢、疑”做鬥爭,唐僧一邊忙著蓋章通牒文書,一邊大發善心慈悲為懷。試想如果沒有沙僧勇於挑擔、不畏艱辛,沒有白龍馬偶爾降妖除魔的做替補,沒有兩者的顧全大局,團結互助,那麼這一支取經隊伍怕也到不了西天。

而生活中,有人說自己堅持最久的事就是不夠堅持。其實那些不夠堅持的原因裡最缺少的就是擁有一顆執著向上、努力頑強、不畏艱險的心。

我們常常因為興起便決定去做一件事情,心理學家表明這樣的熱情往往存在72小時之久,那麼三天以後,基本上要面臨的困難就會一一突顯,如何解決,如何繼續實施,顯然成為需要面對的最大阻力。

這時,意志力便會敗下陣來,猶豫不決和彷徨無助最終佔了上風,所以輕而易舉的將其推入無望的深淵,當然,主觀上會將一切歸因為不可改變的“客觀原因”,稱這樣是順其自然、安知天命。

其實我們內心都明白,很多時候是在逃避事實,好讓自己心安理得的隨心所欲。可是,做成一件事最大的底線不是由客觀的不便決定的,大部分是由主觀的意志力所決定的。同樣的事情,當有人成功時,他們靠得或許不是你口中所說的運氣,而是發揮了自身絕對的主觀能動性。

如此一想,在某一段歷程中,不被他人理解時任勞任怨的埋頭苦幹,並不是應該被恥笑的事情。沒有經歷過磨難,沒有克服過困難,又怎能輕易收穫甘之若飴後的喜悅。

多年後再看《西遊記》時,才明白:無論我們做什麼,只要懂得約束自己的內心、心身合一、遵從本性、捍衛意念,勇於解決所有的問題和狀況,堅守一個目標而努力前行,多一些無怨無悔的付出,少一些冠冕堂皇的說辭,才能趕走一個個心魔,才能取得人生的真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