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輕易討厭的能力

之前講過關於“被討厭的勇氣”這個話題(參考前面《把時間和精力留給值得的人和事》),今天直播時談到了不去輕易討厭的能力。

被討厭的勇氣可以幫助我們不受“被動打擾”,而不輕易討厭的能力可以幫助我們不受“主觀打擾”。

什麼意思呢?

舉例,看過一個真人案例。一男子回鄉,坐車遇到了小學同學,由於是異性再加上同學性情比較內向,除了剛碰面時雙方開心的打了招呼,一路上同學基本上沒有講話,她看著窗外想著自己家裡的煩心事略顯愁眉不展。

男子比較敏感,誤以為同學高傲瞧不起自己,於是心生反感,但下車時還是主動禮貌的問了句“喲,帶了水果呢?”同學回答“是的,給我媽媽買的。”

男子聽聞心裡翻江倒海難受不停,覺得同學太小看自己了,難不成自己還要找她討個水果吃嗎?遂帶著厭惡離去。但女同學本意只是如實回答了他的問題,並沒有多做其他考慮。

由於內心已經有反感,誤會便會加深。

他們分別,男子帶著這種屈辱感活了很多年,每每提及還是憤憤然。但女同學壓根不記得這些小插曲。

無法站在客觀的位置考慮事情,一點點風吹草動就會讓自己難受、浮想聯翩。表面上是自我為中心,另一層面是低自尊。對自己缺乏認可,內心的自我攻擊會過度解讀他人的一言一行,好像外界任何的不如自己預期都印證了自己的低價值。

人們常常說起情商,以為情商一定是體現在會說話。其實並不如此,情商也體現在能夠中肯的看待自己和他人,甚至積極的看待自己和他人。

當一個人先入為主的討厭一個人的時候,Ta就會越來越深的陷入自編自導自演的劇情裡。這些劇情未必是事實,往往都被渲染誇張。

這種討厭他人的想法會形成一種氣場,被討厭的人接收到,然後會條件反射的給予負面反饋,收到負面反饋的Ta會加劇內心的討厭,這樣Ta就會收到持續的負面反饋。

所以你會發現一個總是很多埋怨和陰謀論的人,持續容讓自己陷在苦毒裡,即便一開始收穫同情,毒氣的蔓延至終也會讓周圍的人避之不及。

討厭他人是需要能量的,只是這種能量是極其消耗身心的負能量。我曾經也有過這種由於低自尊引發的過度反應,但這些過度反應損害了我的生活、決策、情感。所以下定決心及時止損,通過改變社交環境、自我探索與成長、尋找榜樣、禱告,開始蛻變為全新的樣子。

現在,每當我有過度解讀的思想出現時,就能很迅速的捕捉到它,其實當自己能夠準確抓到這些不符合事實的“謊言”時,戳破它,就容易多了。

《羅伯特議事規則》第10條文明表達原則:“不得進行人身攻擊,不得質疑他人動機…”這是針對文明表達的準則,其實之於人類身心健康也是大有助益。

沒有人能夠準確揣測他人的動機,我們永遠只能看到極少部分自己看得到的事實片段,以此推敲任何人的動機都是對自己、對人際關係的消耗。

真理,就是事實真相。脫離事實真相的浮想聯翩是虛妄幻想,虛妄轄制人,使人做出非理性反應,無端端的恨、無端端的消耗力量去討厭他人。

事實真相,使人趨於理性和平穩,能夠欣賞比自己優秀的人卻不會妄自菲薄;使人脫離內耗,專注且積極的發揮自我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