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傷兵被遺棄,河南農民照料47年,回國後他的報恩方式讓人沉默

日本傷兵被我國河南農民求起,他的報恩方式是怎樣的?很多人可能會想到“農夫與蛇”的故事,而且在歷史上,恩將仇報的事情也發生過不少,可這位日本傷兵回國後的報恩方式卻讓人沉默。

日本傷兵被遺棄,河南農民照料47年,回國後他的報恩方式讓人沉默


抗日戰爭是無數中國人心中的一道坎,現今位於盧溝橋事變發生地宛平城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是我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偉大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還是世界各國人民瞭解中國抗戰歷史的重要窗口。

日本傷兵被遺棄,河南農民照料47年,回國後他的報恩方式讓人沉默


從1987年紀念館開館以來,至今共接待了包括日本第81任首相村山富市在內的十幾個國家的政要,以及8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35多萬觀眾。

日本傷兵被遺棄,河南農民照料47年,回國後他的報恩方式讓人沉默


而被河南農民孫邦俊照料了47年的日本傷兵名叫石田東四郎,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日本關東軍瘋狂撤退,卻將傷兵以及日本國民等遺棄到了中國。

戰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逐漸恢復了平靜的地區,但各地的村民對在中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日本人沒有任何好感,恨不得剝其肉喝其血。孫邦俊和妻子在路邊見到乞討的、唯唯諾諾的石田東四郎時,即使知道了他是名日本士兵,可還是心生不忍,將石田東四郎帶了回去。

孫邦俊家多了一個日本兵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村子,那些曾與孫邦俊和睦相處的同村人,根本不明白孫邦俊為什麼要救一個日本兵,說不定這個日本兵就曾無情殺害過中國人,因此同村人都非常憤恨,要把石田東四郎打死。

可孫邦俊已經決定救石田東四郎,並打算好人做到底,他先是將石田東四郎藏在了山洞裡,然後挨個跟村民解釋:

日本傷兵被遺棄,河南農民照料47年,回國後他的報恩方式讓人沉默


日本人使得中國人流血流淚,自然是罪無可赦,但現今日本已經投降,他們走了,卻不帶走自己的同伴,冷酷的是他們,難道我們要做這樣的人嗎?現在一個傷員都快死了,我們又怎麼能夠像日本人一樣?

後來一位年長的村民張成被孫邦俊說服,張成並沒有原諒日本人在中國的所作所為,但也狠不下去奪走一個人的性命,因此張成以長輩的身份和威嚴制止了怒殺的村民,這之後石田東四郎並在孫邦俊家住了下來。

日本傷兵被遺棄,河南農民照料47年,回國後他的報恩方式讓人沉默


孫邦俊對石田東四郎的照顧可謂是盡心盡力,石田東四郎因為身上的傷病導致了偏袒,生活上並不能自理,孫邦俊一家也沒有嫌棄他,還四處籌錢給石田東四郎治病,孫邦俊也教育自己的兒子孫保傑善待這個日本人。

但孫保傑因為家裡有個日本兵被取消了師範學校的入學資格,不過孫保傑並沒有埋怨石田東四郎,他也能夠理解別人的感受。1964年孫邦俊在彌留之際交代兒子要為石田東四郎找到家人,讓其落葉歸根。

日本傷兵被遺棄,河南農民照料47年,回國後他的報恩方式讓人沉默


中國與日本建立友好往來後,1992年石田東四郎通過“DNA”鑑定找到了自己的家人,他的兄長當時也是跟著日本博州中日友好代表團來到了南陽,後兩人相認。

日本傷兵被遺棄,河南農民照料47年,回國後他的報恩方式讓人沉默


石田東四郎回國後並沒有忘記孫邦俊一家的恩情,以及太山廟鎮人的寬容接納,為了報答恩情,石田東四郎的家鄉給太山廟鎮捐了600萬日元,建造了“太增植物園”和“中日友好小學”。

在某個方面來說,石田東四郎這樣的日本兵與我國百姓一樣,是戰爭的受害者,因此石田東四郎也是積極呼籲和平,不要再發生戰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