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國名媛,24歲情願嫁給55歲丈夫,相濡以沫14年,晚年直言後悔

導語:

無論在哪個年代,才子佳人的故事都會引起人們的興趣,尤其是名媛們的愛恨糾葛,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在民國時期,社會風氣開放,新式思想傳入,很多自幼就接受西方思想教育的女孩子們,對待愛情往往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她們不拘泥於世俗,只為求兩心相許、相知的完美愛情。像是民國時期的名媛張荔英就不顧旁人的反對,即便心儀之人和自己有三十一歲的年齡差,她也義無反顧地嫁了。

她是民國名媛,24歲情願嫁給55歲丈夫,相濡以沫14年,晚年直言後悔


張荔英出生於法國巴黎,她的父親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孫中山先生的摯友。自幼便聰明伶俐的張荔英並不喜歡讀書寫字,反而鍾愛於騎馬、射箭這樣激烈的運動。對此,張靜江一直倍感頭疼,他希望把自己的女兒教導成嫻靜、溫婉的大家閨秀,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的假小子。眼看著女兒愈發好動的性格,張靜江只好曲線救國,開始著手培養起了女兒的興趣愛好。細心的張靜江發現自己的女兒對繪畫很感興趣,平時沒事的時候經常會在書上畫一些小圖案。於是,張靜江就為女兒請來了一名優秀的美術老師,教她作畫。

她是民國名媛,24歲情願嫁給55歲丈夫,相濡以沫14年,晚年直言後悔


事實上,張靜江的這個策略效果十分顯著。張荔英在接受繪畫教育之後,就一發而不可收的沉迷了進去,愛上了繪畫這門藝術。在興趣的指引下,張荔英整日坐在畫室裡不停的練習,人生理想也從做一名“俠女”變成了成為一名優秀的畫家。在張荔英的鑽研下,她的繪畫技藝很快就有了質的飛躍,也漸漸地在巴黎藝術界有了名氣。而後,張荔英更是名揚國際,成為了一位知名的畫家,不斷的在歐洲各地舉行巡迴展覽。

她是民國名媛,24歲情願嫁給55歲丈夫,相濡以沫14年,晚年直言後悔


就在張荔英年少成名,最為得意的時候,她遇見了自己命中註定的那個人——陳友仁。陳友仁那時是社會上的風雲人物,他曾經擔任過孫中山先生的翻譯,還參與過巴黎和會的召開。但在和張荔英相識時,陳友仁正處在政治上被打壓、被迫流亡巴黎的失意階段,而且他和張荔英的年齡也足足差了31歲。可愛情就是這樣,來了就是來了,即便是年齡差距也不能阻攔這份悸動。

她是民國名媛,24歲情願嫁給55歲丈夫,相濡以沫14年,晚年直言後悔


一開始,張荔英對家人坦白這份戀情的時候,家中沒有一個人看好這段感情,尤其是她的父親張靜江。張靜江認為自己的女兒才24歲,可陳友仁已經55歲了。更何況陳友仁和張靜江一個曾經是孫中山的秘書,一個是孫中山的摯友,分明是同一輩的人。因為這些原因,張靜江始終不同意張荔英和陳友仁在一起,更別說結婚了。可張荔英自小就在巴黎長大,她認為人生是浪漫的,如果兩心相悅那就一定要在一起。為了能和心愛的人長相廝守,張荔英甚至不惜對父母以死相逼。最終心疼女兒的張靜江做出了讓步,同意這二人結為夫妻。

她是民國名媛,24歲情願嫁給55歲丈夫,相濡以沫14年,晚年直言後悔


雖然年齡差距十分的大,但二人感情甚篤,婚後的日子也一直過的甜蜜恩愛。而且學富五車的陳友仁也十分喜歡畫畫,於是繪畫就成了兩人之間最為堅固的情感紐帶。在巴黎的那段時光,陳友仁經常給張荔英做人體模特,張荔英的繪畫技術也在一次次的探索中不斷精進。可後來抗日戰爭爆發,心繫祖國的陳、張二人不遠萬里的從巴黎返回國內,為祖國的抗戰事業奔走呼號。

她是民國名媛,24歲情願嫁給55歲丈夫,相濡以沫14年,晚年直言後悔


1941年時,張荔英和陳友仁因為涉及參與抗日活動而被抓捕,自此兩人被日軍押往上海,開始了長達數年的監禁生活。三年後,陳友仁在日軍的監禁之中逝世,而張荔英也是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才得到釋放。被囚禁數年又遭受喪夫之痛的張荔英輾轉到了新加坡,這時她仍舊堅持著自己的繪畫事業。在經歷了人生的巨大變故之後,張荔英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成為了新加坡繪畫史中的先驅畫家,影響深遠。晚年時,張荔英回首自己的婚姻,坦言非常後悔在婚後還忙著在各地辦畫展,沒有好好的陪伴丈夫。

她是民國名媛,24歲情願嫁給55歲丈夫,相濡以沫14年,晚年直言後悔


小結:

雖然在陳友仁離世之前,兩人已經結婚十四年了,但兩人真正相守的時間卻非常短暫。張荔英甚至還說,此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多陪陪丈夫、沒能多享受兩人在一起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