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糖尿病,就要這樣做

之前跟大家分享過 ,今天再來跟大傢俱體的聊一聊糖尿病的知識。

首先,糖尿病已經成為了國民病,幾乎每家都有一兩個老人得糖尿病。

管住糖尿病,就要這樣做

40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與生活方式的變化,糖尿病從少見病變成一個流行病,糖尿病患病率從1980年的0.67%飆升至2013年的10.4%。我國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2013年)為10.4%,也就是說10個人裡面就有一個患糖尿病(各民族有較大差異)。

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2013年按體質指數(BMI)分層顯示,BMI<25者糖尿病患病率為7.8%、25≤BMI<30者患病率為15.4%,BMI≥30者患病率為21.2%。

2010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和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調查了中國18歲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情況,顯示糖尿病患病率為9.7%。2013年我國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顯示,18歲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為10.4%。

我國糖尿病流行特點以2型糖尿病為主,1型糖尿病及其他類型糖尿病少見。2013年全國調查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為10.4%,男性高於女性(11.1%比9.6%)。

糖尿病的定義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是由於機體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島素作用缺陷所引起的;根據不同病因,糖尿病可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類型糖尿病。

管住糖尿病,就要這樣做

大多數糖尿病病人的典型臨床表現為“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等,如不及時治療和有效控制血糖,糖尿病病人會合並心血管、眼、腎、神經系統、皮膚等多組織損傷或疾病。而糖尿病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因素:1.遺傳、2.肥胖、3.體力活動缺乏、4.生理因素、5.社會環境因素、6.營養因素。

目前糖尿病診斷標準如下圖:

管住糖尿病,就要這樣做

對於採用標準化檢測方法並有嚴格質量控制的醫院,可以開展用糖化血紅蛋白(HbA1c)作為糖尿病診斷及診斷標準的探索研究。HbA1c在臨床上已作為評估長期血糖控制狀況的金標準,也是臨床決定是否需要調整治療的重要依據。標準的HbA1c檢測方法的正常參考值為4%~6%。

目前,2型糖尿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其顯著的病理生理學特徵為胰島素調控葡萄糖代謝能力的下降(胰島素抵抗)伴隨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所導致的胰島素分泌減少(或相對減少)。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有:

一、糖尿病腎病

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三、糖尿病神經病變

四、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變

五、糖尿病足病

如何控糖?

在瞭解了糖尿病的發病原因和影響因素之後,我們就要先從飲食上來調整,達到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兩個指標,一是血糖生成指數(GI),即進食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後,2-3小時內血糖所受的影響,通常GI≤55%為低GI食物、55-70%為中GI食物、GI≥70%為高GI食物。

二是血糖負荷(GL),是100克重量的食物中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量與GI的乘積,GL≥20為高GL食物,10-20為中GL食物,GL≤10為低GL食物。例如:100克饅頭,含有碳水化合物47克,GI值是88%,GL=47x88%=41.36,那麼糖尿病人就要注意嚴格控制饅頭的食用量;而100克西瓜含碳水化合物5.8克,GI值是72%,GL=5.8x72%=4.18,所以,即使西瓜是高升糖指數食物,但它是低血糖負荷食物,所以糖尿病人也是可以吃的。

糖尿病人的飲食原則

首先就是要重視一日三餐的能量攝入和分配,糖尿病人最重要的是儘量控制血糖平穩的波動,切不可一下子攝入過多能量,造成血糖升高,波動太大;那麼三餐的能量分配建議按照早餐30%、午餐30%、晚餐30%,加餐供能佔10%,這樣做可以避免發生低血糖;同時,一日總能量的攝入也應根據標準體重來攝入,可以參考下面這張表格。

管住糖尿病,就要這樣做

然後,要考慮三大營養素的供能比,碳水化合物建議佔總能量的50-60%,多選擇低GI/GL的食物,限制精製糖的攝入;在食品生產和製備過程中被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及糖漿被稱為添加糖,主要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由於飲食文化習慣不同,我國用於茶、咖啡、烹飪的“添加糖”總量並非過高,但是隱性“添加糖”,如各種甜味飲料、點心等使其攝入增多,導致產生的能量比例增大,應引起重視並改善。

每日攝入的總脂肪量佔比不超過30%,對於超重或肥胖者,總脂肪不超過25%;飽和脂肪酸佔每日總能量比不超過7%,反式脂肪酸不超過1%;要適當提高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但佔總能量不宜超過10%;單不飽和脂肪酸每日攝入佔總能量比10-20%為宜。

蛋白質佔總能量的10-15%,成年患者推薦每天0.8-1.0g克/公斤體重,其中至少三分之一來自動物類食物或大豆製品;糖尿病腎病患者應進一步限制總蛋白質攝入量,避免造成腎臟負擔。

同時,糖尿病患者還容易出現缺乏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D以及鉻、鋅、硒、鎂、錳等多種微量營養素,應該根據營養評估結果適量補充。

膳食纖維的攝入可以延緩食物在胃腸道的消化和吸收,幫助減緩血糖的上升速度,所以,建議每天攝入14克/1000千卡,如果每天主食的種類有一半是粗雜糧等全穀類食物,同時保證攝入一斤的蔬菜(這裡說的重量都是食物還沒做熟前的重量哦~),那麼這些膳食纖維的量是可以保證的。

管住糖尿病,就要這樣做

生活習慣需改善

糖尿病人同時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很多,所以,建議鹽分每日攝入5克以內,高血壓、腎病患者應限制在3克每日;同時應限制攝入含鈉高的調味品或食物,例如味精、醬油、調味醬、醃製品、鹽浸等加工食品等。

吸菸有害健康;吸菸與腫瘤、糖尿病、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糖尿病微血管病變、過早死亡的風險增加相關。

這裡還建議糖尿病人戒酒。如要飲酒每週不能超過2次,女性每次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克,男性不超過25克;15克酒精相當於450毫升啤酒或150毫升葡萄酒或50毫升低度白酒。

大量飲酒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的攝入量減少,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量也不能滿足機體需要;另一方面大量飲酒可造成上消化道損傷及肝臟功能損害,影響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轉運;酒精幹擾脂類、糖類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正常代謝;嚴重時可導致酒精性營養不良。

管住糖尿病,就要這樣做

搭配運動更有效

運動鍛鍊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綜合管理中佔重要地位。規律運動有助於控制血糖,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減輕體重,提升幸福感,而且對糖尿病高危人群一級預防效果顯著。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規律運動8周以上可將2型糖尿病患者HbA1c降低0.66%;堅持規律運動12~14年的糖尿病患者病死率顯著降低。

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週至少150min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包括:快走、打太極拳、騎車、乒乓球、羽毛球和高爾夫球。較大強度運動包括快節奏舞蹈、有氧健身操、慢跑、游泳、騎車上坡、足球、籃球等。運動強度以靶心率為準,靶心率=170-年齡,注意攝入量與消耗量相匹配,減輕胰島素抵抗,改善代謝狀態。運動前後要加強血糖監測,運動量大或激烈運動時應建議患者臨時調整飲食及藥物治療方案,以免發生低血糖。

2、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應增加日常身體活動,減少坐姿時間;如無禁忌證,每週最好進行2~3次抗阻運動(兩次鍛鍊間隔≥48h),鍛鍊肌肉力量和耐力。鍛練部位應包括上肢、下肢、軀幹等主要肌肉群,訓練強度為中等。聯合進行抗阻運動和有氧運動可獲得更大程度的代謝改善。

3、血糖控制極差且伴有急性併發症或嚴重慢性併發症時,慎重運動治療。

管住糖尿病,就要這樣做

低血糖的小貼士

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發生血糖過低現象。低血糖可導致不適甚至生命危險,也是血糖達標的主要障礙,應該引起特別注意。接受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 mmol/L就屬於低血糖範疇。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影響機體對低血糖的反饋調節能力,增加了發生嚴重低血糖的風險。

低血糖的可能誘因及預防對策 :

1)胰島素或胰島素促泌劑: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謹慎地調整劑量;

2)未按時進食,或進食過少:患者應定時定量進餐,如果進餐量減少則相應減少降糖藥物劑量,有可能誤餐時應提前做好準備;

3)運動量增加:運動前應增加額外的碳水化合物攝入;

4)酒精攝入,尤其是空腹飲酒:酒精能直接導致低血糖,應避免酗酒和空腹飲酒;

5)嚴重低血糖或反覆發生低血糖:應調整糖尿病的治療方案,並適當調整血糖控制目標;

6)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出現低血糖時,應積極尋找原因,精心調整胰島素治療方案和用量;

7)糖尿病患者應常規隨身備用碳水化合物類食品,一旦發生低血糖,立即食用。

希望以上知識能幫助大家永遠不得糖尿病,不給健康中國百年大業拖後腿。

加油嘍!

參考數據:1、WST 429-2013 成人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導

2、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3、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