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與玉的關係,“玉石之王”翡翠的成長史

從礦物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來區分,玉包括了軟玉玉和硬玉玉兩種,這是法國礦物學家Domour給玉的定義。中國和田玉屬於軟玉玉,緬甸產的玉屬於硬玉玉,又稱為翡翠。

翡翠與玉的關係,“玉石之王”翡翠的成長史


翡翠玉飾品

中國古代的玉一直只有軟玉玉一種,因為新疆產有優質軟玉玉,而不產硬玉玉,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明清之交緬甸出產的硬玉玉,陸續輸入中國時止。由於受到勞動工具和生產力的限制,原始人類往往沒有能力將真玉和類似玉的石區分開來,在有文字記載的中國歷史上,人們對玉材料的認識,在不同時代也是各有差異的。

翡翠與玉的關係,“玉石之王”翡翠的成長史


和田玉飾品

在鐵器時代之前稱為玉者,實際上只是蛇紋石玉,一般硬度僅為摩氏硬度計的4.5~4度;進入鐵器時代之後,以當時的工具——鐵不能刻動作為標準,才將和田玉(閃石類礦物)稱為玉,因為鐵器的硬度為5.5度,而閃石類礦物的硬度是6度,鐵器不能刻動。

從出土古玉和傳世玉器工藝質料鑑定結果看,可以認為中國自古至今通稱的玉,包括和田玉、蛇紋石玉和槽化石在內。遼寧岫巖縣所產的岫玉屬於蛇紋石玉,而河南南陽縣所產的南陽玉則屬於槽化石,和田玉就是軟玉玉;而蛇紋石玉和槽化石只是類似軟玉的玉料。

翡翠與玉的關係,“玉石之王”翡翠的成長史


蛇紋石玉

目前,還有少部分人存有“中國雲南產翡翠”的觀點,但實際上中國境內是不產翡翠的,那這句話由來從何考據呢?經過專家考證,如今世界上翡翠的重要產地——緬甸伊洛瓦底江支流敦江支流烏龍江流域,在歷史上曾屬中國雲南永昌府管轄過。因此這句話是有其歷史淵源的。

從考古出土和宮廷珍藏的實物來看,從未發現明代以前有翡翠。八國聯軍從北京圓明園掠走的翡翠珍品和現在故宮博物院的翡翠藏品,都是清代瑰寶。聞名於世的北京明十三陵的定陵,在發掘中也未發現有隨葬的翡翠製品,而在清代的墓葬中則屢見不鮮。因此,現在很多人認為:屬於硬玉玉的翡翠,從清代初期才從緬甸通過第二條絲綢之路進入中國,開始時翡翠還不被視為玉,價格也遠遜於軟玉。

翡翠與玉的關係,“玉石之王”翡翠的成長史


【清末 老坑翡翠手鐲 (一對)】

之後翡翠便開始進貢到朝廷或傳到民間,久而久之,中國人對翡翠的瞭解也越來越多。據史料記載,清代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便十分喜愛翡翠,後來隨著翡翠製品日益廣泛,緬甸翡翠身價逐漸提高,讓美麗的翡翠稱為玉中之寵。

據史料記述,清康熙初年恢復了緬甸供道,進一步促進了兩國玉文化和翡翠文化的交流。與此同時,中國的玉雕工藝技術也傳入了緬甸。

經歷三百多年,翡翠在中國民間也大為普及,而云南騰衝的翡翠雕琢業也興旺起來,中國的翡翠文化獲得了蓬勃發展。

翡翠在現代成了名貴的玉,被稱之為“玉石之王”不是沒有原因的,除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還有獨一無二的質地結構,主要有以下五點:

1、顏色多姿多彩

眾所周知,翡翠的顏色豐富,有綠、紫、白、黃、紅、黑等等。其中尤以綠色變化很多,如帝王綠、陽綠等等,而且翡翠的綠色十分漂亮,有著別的寶石所沒有的美。

2、種質變幻無窮

實際上,每塊翡翠內部的晶體結構以及粗細都不同,因此在透明度上有著很大差異。有的清徹如水,有的透明如冰,有的則密實如瓷...再加上有著豐富的顏色,種類便很多了。

翡翠與玉的關係,“玉石之王”翡翠的成長史

3、可遇不可求

上面也有提到翡翠晶體結構變幻萬千, 不同於其他寶石顏色、透明度各方面會比較均勻,因此要找到完全相同的翡翠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也有句俗話是這樣說的:千金難買無瑕玉。可見好的翡翠乃可遇不可求,因此大家若碰到喜歡的翡翠,經濟條件也合適的話,不妨買下,不然再找就困難了。

4、無統一定價

相信很多人聽過這樣一句話:“黃金有價玉無價”。的確,翡翠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報價標準,更不能通過克數去衡量,主要還是因為翡翠的種質變化實在是太大了。

5、獨特的物理性質

翡翠的硬度為摩氏硬度計7度,雖沒鑽石硬,但它的承壓性卻比鑽石大得多。它是自然界承壓性最大的物質之一,也就是說它擁有很強的韌性。

除此之外,翡翠還有較高的耐熱性,翡翠熔點是1000C即約1000℃左右時才會熔解成玻璃狀。從這角度看,它的耐壓性耐溫性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