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幹行,詩人筆下萌動的青春!

愛情,是一個永恆的額話題,從古到今都為人津津樂道。古人寫愛情,也是千姿百態,《關雎》筆下的愛情是美妙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收女,君子好逑。”,李之儀《卜算子 我住長江頭》筆下的愛情是真摯的----“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李商隱《無題》筆下的愛情是幽怨的----“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無邪》筆下的愛情是轟轟烈烈的----“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元稹《離思》筆下的愛情是堅貞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而蘇軾《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筆下的愛情是沉痛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

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的這首崔顥的《長幹行》,亦是一個愛情的話題。不過,今天的愛情,灑滿青春的味道,自然是美好的,明亮的,輕快的!一起來看看!


長幹行(二首)

唐 崔顥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

長幹行,詩人筆下萌動的青春!

青春的荷爾蒙

【格式】五言樂府

【名句】

【基調】愛情的美好

【年齡】不詳


長幹行,詩人筆下萌動的青春!


【創作背景】

《長幹行》具體寫作時間不詳,但根據崔顥的人生經歷,可推測此詩作於崔顥早年。《長幹行》是一組組詩,共四首,主要描寫了採蓮女與青年男子相戀的過程,是一首典型的愛情題材的詩。

【賞析】

《長干曲四首》是唐代詩人崔顥的組詩作品。這組詩以男女對話的形式,描寫了採蓮女子與青年男子相戀的過程:兩人偶然水上相逢,初不相識,女子卻找出話頭和對方攀談,終於並船而歸。詩中描繪船家少女的大膽和聰慧,憨厚如實的語言維妙維肖,非常可愛。這四首詩繼承了前代民歌的遺風,但既不是豔麗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熱烈,卻以素樸真率見長,寫得乾淨健康。

以下文字參考喜馬拉雅音頻蒙曼老師解讀唐詩的內容,xixima整理如下(在這裡感謝蒙曼老師精彩講解,關於老師更多精彩內容,請大家自行搜索喜馬拉雅“蒙曼”相關內容):

長幹行本來就是民歌,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少數民族入駐中原,漢人南遷,所以中國的民歌就形成了南北兩個系統。北方的民歌深受少數民族影響,所以質樸、粗豪,帶著白馬秋風的肅殺和豁達,比方說傳唱至今的《敕勒歌》;南方民歌呢則是溫婉細膩,以刻畫愛情為主,所以帶著杏花微雨的滋潤和芬芳。《長幹行》就是典型的江南民歌,後來又成了樂府的題目,用這個題目寫出來的詩一般都是絕句,短小輕靈,訴說著船家兒女的生活和情思。

到了唐朝,詩人對這些樂府舊題加以提煉昇華,寫出了真正的精品。崔顥的《長幹行》就是精品。它本來是一組詩,一共四首,《唐詩三百首》選了其中的前兩首。這兩首詩,就是精品中的精品。這兩首它好在哪呢?你看,這兩首詩其實就是兩段對話,每首四句話、20個字,加起來40個字,但它解決了一個古往今來的世界性難題——愛情。而且解決得是含蓄蘊藉,意在言外啊,充滿著中國人的情趣。

先看第一首: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這是誰在說話?船家女。因為她自稱為妾。跟誰說話呢?跟一個小夥子,因為她稱對方為君。說什麼呢?這四句話不用翻譯,讀者也都能理解吧:這位大哥,請問您家是哪兒的呀?我是橫塘人。之所以停下船來冒昧地問您,是因為剛才聽您說話,感覺口音像是同鄉呢。 簡單吧?語言也簡單,情景也簡單,可是你要細細想來,它不簡單。我們可以腦補一下當時的場景:一個本應該深藏閨中的小姑娘,為了討生活,卻駕著船在長江上東奔西走討生活,多不容易啊。忽然聽見後面的船上傳來家鄉的口音,該是何等親切、何等驚喜!所以趕緊停了船,回頭就問:“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這是什麼感情啊?這完全就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情感。想都沒想,劈頭就問,問完還主動告知自己的住址,這就是小姑娘的率真。可是,這兩句話脫口而出之後,小姑娘忽然覺得不太合適了。自己畢竟是個小姑娘,而對方又是一個小夥子,自己這麼主動搭訕,還跟人家說家庭住址,是不是不太好呀?她覺得自己說的有點心急了,有點害羞了。那怎麼辦呢?小姑娘非常機靈,趕緊找補,所以後兩句話隨之而來:“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哎喲,你可別誤會呀,我停下船來問你,是因為剛才聽到你說話,感覺口音像是老鄉呢。這是幹什麼呀?這是給自己找理由、做解釋。我可不是個見人就亂搭訕的輕浮女子,我也不是看上你了,我只是聽見你的口音覺得親切,我只是想認個老鄉而已。這是在幹什麼呀?這是給自己洗白呢:你別多想,我也沒多想。

那麼,這個小姑娘真的完全是心無雜念,只想認個老鄉嗎?怕是不盡然。小姑娘開頭說“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的時候,確實是心無雜念。但是這兩句話說出口的同時,她也看到了那個船家小夥子啊, 這小夥子很可能是濃眉大眼啊,反正一定不討厭,事實上很可能還挺討人喜歡,所以小姑娘才會瞬間產生了羞澀感,一定要給自己剛才脫口而出的問題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找理由這個舉動本身,就說明小姑娘已經動心了。所以你看這一首詩,20個字,小姑娘的率真、小姑娘的聰慧、小姑娘的羞澀和小姑娘的春心萌動,全都表現出來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知其志啊,多妙啊。

民歌不經常是男女對唱嗎?姑娘既然先開了腔,接下來該輪到小夥子回答了。他說什麼呢?“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這也好理解:我家就住在長江邊上,每天都在長江上來來往往。你是長幹人,我也是長幹人,可能我從小跑船,在家的時候少,我還真是不認識你呢。 在這兒,得先解釋一下橫塘、長乾和九江的關係。橫塘在哪兒呢?橫塘是一座河堤的名字,是當年三國時期吳國孫權所修,就在如今南京市秦淮河的南岸。而長幹則是因為孫權修堤壩、建市場而繁榮起來的一片區域,位置在秦淮河到雨花臺之間。所以橫塘和長幹,其實是一個地方。長幹範圍大一點兒,橫塘範圍小一點兒,所以兩個人確實可以攀老鄉。那九江又是怎麼回事呢?很多人註解,說這個九江就是指江西省的的九江市。但是我覺得不盡然。為什麼啊?因為唐朝的時候,現在的九江還叫江州呢,就是白居易《琵琶行》裡“江州司馬青衫溼”那個江州,下設潯陽縣,所以又說“潯陽江頭夜送客”。所以我覺得這首詩裡的九江泛指長江,等於說“我家臨長江水,來去長江側”。

長幹行,詩人筆下萌動的青春!

解釋完詩句,該分析一下小夥子的性情了。這個小夥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這個小夥子真是老實厚道。你看人家問他就答“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幹人”,你看到這裡已經確認了,兩人確實是老鄉,那接下去怎麼辦呢?可以想象,一個聰明靈秀的小姑娘主動搭訕,這個小夥子高興不高興?他當然是高興的,而且都攀上老鄉了,接下來,小夥子就應該主動一點了吧,巴拉巴拉搖唇鼓舌,把這層關係再往親密裡發展一步呢?可是這個小夥子真是個老實人,他說到這裡,不知道怎麼接下去了,乾脆說了一句大實話,“生小不相識”。雖然是老鄉,但是我還真是不認識你。大家是不是覺得這小夥子是不是太不會聊天呀?其實也不能這麼說。一句“生小不相識”,平淡歸平淡,但是,也恰如其分地把小夥子的感情表達出來了,什麼感情呢?相見恨晚。可惜咱們小的時候不認識,可惜我沒有跟你青梅竹馬的機會。這句大實話說明什麼問題呢?說明我是如此喜歡現在的你,所以,才會相見恨晚,才會遺憾“生小不相識”呀!說到這,大家有沒有感覺這兩個人挺像金庸先生筆下的靖哥哥和蓉兒?蓉兒天真又機靈,恰似這個主動搭訕,還能自圓其說的船家女;而靖哥哥老實且憨厚,恰似這個明明喜歡對方,卻不知道怎麼接話的船家少年。其實感情就是要互補才好,就像憨厚的郭靖最終能和機靈的黃蓉神鵰俠侶一樣,這一對船家兒女也許就會因為這次搭訕而並船同歸,這就是《詩經·野有蔓草》裡所說的“邂逅相遇,適我願兮”,所以啊,這首詩真是“一片白描,卻又神行天下”啊,這就是本事!後人對這兩首詩的評價是什麼呀,就四個字,“天籟之音”。

詩寫得這麼好,背後的詩人又是何許人呢?這首詩的作者是崔顥,崔顥是什麼人啊,崔顥就是“浪子回頭金不換的”的典範啊,少年的時候恃才傲物、為人輕浮,對美女見一個,愛一個,娶一個,丟一個。所以雖然是生在唐朝,生在古代,竟然離了四五次婚,可見詩雖然寫得好,但是人品卻是一般。但是後來經歷仕途的磨難,特別是到東北邊塞去了一趟之後,詩風大變,號稱“風骨凜然”,特別是有一首《黃鶴樓》,甚至讓詩仙李白都為之擱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