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丨從心理學角度剖析葉紫三段婚姻的失敗、困局與突圍之因

《所以》是具有"鏡子作家"之稱的池莉的作品,眾所周知,池莉憑藉"新寫實主義"在文壇上嶄露頭角,又以對"女性主義文學"的關懷名聲大噪。

不少人認為"不談愛情"是池莉小說的一貫作風,其實這只是人們對她的誤解,池莉的小說表面上"不談愛情",實際上卻是對"烏托邦""西洋景"式愛情的戳穿。

正如,她的作品《所以》,就是其沉寂三年後,三易其稿,以探討女性面臨的現實婚姻困局、以及如何進行精神突圍為歸旨,兼具"新寫實"與"女性人文關懷"的佳作。

如同小說的名字,"所以"是因為的結果,小說中,主人公葉紫之所以三段婚姻皆以失敗收場,必有其深層次原因。

我將從心理學的角度深度剖析:葉紫三段婚姻之所以失敗的原因;葉紫在三段婚姻中之所以面臨困局的原因;最後葉紫之所以能突圍的原因;並在最後給出當人們面對不理想的婚姻關係,應該如何提升自身的"人格靈活性"。

《所以》丨從心理學角度剖析葉紫三段婚姻的失敗、困局與突圍之因

1、葉紫三段婚姻之所以失敗的原因:過渡膨脹的自我意識,導致其在婚姻中放縱"感性知覺",而忽視了"理性權衡"

葉紫的三段婚姻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說是一意孤行的衝動抉擇。

葉紫的第一段婚姻對象是地質大學的畢業生關淳。

葉紫因發燒得了美貌,關淳英俊高大,又是當時的高材生,俊男靚女邂逅,而後陷入愛河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葉紫心理卻另有自己的小算盤。

葉紫為了能夠在武漢擁有容身之處,很快便與關淳領取了結婚證,"閃婚"。

因為在那個時候,單位的房子只會分配給男性,且男性領了結婚證後才能得到住房的申請資格,所以說,葉紫與關淳的婚姻帶有很強的自我意識與目的性。可惜事與願違,關淳順利留在了武漢,葉紫卻被髮配到了孝感,葉紫的第一次婚姻僅僅維繫了兩個月便草草結束。

被髮配到孝感的葉紫心有不甘,不想在縣城落腳,更不想自己的子孫後代淪為鄉下人,於是決心嫁給個子短小,憨厚老實的正團級軍官禹宏寬,重回武漢。

葉紫與禹宏寬的結合,達到了葉紫回武漢的目的,但是由於無法忍受無愛婚姻的沉悶,葉紫很快又投入"風度翩翩"的導演華林的懷抱。

然而,衝動下的抉擇,總歸是要付出代價的,表面風流倜儻的華林實際上是好吃懶做、自私虛偽的騙子,甚至騙光了葉紫的積蓄。

葉紫三次婚姻的失敗,其實主要原因就在於葉紫過渡膨脹的自我意識,導致其在婚姻中放縱了"感性知覺",而忽視了"理性權衡"。

《所以》丨從心理學角度剖析葉紫三段婚姻的失敗、困局與突圍之因

  • 葉紫與關淳的"閃婚",是在沒有和任何親戚,包括自己的父母打招呼的情況下領證的。

當時的葉紫自以為是地認為,只要能和關淳結婚,就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住所,名正言順地留在武漢,至於關家對她的態度以及別人對她的看法,葉紫毫不在乎。事實上,也正因為葉紫過於放大自我感覺,導致其與關淳的婚姻沒多久就以離婚收場。

  • 而後,葉紫同樣在膨脹的自我意識作祟下,為了留在武漢,與禹宏寬交好,而忽視了無愛婚姻的難以忍受與名存實亡。
  • 沒多久,葉紫又不顧華林有婦之夫,一無所有的身份,毅然和他私定終身,成婚。婚後為了面子,又不得不忍受華林拒做家務,不工作,與別的女人不乾不淨的惡習,拼命維繫著千瘡百孔的婚姻。

這與心理學層面所說的,愛情是"感性知覺"的產物,婚姻則是"理性思維"的權衡結果,恰恰是相悖的。

順著"感性知覺"談戀愛一點都沒問題,但是考慮到婚姻,必須進行"理性權衡",否則就會像葉紫一樣,一次次在婚姻中重蹈覆轍。

況且,進化心理學也指出,女性在生育、婚姻中的付出遠遠高於男性。女性在十月懷胎、母乳餵養以及嬰幼兒的培養教育,為家庭的付出等方面的辛苦是男性無法體驗的。

所以,女性在婚姻對象的抉擇上,更應該清醒理智,擇優選取人品好、專一、忠誠、穩重的男人,而不是像華林一樣,花言巧語、自私虛偽的"偽君子"。

《所以》丨從心理學角度剖析葉紫三段婚姻的失敗、困局與突圍之因

2、葉紫在三段婚姻中之所以面臨困局的原因:深受親密關係中"依戀損傷"之荼毒,導致其淪為"偏執化"的"受害者"角色

"依戀損傷"是心理學術語,由Johnson等人於2001年首次提出,所謂依戀損傷,指的是在親密關係中,一方破壞、違背或達不到關係的"預期"時,就會給親密關係的另一方造成情感上的創傷。

這裡的"預期"包括大眾對親密關係的基本期待(如:關係平等、互相尊重、和諧和睦、親近感強等),以及雙方在關係中達成的"共識"(如:家庭分工與合作方案,夫妻相處準則,婚姻角色扮演等)。

縱觀葉紫的三次婚姻,每一段都逃不脫"依戀損傷"之困局:

  • 第一段與關淳,過早嫁入關家的葉紫,並未得到關家與老公的真正關心與尊重,當關淳順利留在武漢,葉紫被髮配孝感後,關家對這個準兒媳的處境並未給予關照,關淳也獨善其身,順其自然地與葉紫離婚。
  • 第二段與禹宏寬,無愛婚姻的樊籠下,圈養著的不過是兩個不願交流,疏於溝通,沒有任何情感聯結的陌生人,箇中滋味,唯有自知。
  • 第三段與華林,婚前葉紫被華林清高,不近女色的假象所迷惑,孤注一擲地愛上他,婚後華林好吃懶做,虛偽至極的本性暴露,葉紫最終被欺騙,被背叛,被辜負。
《所以》丨從心理學角度剖析葉紫三段婚姻的失敗、困局與突圍之因

根據婚姻心理學家的研究,依戀損傷不僅影響當下的親密關係,甚至還會在原有關係結束後,持續影響往後的關係。這也是為何葉紫在先後的三段感情中深受依戀損傷之荼毒,並被淪為"偏執化"的"受害者"角色,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翻身的原因。

心理學家Clarkin指出,"偏執化"其實是一種心理扭曲,是人們應對內心負面感受時的防禦機制。

親密關係中的"偏執化"實際上是自身內心不安與痛苦的"投射",如,伴侶不愛、不尊重自己,欺騙甚至背叛了自己後,將自己置身於"受害者"的角色,並偏執地認為自己"不值得愛"。

《所以》中的葉紫在與華林結婚後,這種狀態就持續了13年。面對一團糟的婚姻,葉紫曾一度認命,覺得自己不值得、也不敢對愛有奢望,將生活的重心轉移到兒子身上,深夜改劇本,拼命賺錢,竭力維繫完整的家。

直到自己辛苦掙來的血汗錢被華林肆意揮霍完,所有積蓄被華林和情人聯合利用葉紫對兒子的愛敲詐,葉紫才徹底覺醒。

《所以》丨從心理學角度剖析葉紫三段婚姻的失敗、困局與突圍之因

3、葉紫之所以能在婚姻圍城中突圍的原因:葉紫領悟到"死於離婚,生於離婚"的生存哲學,重塑"人格靈活性",找到自我意識與親密關係的平衡點,救贖了自己

小說開篇中就提到:"我不會輕易承認這些結果。我堅信,只要我生命不息,所有結果都是過程。我會不屈不撓的。"所幸,葉紫在歷經失敗婚姻的折磨後,最終突圍。

葉紫說:"作為女人,我完全有權力有資格開始新的生活。我不能被一個無恥小人毀掉終身。我得儘快重整河山。儘快。離婚成為我的再生之日。"

正所謂:一個女人有兩條命,一條死於離婚,一條生於離婚。這是生存哲學,更是大智慧,葉紫的第二條命,正生於離婚。

女人原本是不認識女人的,因為認識自己最不容易。而結婚,則是女人認識自己的途徑。一段好的婚姻關係可以滋養女人,一段糟糕的婚姻關係同樣可以激發女人重塑"人格靈活性",找到自我意識與親密關係的平衡點,最終成就女人。

《所以》丨從心理學角度剖析葉紫三段婚姻的失敗、困局與突圍之因

所謂"人格靈活性",即人們面對周圍環境的變化或刺激時,保持自我意識、整合自我的能力。人格靈活性越強,面對痛苦、壓力時,及時調整自己的能力就越強。

心理學研究指出,人格靈活性能夠為我們提供"常理感",讓我們以更開放、理智的態度來平衡自我意識與親密關係,不至於陷入負面情緒的泥淖。

《所以》中葉紫的最終覺醒,正是因為她認識到自己與華林的婚姻除了內耗自己,毫無意義,自我價值的實現才是自我意識與親密關係的最終平衡,只有實現了自我價值,才算正真意義上救贖了自己。

至此,葉紫的"人格靈活性"得以重塑,她通過情緒調節,削減了離婚帶給他的恐懼與壓力,以重生的心態果敢離婚,抬腳跨出婚姻的泥淖。

婚姻由兩個人自願相結合,同樣允許自由分開。及時止損不合適的婚姻,於女人而言,更是新生。

《所以》丨從心理學角度剖析葉紫三段婚姻的失敗、困局與突圍之因

4、 在不理想的婚姻關係中,如何提升自身的"人格靈活性"?

婚姻發展大體上經歷了3個階段:

  • 第1階段,即制度婚姻(1850年以前),主要停留在基本的共同生存需求上;
  • 第2階段,即友伴婚姻(1850-1965年),重心逐漸轉移到親密和性的需求上;
  • 第3階段,即自我表現婚姻(1965年至今),婚姻的制度色彩被弱化,婚姻被看做實現自我價值的手段。

當下,婚姻不再是單純的個人行為,同時也是多重性的社會契約,在這個契約中,夫妻有責任分擔彼此的喜怒哀樂,更有義務最大化賦予對方自我價值的實現。

然而縱觀實際,像《所以》中的主人公葉紫一樣,婚姻關係不理想仍是常態。根據前文所述,置身於不理想的婚姻圍城中,提升自身的"人格靈活性"十分必要。具體怎麼提升呢?

《所以》丨從心理學角度剖析葉紫三段婚姻的失敗、困局與突圍之因

(1)打破偏執化的思維模式

心理學研究表明,持有偏執化思維模式的人的心態秩序是僵化而脆弱的。他們看不到事物的多面性與多種可能性,欠缺變通能力,容易鑽牛角尖,逃避現實,將自己囚禁在""我就是這樣的"、"我不能改變現狀"、"就這樣苟且吧"的牢籠中。

就像《所以》中,葉紫與華林13年的婚姻中,也曾偏執地認為自己"這輩子或許就這樣了","不值得愛",苟且將生活重心轉移到兒子與家庭上。

實際上,正是因為偏執化的思維模式,限制了人們的情緒調節能力,進而被婚姻關係一方的"欺騙"、"背叛"等行為壓制,失去了"人格靈活性"。

因此,打破偏執化的思維模式是提升"人格靈活性"的前提。

(2)強化心理彈性,必要時戴上"人格面具"

心理彈性是個體改變自身,以適應多變環境的行為傾向、從壓力情境中恢復的能力。

心理彈性越強的人,適應外界變化的能力越強,消化負面情緒的能力也越強,也越能從容應對婚姻關係的不如意。

具體來講,可以通過向內與向外兩種方式強化心理彈性。

向內可以藉助寫日記剖析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具體就婚姻關係中已經出現和潛在可能的糟糕行為列出來,一一分析這些行為會給自己帶來的影響,並提前預想應該採取的解決措施與應對方案,避免自身受到不必要的"依戀損傷"。

向外可以通過與他人建立聯結,就婚姻關係徵求親朋好友的意見,為了全方位瞭解大家的看法,可以在徵求意見的過程中,適當戴上"人格面具",多維度呈現婚姻現實狀態。

強化心理彈性,可以說是提升"人格靈活性"的關鍵。

(3)尋求婚戀專業人士的幫助,為"人格靈活性"的提升兜底。

如果通過自身的努力,很難打破偏執化的思維模式,也很難通過向內和向外兩種方式強化心理彈性,那麼,就得向婚戀方面的專業人士求助了。

他們接觸了大量的婚戀案例,也有著紮實的專業功底與實踐經驗,能夠對你目前的婚姻困惑與不解感同身受,也能針對性提出有效的"人格靈活性"重塑方法,為你的焦慮兜底。

《所以》丨從心理學角度剖析葉紫三段婚姻的失敗、困局與突圍之因

寫在最後

幸福的婚姻大抵相似,而不幸的婚姻則各有各的不幸,歸根結底,"所以"必然是因為的結果。

《所以》是一部追索答案的小說,"所以"是一種結果,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立場,走進《所以》,窺視葉紫在三次婚姻中的抉擇與突圍,並給當代人些許啟迪,是我寫本文的初衷,也是我分析本文的歸旨。

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