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庫爾蘭(2):騎士的墓地

浴血庫爾蘭(2):騎士的墓地

浴血庫爾蘭(2):騎士的墓地

前文: 浴血庫爾蘭(1):鏽鈍的寶劍

1944年巴格拉基昂行動使得蘇軍重創了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第4集團軍、第3裝甲集團軍及第9集團軍,德軍的損失高達28個陸軍師,有的資料甚至認為巴格拉季昂攻勢很可能造成了德國在二戰中最大的戰役失敗。

用赫爾曼·卡根霍姿的話來說:“自從1944年夏季中央集團的崩潰後,德國將要在東方進行一場極為痛苦的戰爭。”

這場行動結束後,蘇聯收復了大部分西部領土,也在羅馬尼亞與波蘭邊境取得立足地。

為了配合白俄羅斯的攻勢,蘇軍波羅的海第一方面軍也發動了攻勢。

7月31日,波羅的海的蘇軍憑藉強大的火力,在里加以西第一次完全切斷了德軍北方集團軍群與中央集團軍群的聯繫。

至8月27日,德軍東西對進,再次打通了兩個集團軍群的聯繫。

希特勒曾計劃調動芬蘭德軍打擊蘇軍右翼,但芬蘭9月4日單獨與蘇聯媾和對整個北線產生了巨大影響,堅守愛沙尼亞已經失去意義。

1944年9月14日-10月22日蘇聯紅軍對波羅的海沿岸進攻,

該階段的行動被稱為“第八次打擊”。

9月14日當天紅軍即突入里加南側的包斯卡。德軍以第14裝甲師向紅軍側翼的巴爾多內猛撲,戰至25日終於穩住戰線。

在海軍掩護下,9月18日-23日,德軍從愛沙尼亞的塔林-帕爾迪斯基—派爾努陸續撤 出。為掩護通往裡加的航線,德軍死守薩列馬島南的瑟爾韋半島。

直到里加棄守,德軍才於11月24日撤出波羅的海諸島。

在此期間庫爾蘭地區平民的撤退一直受到當地納粹官員阻撓,之後形勢惡化時大批平民集中疏散引發了大量問題。

而此時希特勒為發動在西線的阿登攻勢,仍從東線抽調了不少裝甲部隊,導致形勢更趨惡化。

10月5日紅軍希奧利艾進攻戰役突然發動,舍爾納將軍被迫先斬後奏開始撤離里加。

德軍機動兵力調用不及,蘇軍於10月10日佔領梅梅爾以北的波羅的海沿岸,第二次切斷了德軍北方集團軍群與中央集團軍群的聯繫,這一聯繫此後再未恢復。

在庫爾蘭的背水一戰也變得不可避免。

浴血庫爾蘭(2):騎士的墓地

約翰·費迪南德·舍納爾

約翰·費迪南德·舍納爾(Johann Ferdinand Schörner,1892年12月5日-1973年2月7日)是德國陸軍元帥,最後一位獲得鑽石橡葉騎士佩寶劍鐵十字勳章的高級將領和最後一位國防軍陸軍總司令。1944年的秋天,德國軍隊的殘酷現狀已經不言而喻,在巴格拉基昂行動大獲成功後,強大的中央集團軍群已經被撕碎,東線戰場的北段千瘡百孔。

蘇聯裝甲部隊如同潮水湧向德國,一切的抵抗似乎都告無效。

西線的美英聯軍進攻使得德國無力向東線輸送更多的機械和人力。

蘇聯軍隊前面的是三百多萬撤退中的德國軍隊,數十萬傷員,以及超過兩百五十萬的德國僑民,每個德國人都知道落到蘇聯人手裡的下場(二戰後期許多德國部隊的最後一搏就是衝出蘇軍包圍向英美軍投降)。

局勢顯然要求必須有人留下,用奉獻(或者說得直白一點:犧牲)來換取其他軍隊和僑民撤退的時間。

這就是留在庫爾蘭地區的德軍所面臨的處境。

在希特勒看來,庫爾蘭事關德國在波羅的海地區的潛艇基地存在問題,希特勒堅信新型的德國超級潛艇可以擊敗盟國海軍,獲得制海權,控制大海的德國人可以把已經來到歐陸的美軍和英軍趕到海里餵魚。此時德國將會騰出西線的裝甲部隊全力攻擊蘇聯。戰局必將逆轉!

在希特勒的瘋狂設想和波羅的海沿岸有序撤退的雙重要求下,庫爾蘭半島的德軍留下堅持作戰,與蘇軍正面硬抗,緊緊咬住蘇聯沿波羅的海部署的強大軍隊。

不幸中的萬幸是,正因為庫爾蘭的半島地形,保證了德軍能夠獲得一定的海面物資輸送和火力支持。

儘管面臨極度艱苦絕望,德國庫爾蘭集群也不接受蘇方多次勸降,拖住了大批敵軍,頂住了蘇聯軍隊排山倒海的連續猛烈攻勢。

由於蘇聯在庫爾蘭戰役中投入了五個集團軍,進攻軍力達到德國軍隊的10倍,並且由巴格拉米揚指揮。

但德國軍 隊像鐵釘般的釘住了庫爾蘭。

蘇軍無法取得突破。

蘇聯的領導人被迫在局勢白熱化之時宣稱:“庫爾蘭地區的戰鬥已經無關輕重”。

浴血庫爾蘭(2):騎士的墓地

《永不言敗,庫爾蘭戰役》

下文參考《永不言敗,庫爾蘭戰役》

第一次庫爾蘭會戰的主要戰鬥發生於1944年10月27日-11月8日期間。10月22日紅軍開始空襲德軍後勤中樞——利耶帕亞港。10月24日-25 日德軍在利耶帕亞方向的反擊先勝後敗,查明紅軍攻勢已經準備就緒。10月27日紅軍在戰線東側突破了215師防線,在奧茨打垮了第21空軍野戰師,並在瓦 伊諾德西北企圖圍殲30師。德軍在普里庫林-斯庫奧達斯之間陣地也被紅軍扯得支離破碎,幸虧大雨使道路泥濘難行,阻礙了蘇軍進一步的擴張;紅軍的突破雖然 被德軍裝甲力量阻止,但為保持戰線完整德軍也被迫後退,裝甲力量被迫分散支援步兵。10月29日克勒費爾接替格拉瑟任戰役集群指揮,之後不久克勒費爾戰役 集群主力撤出庫爾蘭,轉用於東普魯士。第一次會戰揭示了蘇軍戰役企圖:一是奪佔德軍後勤中樞利耶帕亞港,二是奧茨—多布倫方向分割德軍兩個集團軍。

第二次庫爾蘭會戰的主要戰鬥發生於1944年11月19日-11月底期間,紅軍向第16、第18集團軍的接合部猛攻,在施倫登西南雙方攻防轉換劇 烈,德軍缺乏步兵鞏固戰果,被迫後退。11月22日雙方又在弗勞恩堡南側陷入激戰,重要高地反覆易手,戰至26日第10軍已基本失去戰鬥力。幸而11月底 氣溫下降,地面十分泥濘,迫使雙方中止作戰。紅軍在會戰中迫使德軍向北收縮,施倫登—利耶帕亞間及施倫登以北的鐵路線都被納入紅軍遠程重炮的射程之內。不 過蘇軍企圖奪取施倫登的戰役目的未能實現。

第三次會戰的主要戰鬥發生於1944年12月22日-1月上旬,第一階段僅在弗勞恩堡附近35公里的防線上即落彈17萬發,紅軍炮兵在攻勢中 採用“安全走廊”的新戰術,德軍有5-6個師的正面被突破,被迫放棄一線後退。24日德軍的反擊被紅軍縱深梯次防禦遏止,雙方在查納河以北的森林裡犬牙交 錯,陷入混戰。士兵經常站在沒膝深的冰水中戰鬥,大批病倒。德軍裝甲力量隨即被轉用於形勢更為危急的祖克斯特方向。紅軍集中力量猛攻黨衛軍第6軍,德軍裝 甲力量與紅軍反覆拉鋸。1月初第4裝甲師、第12裝甲師合編成博登豪森集群,為策應黨衛軍反攻,向紅軍突出部北側發起攻勢,遏止了紅軍的進一步擴張。 1945年1月舍爾納去職,庫爾蘭袖帶開始頒授,1月13日第4裝甲師撤出庫爾蘭。

浴血庫爾蘭(2):騎士的墓地

德國裝甲部隊在庫爾蘭極為驍勇,戰績也非常驚人。

1945年1月23日-2月5日間,紅軍猛攻弗勞恩堡以南,開啟了第四次大規模進攻,卻進展殊微。戰局穩定後,身經百戰的第215步兵師於2月20日登船陸續撤離庫爾蘭,轉移至格滕哈芬,開始了在東普魯士的戰鬥。

第五次會戰的主要戰鬥發生於1945年2月20日-3月初期間,2月17日開始雙方巡邏隊頻繁交火,利耶帕亞和文茨皮爾斯頻繁遭到敵機空襲,但被 眾多高炮群重創。利耶帕亞方向戰至24日,第14裝甲師基本喪失戰鬥力,6倍於他們的蘇軍也僅前進5公里。21日中午,普里庫林被宣佈為要塞,德軍最終退 守瓦爾塔亞山脊,再未後退。2月24日,“格丁根”號輪船載運5000名補充兵員從丹麥起航,被蘇聯潛艇在利耶帕亞港外擊沉,僅2000人生還。紅軍全線 先後傷亡7萬餘人,僅奪取祖克斯特。3月18日希特勒最後一次拒絕了撤退庫爾蘭守軍的建議。庫爾蘭集團軍群司令由希爾佩特中將接任。

第六次會戰的主要戰鬥發生於1945年3月18日至3月底期間,紅軍對弗勞恩堡兩側猛攻不止,德軍兩個集團軍的接合部幾度危在旦夕,紅軍穿過多布 倫-弗勞恩堡鐵路向北猛攻,迫使德軍北撤,但紅軍的攻勢受到泥濘地形和德軍頑強抵抗的影響,最終於一週後偃旗息鼓。而由於幾乎得不到人力資源的補充,德軍 防線已經嚴重人手不足,許多精銳部隊已經接近衰竭。

第六次會戰後,德軍各部隊嚴重失血,而紅軍在第六次會戰後即開始靜待戰爭結束。5月7日,庫爾蘭全線基本停火,次日大部分德軍放下武器,除一些後 方部隊和部分拉脫維亞志願兵逃脫外,其餘約20萬德軍均向蘇軍投降。而在5月9日凌晨1時的最後期限前,德國海軍最後使用5艘雷擊艦、7艘驅逐艦和各型輔 助船隻從東普魯士的赫拉和庫爾蘭搶運出了數萬人。

庫爾蘭地區是屬於蘇聯的國家領土,消滅庫爾蘭地區的德軍,事情關係到蘇聯的國家榮譽,也直接影響到蘇聯的領導者在同盟國家前面的面子問題,所以,在戰爭結束前拿下庫爾蘭,是蘇聯不惜任何代價也要完成的。

整個庫爾蘭戰役期間,蘇聯發動精銳部隊,對庫爾蘭德軍前後發動六次大型攻勢,每一次都是集結重兵,依靠著絕對的數量優勢,打算“淹沒”掉德國的部隊。

1944-1945年的蘇聯軍隊,不論素質裝備還是戰鬥意志,都已經是是世界一流的勁旅,並且懷抱著優越的信心,攻勢一次比一次猛烈兇狠而殘酷,卻始終無法攻克庫爾蘭半島。

庫爾蘭戰役是二戰奇蹟之一,雖然庫爾蘭戰役生存下來的守軍,大部分死於蘇聯在西伯利亞的戰俘營,但他們始終沒有被打敗,是一支蘇聯無法戰勝的軍隊。

浴血庫爾蘭(2):騎士的墓地

德軍士兵一直沒有喪失信心整個庫爾蘭進攻戰役期間,蘇聯方面多次勸降,德國守軍從60多萬一路銳減20萬,但投降對他們來說依然是不可想象的。在兩年前,他們也許還是侵略者,但現在,他們可以認為自己是半個保衛者,為了德意志民族曾經生存的土地而戰鬥。

最後的二十多萬德軍已經少有年輕力壯的兵員,但他們的精神狀態一如之前的德國精銳部隊。即使戰死,“軍魂”不泯,亮劍精神還在每一名士兵心中。而責任和誓言,是他們不會改變的信念。

浴血庫爾蘭(2):騎士的墓地

德國軍隊一直保持高度的紀律和秩序,頑強的信念和堅韌不拔的品質。責任和榮譽感讓他們始終不會屈服而又保持高尚的操守。

馮·曼施坦因元帥的回憶錄《失去的勝利》曾經提到,時任第11集團軍指揮官的他參觀羅馬尼亞軍隊營地,對於曼施坦因來說,羅馬尼亞飲食分級的規定兼職不可思議。

在曼施坦因看來,良好的軍人品質是戰鬥力的保證。

浴血庫爾蘭(2):騎士的墓地

騎士十字勳章獲得者及前黨衛軍第19武裝步槍營下士阿爾弗雷德•萊科斯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後一個戰死在戰鬥中的黨衛軍軍人,他來自SS-Waffen FusilierBataillon 19(黨衛軍“第二拉脫維亞”師)

第三帝國向同盟國宣佈無條件投降後,作為黨衛軍外籍志願兵的拉托維亞人萊科斯汀並沒有放下武器,而是在此地繼續戰鬥了長達十四年之久,1959年夏,阿爾弗雷德•萊科斯汀被蘇軍擊斃在拉托維亞弗勞恩堡附近的一片森林中。

浴血庫爾蘭(2):騎士的墓地

阿爾弗雷德•萊科斯汀照片極少,在貼吧上找到一張極度模糊的照片

部分德國軍隊的運輸船,趁著短暫的停火機會,希望接運出最後的撤退者返回德國本土,這是最後生存和回家的機會。但德國人依然以著完整的紀律等候上船,在宣佈滿載後,其他多數在港口的德軍只能留下,等候命運的擺佈。

驚人是碼頭沒有發生任何騷動和擁擠,甚至許多已經上船的德軍也自動下船來,將位置讓給傷員。

“將生的希望留給別人”,這是他們直到最後都不曾忘卻的信念。

來源《永不言敗,庫爾蘭戰役》

大事記(1944年6月—1945年5月)

庫爾蘭戰役大事記

1944年

6月10日,北方發起策應白俄羅斯方向攻勢。

6月22日,大盧基西北的第1軍遭到突破。

6月23日,第24師調至波洛茨克。

6月27日,莫德爾調中央集團軍群司令,林德曼上將調任北方集團軍群司令。

6月28日,向波洛茨克東南反攻失利。

7月9日,蘇軍夏季攻勢第二階段開始,猛攻第16集團軍左翼。

7月19日,杜納堡(陶格夫皮爾斯)爭奪戰開始。

7月21日,蘇軍突破第16集團軍左翼。除愛沙尼亞納爾瓦戰役集群繼續堅守外,集團軍群各部開始後退。

7月22日,杜納堡地區,卡里歐斯馬尼拉瓦強襲。

7月24日,舍爾納上將接任北方集團軍群司令。

7月26日,蘇軍進至希奧利艾城外,德國守軍突圍。

7月27日,杜納堡陷落。蘇軍白俄羅斯方向攻勢告一段落,收復白俄羅斯全境,向西推進700公里,殲滅2個德國集團軍,德軍損失28個師,傷亡39.8萬人。

7月28日,蘇軍猛攻愛沙尼亞的納爾瓦戰役集群,4個德國軍陷於苦戰。

7月30日,蘇軍左翼猛烈擴張,第3近衛機械化軍衝入圖庫姆。

7月31日,蘇軍佔領里加灣沿岸的克拉普卡爾恩斯,第一次切斷北方集團軍群與中央集團軍群之間的聯繫。

8月3日,梅梅爾平民開始撤離。

8月8日,北方集團軍群被迫將第16、第18集團軍防線向內收縮。

8月9日,陸軍總司令部命令兩個集團軍群各自派出有力部隊,打通彼此聯繫。

8月10日,在波蘭作戰的第39裝甲軍(含第4裝甲師)北調。

8月11-13日,第39裝甲軍秘密集結於普里庫林以南的薩蘭泰,準備突向米塔瓦方向。

8月16日中午,第4、第5裝甲師發起反攻。佔領蘇吉奇埃-帕皮萊一線。

8月17日,第4裝甲師受阻。莫德爾自中央集團軍群轉往西線。

8月18日,第4裝甲師繼續向米塔瓦方向突擊,蘇軍激烈反撲。

8月19日,第4裝甲師頂住蘇軍反撲。蘇軍第6近衛集團軍猛攻里加方向,第1軍被迫放棄南部的包斯卡。芬蘭向蘇聯單方面提出停火建議。

8月20日,第4裝甲師繼續向米塔瓦方向突擊,阻力重重。北側第87步兵師陸續奪取祖克斯特、圖庫姆,至晚在什洛克與北方集團軍群取得聯繫。

8月21日,南部的第5裝甲師遭到猛烈反撲,被迫轉入防禦,第4和第12裝甲師繼續向米塔瓦方向進攻,以減輕第5裝甲師的壓力。在巴加奇遭遇JS-2重型坦克。

8月23日,德軍攻擊重點轉向北側的奧茨。南面的第5裝甲師被蘇軍突破。

8月24日,北方集團軍群左翼的塔爾圖陷落。德軍攻佔奧茨。

8月25日,德軍向多布倫攻擊未果。

8月27日,德軍再向米塔瓦方向突擊,進展仍很有限,被迫中止。

8月28日-29日,奧茨遭到蘇軍猛烈反攻。

8月30日夜,德軍將蘇軍趕回奧茨-貝內鐵路附近。

第4裝甲師整個8月間,擊毀蘇軍坦克240輛,自行火炮7輛。

9月2日,德國與芬蘭斷絕外交關係。

9月4日,芬蘭與蘇聯簽訂停火協議。

9月5日,第4裝甲師貝澤勒准將獲得騎士十字勳章。

9月8日,第4裝甲師參謀紹爾布魯赫有參與刺殺希特勒陰謀嫌疑,奉調前往柏林接受訊問。

9月12日,對包斯卡的試探進攻就襲破了德軍防線,但未能擴張戰果。

9月14日,蘇軍發起“第八次打擊”,攻略波羅的海沿岸(楚德湖-希奧利艾)。第16集團軍防線被波羅的海沿岸第三方面軍多處突破,第18集團軍頂住波羅的海沿岸第二方面軍攻勢。包斯卡是波羅的海沿岸第一方面軍主攻方向,包斯卡東南被突破。

9月15日,包斯卡陷落。第215師被重創,向北退卻。第14裝甲師在埃爾格利附近反擊未果。

9月16日,蘇軍在伊耶察瓦-韋茨穆伊扎突破德軍第205、215師陣地,第14裝甲師向巴爾多內方向轉移。在舍爾納的請求下,希特勒同意實施從波羅的海地區撤軍的“紫菀行動”。

9月18日,納爾瓦戰役集群開始後退,黨衛軍第3裝甲軍開始從愛沙尼亞佩爾瑙登船撤離,在里加上陸,後向利耶帕亞以東轉移。蘇軍第2突擊集團軍猛攻里加防線。第14裝甲師向巴爾多內附近蘇軍反擊,使蘇軍突破部隊功虧一簣。

9月19日,第2軍開始從佩爾瑙登船撤離。德軍在巴爾多內附近的進一步反擊受到蘇軍空地火力壓制,戰果有限,傷亡慘重。

9月22-23日,德軍從愛沙尼亞塔林-帕爾迪斯基撤退,殿後的格洛克集群撤至波羅的海諸島。里加南部的缺口已被越撕越大。

9月24日,北方集團軍群在庫爾蘭半島戈爾丁根的佩爾奇開設新的司令部。

9月25日,德軍開始從沃爾姆西島撤離。蘇軍在里加方向攻勢放緩。

9月29日,蘇軍在穆胡島登陸。

10月1日,第218師分批抵達薩列馬島。第4裝甲師有40輛四號、52輛黑豹坦克可用。

10月2日,蘇軍登上希烏馬島,德軍撤離。

10月4日,愛沙尼亞第8步兵軍從穆胡島向薩列馬島的進攻失利。

10月5日,蘇軍在薩列馬島東北登陸成功。德軍開始實施從里加撤退的“迅雷行動”。

10月6日,紹爾布魯赫解除嫌疑,回到第4裝甲師。

10月7日,德軍被迫放棄薩列馬島阿倫斯堡港。島南側的門託港遭到蘇軍轟炸。

10月8日,第4裝甲師等向莫斯黑肯以南反擊,建立橋頭堡。

10月9日,德軍被迫撤出薩爾梅橋頭堡,撤入瑟爾韋半島。

10月10日,蘇軍波羅的海沿岸第一方面軍衝至梅梅爾以北的海岸,第二次切斷了北方集團軍群與中央集團軍群的聯繫。德軍再未能恢復這一聯繫。

10月11日,蘇軍企圖向瑟爾韋半島西側迂迴登陸,遭德軍反擊失利。

10月12日,蘇軍向瑟爾韋半島東側登陸失利。

10月13日,里加棄守。德軍遏止蘇軍向利耶帕亞的進攻。

10月15日,“歐根親王”號重巡與“萊比錫”號輕巡在格滕哈芬外海相撞,“萊比錫”號重傷。“迅雷行動”結束。北方集團軍群均撤入庫爾蘭地區。

10月17日,德軍放棄使用第4裝甲師與梅梅爾打通聯繫的企圖。

10月18日,第218師主力撤回文茨皮爾斯。蘇軍佔領圖庫姆以東的基默恩。

10月22日,蘇軍空襲利耶帕亞。

10月24日-25日,第18集團軍向當面蘇軍反攻,試圖將戰線推離利耶帕亞,受敵空軍及沼澤地形影響,反擊中止。

10月27日,第一次庫爾蘭會戰開始。奧茨附近,第21空軍野戰師被打垮,第215師被迫撤至二線,斯庫奧達斯與普里庫林間防線也支離破碎。

10月29日,利耶帕亞和奧茨遭蘇軍大規模空襲。德軍被迫撤出奧茨。埃裡希•魯多夫擊落11架蘇聯轟炸機。第4裝甲師轉為第10軍預備隊。克勒費爾將軍接任格拉瑟戰役集群指揮。

11月1日,奧茨-多布倫方向的第38軍、普里庫林方向的第10軍先後頂住蘇軍進攻。暴雨傾盆,一直下到6日。蘇軍進攻沉寂。第一次庫爾蘭會戰結束。

11月11日,蘇軍佯攻弗勞恩堡。

11月12日,佯攻被擊退。

11月19日,蘇軍猛攻施倫登西南,第二次庫爾蘭會戰開始。18集團軍左翼第2軍文塔河防線被打開缺口。

11月22日,蘇軍15個師向第38軍弗勞恩堡陣地猛攻,

11月23日,施倫登戰線德軍缺乏步兵鞏固反攻戰果,被迫在晚上後撤至科亞河北岸。蘇軍突破德軍在瑟爾韋半島的最後一道防線。

11月24日,瑟爾韋半島棄守,德國海軍從瑟爾韋半島搶運出約4500名守軍。弗勞恩堡方向的第10軍所部基本失去戰鬥力。

11月28日,泥濘地形迫使蘇軍停止進攻。第二次庫爾蘭會戰結束。蘇軍迫使德軍戰線向後收縮,施倫登和從利耶帕亞向北延伸的鐵路線都處於蘇軍遠程重炮的射程之內,但未能奪取施倫登。

12月1日,第4裝甲師有23輛四號、23輛黑豹可用。

12月12日,約瑟夫•布蘭德納接任第912突擊炮旅旅長。

12月20日,第4裝甲師有26輛四號、40輛黑豹可用。

12月21日,貝澤勒准將回國述職。克里斯滕上校暫代第4裝甲師師長一職。弗勞恩堡西南第1軍防線被突破。弗勞恩東南第290師與蘇軍反覆爭奪斯穆卡斯-埃策爾瑪利附近的高地。

12月22日,對惡劣天氣和泥濘地形估計不足,大量裝甲車輛拋錨,第4裝甲師反擊遭到蘇軍伏擊,意外受挫。第三次庫爾蘭會戰開始。弗勞恩堡附近第1軍和第38軍防線受到猛攻。蘇軍向弗勞恩堡以東的突擊被第912突擊炮旅遏止。

12月23日,弗勞恩堡南側的第215師在得到第12裝甲師支援後,守住了陣地,先後擊退蘇軍111次營團規模的進攻。第290師撤出埃策爾瑪利。

12月24日,德軍向弗勞恩堡南側的查納河流域的反撲被蘇軍縱深密集防禦挫敗。雙方在森林中形成混戰。

12月25日,蘇軍第6近衛集團軍自利耶帕亞以南再度向北猛攻,未果。第4裝甲師轉移至東側第16集團軍黨衛軍第6軍防線。

12月27日,第12空軍野戰師克雷奇默師長陣亡。

12月29日,貝澤勒中斷休假,重新執掌第4裝甲師。

12月31日,第4裝甲師與蘇軍在第93步兵師防線上反覆拉鋸。

1945年

1月3日,黨衛軍第19擲彈兵師自西向祖克斯特西南蘇軍突出部反攻。

1月5日,第4、第12裝甲師自北向蘇軍突出部反攻。

1月7日,德軍將祖克斯特西南蘇軍突出部基本扯平。

1月13日,第4裝甲師從庫爾蘭撤往東普魯士。

第四次會戰前,庫爾蘭地區德軍共計有陸軍37.5萬人、空軍2.05萬人、1.2萬名黨衛軍及警察部隊,政府官員和希維人共計1萬人。總共39.95萬人,8779匹馬,陸軍擁有10050輛汽車,空軍有2265輛汽車。同時羈押了大約1萬名戰俘。

1月23日,第四次庫爾蘭會戰打響。蘇軍向利耶帕亞和弗勞恩堡猛攻未果。

1月25日,北方集團軍群改稱庫爾蘭集團軍群。

1月28日,第四次庫爾蘭會戰結束。

1月29日,舍爾納上將卸任北方集團軍群司令一職。維廷霍夫上將接任。

2月17日,第215步兵師撤出弗勞恩堡南陣地。希特勒拒絕撤出庫爾蘭集團軍群。

2月20日,第五次庫爾蘭會戰開始。第215步兵師登船撤至東普魯士格滕哈芬。

2月21日,普里庫林被宣佈為“要塞”,第126步兵師422擲彈兵團被指定為守備部隊。

2月22日,蘇軍向利耶帕亞的攻勢被遏止。德軍沿瓦爾塔瓦河據守。

2月23日,凌晨“格丁根”號輪船被蘇聯潛艇擊沉,5000餘名補充兵員僅2000人獲救。

2月28日,蘇軍進攻力度大幅減弱。第14裝甲師喪失大部分戰鬥力。第五次庫爾蘭會戰結束。第18集團軍損失了5400人,而第1軍所部傷亡就佔了40%。蘇聯方面損失了約7萬名士兵、608輛坦克及裝甲車輛、436門大炮、178架飛機,攻佔祖克斯特。

3月10日,大地解凍,公路交通癱瘓,德軍補給只能靠鐵路。

3月17日,布蘭德納旅長獲得橡葉騎士十字勳章。

3月18日,希特勒最後一次拒絕了鄧尼茨撤出庫爾蘭集團軍群的建議。第六次庫爾蘭會戰開始。第16、第18集團軍接合部弗勞恩堡附近第38軍防線遭到猛攻。

3月23日,蘇軍第10近衛集團軍被迫後退。德軍退到弗勞恩堡以北韋薩特河北岸。

4月13日,庫爾蘭集團軍群向駐庫爾蘭海軍和空軍發出請求,要求派出更多人員補充地面部隊。

5月8日14時,庫爾蘭全線停火。德軍庫爾蘭集團軍群42名將軍、8038名軍官和181032名士兵向蘇軍投降。

本文來自筆者知乎文章《浴血庫爾蘭(2):騎士的墓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