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來了,這份《流浪地球》觀影指南請收下

《流浪地球》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在春節上映和整體氛圍是有些不搭的,看看其它上映的《新喜劇之王》、《飛馳人生》、《瘋狂的外星人》,都是以喜劇作為主要賣點的,畢竟大過年的就是圖個開心嘛。在春節檔廝殺這個決定是有些冒險的,但

有風險自然有收益。據前幾年的統計,春節檔期間的總票房是全年最高的,代表有《紅海行動》、《戰狼2》、《美人魚》等。這大概是《流浪地球》選擇在春節上映的原因。

聽說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來了,這份《流浪地球》觀影指南請收下

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小說的故事背景設定是在未來,科學家發現太陽內部氫轉化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探測後發現太陽400年內將發生一次叫氦閃的劇烈爆炸,而後太陽變為恆星的終點——紅巨星,它的體積將變得巨大,以至於能把地球吞噬。

為了人類文明的傳承,人類提出了兩種方法解決。一種是以乘坐宇宙飛船逃離太陽系的飛船派,另一種是堅守地球的地球派。而且觀測到距地球不遠的人馬座比鄰星適合人類生存(其實也就是《三體》中的三體人生活的星系)。幾經論證後,飛船派因為科技的限制,無法在浩瀚的宇宙中進行支撐龐大人類生活所需的生態循環系統而逐漸被放棄。最後達成共識——地球這個最大最完美的生態系統才是最適合人類的,不如把地球當作飛船在宇宙中航行!這就是《流浪地球》片名的含義。

聽說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來了,這份《流浪地球》觀影指南請收下

​那麼把地球作為飛船該如何操作呢?小說中的做法是把人類的逃亡分成五個步驟:

  • 第一步:讓地球停止轉動。稱為剎車時代
  • 第二步:讓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即第三宇宙速度,逃出太陽系。稱為逃逸時代
  • 第三步:在太陽系外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稱為流浪時代Ⅰ。
  • 第四步: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開始減速。稱為流浪時代​Ⅱ。
  • 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恆星的衛星。稱為新太陽時代

用於地球剎車的是被稱為“上帝噴燈”的地球發動機,噴射出等離子體光柱產生的切線推力分量剎住地球自轉,燃料是地球的岩石山脈。

所以站在地球上,極目所見皆是頂天立地的巨大光柱。戶外氣溫極高,穿冷卻服才能外出。故事就發生在剎車時代,歷經逃逸時代、流浪時代。

聽說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來了,這份《流浪地球》觀影指南請收下

小說中的故事某些情節放在電影中的話,表現張力是不夠的,適當的改編是肯定的。但以上這些基本故事設定是兩者通用的。觀影前瞭解這些就已足夠。

《流浪地球》在2019年1月20日已提前點映過,從反響來看比較不錯,被稱為春節檔“黑馬”。更有人評價該片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據悉,北美將於2月5日上映。

預祝《流浪地球》口碑票房雙豐收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可不止這篇,相較於其它小說,只是《流浪地球》比較適合拍成電影。推薦各位看劉慈欣的《朝聞道》、《鄉村教師》來入坑,這兩篇不那麼硬核,人文關懷味道更足。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


這裡是極客瞭望臺,如果你喜歡本文的話,點贊加關注,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