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天眼”退休,花2.6億修建,如今已被廢棄

01


從光學望遠鏡到射電望遠鏡

在過去的兩千多年,人類一直在試圖探索外太空,自從有人發明了玻璃之後,對於外太空的探索便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人類學會製作光學望遠鏡。但是由於光學望遠鏡有很大的侷限性,因此在20世紀後期,人類所發明了射電望遠鏡,用於觀測和研究來自天體的射電波。

全球最大“天眼”退休,花2.6億修建,如今已被廢棄

相對於光學望遠鏡,射電望遠鏡能接收到更短的電磁波,這個波長的電磁波不會受到天氣影響,可以透過雲層,不受到氣象條件的影響,不受星際以及星際塵埃雲的干擾,具有全天候工作的能力。射電望遠鏡的外觀酷似一口大鍋,因此也被科學家形象地稱之為“天眼”。

02


20世紀全球最大的“天眼”

現如今,全球最先進的射電望遠鏡集中在中國、日本、美國、德國。1974年,阿雷西博天文臺建成,耗費了2.5億,直徑達到了350米,一度是全球最大的“天眼”。

之所以要建造這麼大的射電望遠鏡,是為了觀測遙遠的天體。在20世紀60年代,全世界所有的射電望望遠鏡所收集的天體射電源能量僅僅只相當於幾枚雨滴所帶來的能量,根本不夠研究,歸根結底,是因為望遠鏡不夠大,無法捕捉到更為詳細的信息。就連當時最大的德國埃費爾斯貝格和美國格林班克的兩臺射電望遠鏡,口徑也不過100米,無法達到科研的需求,極大限制了科技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才建造了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全球最大“天眼”退休,花2.6億修建,如今已被廢棄

修建完成後的阿雷西博天文臺,向當時認為最可能有生命存在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球狀星團M13發送一串由1679個二進制數字組成的信號,被世人稱之為阿雷西博信息。在幾十年當中,阿雷西博堅持工作,為人類拍攝下大量有用的線索和情報。因為其壯觀的外形,望遠鏡還是不少影視作品的寵兒,很多知名的電影部分場景都是在這裡拍攝的。

03


阿雷西博為什麼會被荒廢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美國宇航局在天文領域的研究方向也發生了改變,自從哈勃望遠鏡成功發射之後,阿雷西博天文臺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因為龐大的體積,阿雷西博每年都需要昂貴的保養經費,因為帶來的價值已經不足以支付投入,所以美國宇航局索性就放棄了維修,以至於現如今的阿雷西博天文臺因年久失修,而雜草重生鏽跡斑斑。

全球最大“天眼”退休,花2.6億修建,如今已被廢棄

總結

在2016年,我國建立了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天文臺最大射電望遠鏡的記錄也隨之被打破。經歷了數十年風吹雨打的阿雷西博,已經完成了它那個時代的使命,退休是必然的歸宿。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探索外太空的方式也在不斷升級,筆者相信,用不了多久,關於外太空的秘密會被一一解開。不知道大家是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互動留言,感謝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