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爬後走”與“不爬就走”的娃有什麼區別?在這3點差距

文 | 淘氣爸爸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很多的孩子學會走路的經歷有所不同。有的孩子是先經過爬才學會走路,還有些就是不爬就會走路。剛學會爬的孩子十分的調皮,這個時候孩子正在探索這個世界的時候,經常滿屋子爬,有些孩子精力非常旺盛,爬行的速度非常驚人。

“先爬後走”與“不爬就走”的娃有什麼區別?在這3點差距


案例

小小(化名)的孩子在九個月大的時候竟然還不會爬,讓媽媽十分的擔心。是不是孩子的身體發育緩慢的原因,但是過了沒多久孩子的就會了走路,直接沒學會爬就能走路,讓媽媽十分的驚訝。

在跟別的寶媽聊天的時候,就誇獎說自己的孩子聰明。到了孩子三歲上幼兒園的時候。幼兒園都會有軍訓,就發現自己的孩子手腳不是很協調,正步踢的也不好。而別的孩子正步踢的非常規範,小小就非常困惑。在和別的寶媽閒談的時候,發現跟小時候孩子沒有學會爬就走路有很大關係。

“先爬後走”與“不爬就走”的娃有什麼區別?在這3點差距


“先爬後走”與“不爬就走”的娃存在一定的區別。有這3點不同父母可以瞭解一下

“先爬後走”與“不爬就走”的娃有什麼區別?

1. 身體協調不同

因為孩子在爬的時候,各個關節肌肉都在協調配合,會讓寶寶的協調能力也會更強一些。還有就是寶寶的腿部和手臂的肌肉也會得到的鍛鍊,所以在孩子長大以後在身體的協調能力上有一定的優勢。

“先爬後走”與“不爬就走”的娃有什麼區別?在這3點差距


2. 大腦發育上

會爬的孩子在爬的過程中,不僅會增加自身的協調能力,還會對大腦和小腦產生刺激。對孩子大腦的發育有一定的幫助,沒有爬過的孩子對腦部的鍛鍊就少一些。

3. 感官能力更好

孩子的爬行的過程中,大腦中前庭系統會得到一定的鍛鍊和刺激,讓孩子的平衡感會更好,因為之前孩子一直躺著,在爬行的過程就要學會保持平衡,孩子在長大之後專注力也會更強。

“先爬後走”與“不爬就走”的娃有什麼區別?在這3點差距


孩子這方面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的。

在孩子學爬行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

1. 不要刻意阻止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不老實來回翻身,這個時候孩子可能就是剛剛學會爬的時候。父母不能刻意的阻止,應該讓寶寶自己去嘗試,不要讓寶寶失去了爬行的機會。

“先爬後走”與“不爬就走”的娃有什麼區別?在這3點差距


2. 準備合適的場所

在孩子學爬行的過程中,場地一定要選擇好。孩子在床上爬的時候一定要有父母在一旁看候,孩子的活動地方不能太過的粗糙,以免對寶寶的皮膚造成傷害。

3. 把危險的東西拿開

在孩子活動的地方的危險品全部拿開。孩子看到東西就會去觸摸,如果父母稍微不注意,對孩子就有可能造成傷害。

“先爬後走”與“不爬就走”的娃有什麼區別?在這3點差距


總結

在孩子剛要學會爬的時候,不能怕孩子受傷,就去阻止孩子。這樣會讓孩子失去怕的機會,進而使孩子的大腦和平衡感將會缺少鍛鍊。在日常照顧孩子的時候,父母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使孩子受到傷害。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淘氣爸爸育兒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